哪一版本的《三國演義》更好看?

行者知趣


如《紅樓夢》一樣,《三國演義》看來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橫批豎批正批歪批。

個人認為老版是經典的,看了幾遍了。


《 新三國》和老版《三國演義》區別: 一、 新版對原著的改動很大,臺詞什麼的不是很講究,總穿幫,人物不全,愛情戲過多,對人物性格的改動也比較大,所以有時也讓人不好接受。但是場面好,特技好,視覺衝擊力強,而且人物性格塑造的更細膩,人物之間的矛盾也比較明顯,比如荀彧和曹操之間的。 二、 舊版比較忠實原著,但也有一些改動,人物比較全,臺詞等也很講究,音樂比較古典。與新三國相對,場面特技都差了不少(年代原因)。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該書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其虛實結合,曲盡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的小說,被許多人誤以為該書內容就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正史。

內容簡介


三國演義 整個故事在東漢末年至西晉初的歷史大背景下展開。東漢末年,皇帝昏聵無能,宦官專權,朝廷腐敗,百姓苦不堪言,進而爆發了大型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湧現。 是時,

袁紹和曹操領眾諸侯以平“十常侍之亂”為名沖人皇宮,漢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慌亂出逃。在各路諸侯爭相尋找劉辯和劉協的過程中,原屯兵涼州的董卓因救駕有功隨即掌控朝中大權,

廢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生性殘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發多方憤然。曹操假借聖旨之名,召集群雄聯合討伐董卓,迫使其挾漢獻帝至長安。董卓後被其義子呂布所殺。

此後,袁紹欲謀長沙太守孫堅手中的傳國玉璽,孫堅在逃避途中遭荊州劉表所襲而兩相結怨。孫堅在後進攻荊州之時死於戰中。與此同時,袁紹與公孫瓚在河北地界爭鬥,爆發界橋之戰。

曹操廣泛招賢納才,劉備不斷擴充實力。此時,群雄逐鹿中原的雛形初成。 漢朝末年黃巾起義形勢 董卓死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迎漢獻帝於許昌建都,並運用權謀除去了呂布、袁術等人。在其後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繼而一統北方,為此後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江東,孫堅之子孫策多年苦心經營,

終於稱霸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孫策亡故後,其弟孫權繼業。孫權在周瑜等人扶持下,為吳國的建立積聚了強大的實力。劉備則與關羽、張飛二人桃園結義,共同立起輔佐漢室的大旗。


劉備在汝南遭劉表戰敗,投奔荊州劉表。而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足智多謀而又心懷天下的諸葛亮輔佐。 曹操統一北方後開始舉兵南征,矛頭直指荊州和江都。此時,劉表亡故,其長子劉琦守江夏。次子劉琮接管荊州,後投降曹操,荊州於是落入曹操受眾。面對曹操南征之勢,劉備遣諸葛亮往江東與孫權結盟。諸葛亮憑藉機智在江東舌戰群儒,

最終促成孫、劉聯軍,並在赤壁之戰中通過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等一系列有步驟、有計劃的行動,大破曹軍,譜寫了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篇章。 赤壁大戰過後,劉備、孫權轉而互爭荊州。孫權遣魯肅向劉備討還荊州,

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諭下多次推辭。周瑜向孫權獻計,欲騙劉備前往東吳迎娶孫權之妹孫尚香為妻,進而扣留劉備,威逼諸葛亮以荊州換之。不料周瑜的計謀都被諸葛亮屢屢識破,致使其“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最終在諸葛亮的譏諷中嘔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長嘆。 周瑜死後,吳軍忙於與曹軍開戰。

劉備則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打敗劉璋,奪取西川,並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自封漢中王。至此,天下大勢抵定,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劉備在巴蜀稱帝,國號蜀漢;曹操稱霸中原,後由其子曹丕篡漢,改國號為魏;孫權則坐鎮江東一方。 後東吳與曹魏修好,孫權受封南昌侯。東吳大將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奪取荊州。

此時正在攻打樊城的關羽不得不退守麥城並在突圍過程中被擒。關羽寧死不降而被孫權斬首。張飛亦被部下範強、張達所殺,劉備痛心疾首。

孫權繼而拜陸遜為大都督,大敗蜀軍。劉備在率敗軍撤至白帝城之時病倒,並在臨終前向諸葛亮託孤。

曹丕此時趁機聯合東吳、南蠻、羌族和蜀漢降將孟達進攻蜀國。諸葛亮派出馬超、趙雲等猛將把守關口,

又派出李嚴,鄧芝等人說服孟達與東吳。諸葛亮則親領大軍七擒七縱,平定了南蠻孟獲之亂。 後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

諸葛亮六出祁山,決心為劉備完成匡復漢室的遺願。在此其間,諸葛亮收復姜維並以己平生所學相授。諸葛亮最終因操勞過度在五丈原病逝。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繼續興兵抗魏卻被昏主奸臣所害,逃往閬中。

魏將鄧艾趁蜀國內亂之際發兵進攻,蜀主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至此滅亡。姜維在司馬昭的圍攻下身負重傷,拔劍自刎。 東吳孫權死後,內亂不止,吳主孫亮被獨攬大權的孫琳所廢,孫休被立為帝。孫休聯合老將丁奉除掉孫琳將大權奪回手中,但東吳此時也已呈現大江東去之勢。在魏國,曹睿死後曹芳繼位,


司馬懿從曹爽手中奪得兵權。後曹芳被廢,司馬兄弟立曹髦為帝,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大權獨攬。後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位,

改國號為晉,魏國滅。吳國最終被西晉所滅。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年戰亂終於在此劃下句點,

西晉開拓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一統的局面。

我想,有沒有女權主義者看三國,她們如何評價貂蟬被人送來送去,如何評價劉備舍妻小而惜愛將?不過吾非女權主義者,焉能知其所思?暫且按下不表。 將三十六計嫁接於管理時,人們多議商戰謀略,以供管理者參謀。然而如同Bygones所言(甕城),怎麼沒有人去看這其實一部曹操、袁紹、劉備、孫權這些CEO和諸葛亮 、張昭、龐統、司馬懿管理顧問合作的歷史。說英雄輪成敗,如何不論這些謀士、軍師們之成敗得失? 歷史記下了劉備奪地封侯,孫權的稱孤道寡,也一樣記載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後人評說歷史,喜總結說劉備善於用人,得此才智,以成大業。我倒覺得這也是諸葛亮善於用人,用劉備這樣的“賢德之主”及其手下的英勇武將,成就一個書生力不能及的偉業。有些人天生不善作一把手,而精於出謀獻策。落到最後,誰的影響更大?誰的工作滿足感更強?誰真正地流芳百世?如今的戲文所唱何人?詩歌所賦何人?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最得人喜的究竟是哭哭啼啼的劉備,抑或是光彩照人的諸葛亮?



這大概不光是唐國強演技高超的話題了。 為什麼有些謀士他人言聽計從?有些空有雄才韜略卻不見容於主?沮授、田豐固乃忠貞之士,可是戰前連喊“主公,大禍臨頭了”,哪個主公願意去聽?如果讓當今諮詢公司去,他們一定會連喊“主公,機會臨頭了”。可不是嘛,危機危機,危險就是機會。忠言常逆耳,但卻也未必,諸葛亮就不幹這等傻事,不過他要是激將起來,也能把孫權激跳起來,讓周瑜痛下破敵決心。可是同樣說逆耳之言,諸葛亮卻居虎口而安若泰山,關鍵還在於他洞悉對方心理,不至引火燒身。 理想的溝通是你不說假話,但是真話也要善於說。溝通中所說何話,說者為何,聽者為何,何種處境,都是可能影響信息是否傳達之要素。溝通不是你一個人的事。《聖經》上說,人總要用愛心說誠實話。既是懷著愛心去說,你首先就得考慮用什麼方式去說,能讓對方採納。然而,如果走至極端,光挑對方愛聽的說,以為巧言令色、阿諛奉承即能讓對方聽信己言,也只能哄騙一些無能昏主。心黑的曹操也瞧不起這類軟蛋。 三國爭霸的歷史也是一部管理者如何使用管理顧問的歷史。謀士會給你提出各種各樣的情景, 各樣的戰略選擇及其可能後果。


謀士如果是汪教授,還會教你開展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這種掘地三尺的分析。可是分析完了,你腦子清楚了,你得殺伐決斷。這不光是智力上的問題,也事關你的價值觀,你的膽識。你是想決一死戰呢,還是偏安一隅,暫避鋒芒?謀士和管理顧問沒有辦法幫你做這個決定,你得有這個決斷。

袁紹手下,謀士如雲,卻有謀無斷,結果仍遭兵敗。實在不行,你覺得管理顧問善於實戰,你就將將印、尚方寶劍或者執行總裁職位,贈送於他,讓他來號令三軍,實行平原侯領導下的軍師負責制。博望坡前的諸葛亮何嘗不是這樣得勝的!一些管理顧問從事業務期間,就被業務單位挖去,另謀高就。 謀士是知識分子,和其他知識分子一樣,他們的軟肋是尊重。你敬他,他則敬你,是故三顧茅廬留千古佳話。曹操綁架徐庶老母,
以換徐庶之才,卻落得個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終生不獻一計。強權最大的收穫可能只是毀掉一個人才,不使之為對手所用。可是Google挖來李開福,豈不比去微軟毀掉他強上百倍?當年某校對我,扣押戶口檔案畢業證學位證,倒越發使我鐵了心要走。我等小民,尚且如此,何況那些才智過人的亂世奇才?


重溫依舊經典


唐國強版的和陸毅版的都好看,陸毅版的場景浩大,製作精良,畫面更好看。兩版中演員演技都好,是兩部值得一看的好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