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撞撞中,人們步入了2020年代。對於能源從業者而言,剛剛過去的一年,充滿了期許、糾結與艱辛,雖然形勢多變卻不乏記憶深刻。
經濟下行、政策調整及行業增速放緩所帶來的衝擊,影響了能源領域的方方面面,有樂觀,也有憂慮。
就油氣行業而言,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與付出的代價同樣引人注目。這一年,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正式掛牌;中國原油產量達到了1.91億噸,扭轉了2016年以來的持續下滑態勢;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均有不錯的成績單交出。當然這些成績與巨大的投資成正比——2019年,中國完成上游勘探開發投資3321億元,同比增長了21.9%。
煤炭價格保持穩定,行業創新乏善可陳,但煤礦事故卻出現了無端上升態勢。在供給側改革的慣性之下,煤炭行業產量與價格均保持穩定,供需格局趨於合理。然而,持續好轉的安全生產形勢在2019年受到了嚴峻挑戰,接連發生在四川、貴州、內蒙和山西等地的煤礦事故令人費解。儘管整體趨於穩定,但仍難改變這一行業長期向下的趨勢,如何在穩定中轉型和求變,依然是煤炭行業面臨的第一要務。
與煤炭相比,煤電行業在過去的一年卻活在巨大的糾結之中。他們面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下滑、發電小時數減少、市場化電量增加,以及來自清潔能源電量的擠壓,糾結中充滿了委屈:他們是電網眼中的優質電源,卻是公眾眼中大氣汙染的代名詞。當然,他們也試圖改變,卻顯得非常無力。
清潔能源也不輕鬆。搶裝成了這一年風電行業最為明顯的標籤,當然這一標籤還將在未來的兩個年份繼續使用。在電價政策的擾動之下,風電開發商們不得不加快項目施工與併網的速度。搶裝潮自然帶火了上游設備供應,導致價格上漲,一“機”難求。當然,這個行業的從業者都很清楚,項目搶裝也將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蘿蔔快了不洗泥”,容易為後續的運維埋下無窮的隱患。
與風電不同,同為清潔能源的光伏行業卻在這一年出現了增長拐點。高昂的電價補貼曾一度催生了這個行業的“過度繁榮”,如今,長期的補貼欠款也將這個行業拖入了難以維持的境地——民營企業賣電站以求自保,新增裝機幾乎被腰斬,無不反映了這個行業的頹勢。儘管如此,光伏從業者依然發揮了他們在困境中抱團的傳統,即便陝西靖邊的毀林事件受到輿論的激烈批評,仍不乏有人站出來為這個產業辯護與吶喊。
與上述各個產業窘相相比,電網企業的動向更引人關注。不久前,國家電網一紙嚴控投資的公文,帶給行業的壓力遠比經濟下行的影響更為直接。在能源行業,電網端的投資拉動效應,一如房地產、基建等行業對經濟的帶動,短期內難以撼動。網端的投資減少,對上游設備供應的影響首當其衝,而調峰電站與輸送線路的減少,則會給電源端的投資蒙上陰影。
2020年已經到來,經濟下行的壓力似乎並未緩解,經濟學家們還在為是否應該“放水保六”而爭論不休。這一年承前啟後,連接上下兩個五年計劃,政策的導向無疑十分重要。但能源行業為基礎性行業,事關民生國計,在關鍵時間節點上,更應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以全新的姿態擁抱新的一年。
閱讀更多 能源雜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