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並舉:金融業供給側改革的兩條主線—金融行業研究回顧合集與2020年選題展望

2019年,金融供給側改革成為左右行業格局的核心力量。這一年裡,這種力量打破了常規,讓我們見識了太多不平凡:積重難返的金融機構可以被剛性接管;理財子公司銜著金鑰匙呱呱墜地;一方面非銀機構委外的生意越發難做,另一方面“資產荒”成為了常態;如何在本地資產投放和區域風險防範取得平衡,這成為了廣大銀行領導們琢磨的難題。

舊的發展模式正在調整。近二十年來來,中國金融機構保持了高速擴張,背後是我國製造業(2003-2007)、房地產和地方基建(2009-2013)、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2014-2016)、居民消費市場(2017至今)持續加槓桿的進程。目前依靠各主體債務擴張的融資模式愈發難以持續,這是幾年來廣大金融從業者覺得業務不好做的動因,也倒逼我國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型。我們發現,存量資產在持續調結構,通過做減法,銀行表內投資類資產佔比減少,過去由“大行買中小銀行存單—中小銀行委託非銀做委外—非銀機構加槓桿/下沉資質”的資金套利規模持續收縮;在此背景下,如果仍堅持擴張,中小金融機構必然面臨流動性衝擊、資產質量惡化乃至被接管的窘境。

加减并举: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两条主线—金融行业研究回顾合集与2020年选题展望

新的模式也正破繭而出。高質量發展需要擴大直接融資體系比例,但時至今日,我們發現中國近130家證券公司總資產規模(7萬億元人民幣)加在一起還抵不上一家頭部的股份制銀行。如果僅靠券商難以完成融資結構調整的歷史使命,這要求中國商業銀行深度參與乃至主導這一過程。我們發現,金融的混業化已經展開,通過理財子公司和控股信託、公募基金牌照,中國商業銀行已經可以通過債券、權益、夾層、股權等多種形式參與到企業多種類型的資產。如果說高速度增長造就了銀行表內規模擴張,那麼高質量增長將造就我國資產管理規模的勃興。“拉弓沒有回頭箭”,資管新規執行下,負債端資金期限逐步延長和資產端風險偏好逐步提升將是未來轉型的主軸。

加减并举: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两条主线—金融行业研究回顾合集与2020年选题展望

增量改革帶動存量調整,這是理解金融供給側改革和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線索,也是我們2019年選題的方向。在2019年金融行業的研究,減法篇中,我們構建了商業銀行和非銀金融行業風險評價體系,又持續關注了同業機構風險的演化;加法篇中,我們從理財子公司設立、資產配置範式、買方型獨立投顧體系建立等維度跟蹤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轉型全局,同時也關注消費金融等新資產挖掘,同業聯盟等新合作模式推進。在附錄中,我們共選擇了十篇有代表性的專題報告,供讀者參閱。

金融供給側改革仍在持續,這會進一步揉進我們2020年選題之中。 第一,要研究新的業務範式,“超級企業”將如何完成投融資的一體化,頭部金融機構如何推動混業化經營,商行與投行業務如何融合?第二,要挖掘新的服務客群,未來客戶不再是鐵板一塊,行業集中度提升,人口老齡化加深的大環境中,高淨值客戶、長尾客戶、大型企業、小微企業等綜合服務需求如何滿足? 第三,要探索新的產品需求,未來銀行存貸匯只是獲得客戶信任的“入口”,如何使用更多投行化工具挖掘企業需求,如何與行業龍頭企業實現更多互動,如何推動過去理財產品淨值型轉變,讓居民財富與更廣泛的資產相連接?以上三領域,均是我們的選題方向。

加减并举: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两条主线—金融行业研究回顾合集与2020年选题展望

夜深知雪重,春潮待雨聲,

二零二零,我們來了。

減法五篇:

從模式變遷到風險防範——讀懂同業機構分層後的中國金融機構

不立危牆——金融同業機構風險狀況分析

機構分層與客戶分化——利率並軌下的機構行為

兩表分離:從機構行為到金融生態

金融分層下的同業合作進化

加法五篇:

關山飛躍——中國商業銀行資管與財富管理轉型手冊

枕戈待旦——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跟蹤與轉型思考

風正帆懸——中國商業銀行理財資產再配置的四個模式探索

行則將至——“理財超市”運作攻略

消費金融:經驗,機會與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