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怎樣的修行境界?

開經語

宣道貴德抱無得一 行善利生濟世救人

虛靜恬淡寂寞無為 知強守柔神定氣閒

求真返樸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無名玄同無礙 上德無己法雨無邊

此篇承接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經文:直而不肆。俗諦的直雖好,也是“以正治國”之方,會傷人。肆,放肆也,以直之名而行傷人之實。王弼注“大直若屈”說,“因物之性,直不在一”。不是一條直線是直,而是因物之性是直

。大腦血管彎彎曲曲,但站在設計師的角度,血管的彎曲就是直,因為對大腦最有利。

站在空間角度說,距離最短為直;站在時間角度說,時間最短為直。愛因斯坦預言光線彎曲,就是以時間最短為理論依據的。心理專家與準備跳樓的自殺者對話,讓自殺者打消自殺念頭的謊言就是直。“直不在一”真是千古真理。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怎樣的修行境界?

經文:光而不耀耀,刺眼也。俗諦的光雖有照亮的功能,但必定是刺眼的。只有真諦的光既有照亮的功能又不刺眼。王弼注:“以光鑑其所迷,不以光照求其隱匿也,所謂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復之也。”真諦的光是照亮心靈的,使人開悟,而不是讓世人難堪的(故意揭露人的隱私)。

前面說“明道若昧”(四十一章),也是同樣的意思。以上四句經文都是中道義,都是宣說真諦的“方、劆、直、光”,破除俗諦的“割、劌、肆、耀”。俗諦的方、劆、直、光四利必然帶有俗諦的割、劌、肆、耀四害。利害相因則禍福相轉,正奇相轉,善妖相轉,因此都是“邊見”

,不是圓融中道。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怎樣的修行境界?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老子對世人的棒喝,此教理可以從簡單的觀察中(俗諦)中證明,更可以從宇宙的本性(真諦)中證得。“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是宇宙的本性,所以在世間呈現禍福相倚、禍福互轉的可拍景象。

《道德經》不是簡單的格言彙編,而是有嚴密的內在論證邏輯。五十七章、五十八章可以清晰的讀出來。“視到正,如六龍舞”(《四十二章經》),六龍舞動,首尾相接,剎那為首,剎那為尾,首尾無定。“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是六龍舞的景象。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怎樣的修行境界?

禍福二輪如倒正(奇正)二方,運化不已,剎那為福,剎那為禍,世人終日營營,陷入禍福二輪的輪轉之中,不能自己。王弼說:“至人不以安為安,而以不亡危安;不以存為存,而以不亡亡為存。”侯王安於尊位,耗竭天下民力,享受一己情慾之樂。

老子宣說,侯王之安是假象之安,實際是危大人之福是假象之福,實際是禍。此與《法華經》的火宅喻極為一致。愚痴者安於富貴福澤的尊位,忘卻這是葬身火宅,甚為可哀。莊子以豕蝨為喻,蝨藏於豕的大腿毛叢中,以為是深山茂林的永安之地。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怎樣的修行境界?

一旦屠夫用火燒燎(古法),豕蝨即葬身火海。禍福二輪就是如此轉動不已。世人以情慾為樂,互相博弈,損人利己,豈能逃脫禍福二輪的碾壓?俗諦的福被禍所包圍,只有真諦的福,無為、無事、無慾、好靜之福才是永福,脫離禍福輪轉。

嚴遵《老子指歸》說:“所謂方者不方,廉者不廉,直者不直,光者不光。”世人之方是俗諦之方,乃至一己之方,施行一己之方,則必割傷他人。世人之廉為一己之廉,世人之直為一己之直,世人之光為一己之光。肆,放肆之意,肆己則必傷人甚大。凡夫與聖人所求似乎相同,但境界不同。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怎樣的修行境界?

凡夫直則肆,聖人直而不肆。凡夫有己,聖人無己,當然所證之境大異其趣。俗諦中,方則割,劆則劌,直則肆,光則耀。割劌肆耀則傷人,傷人則傷己,不能脫離禍福輪轉。世人的“成功者”都是方劆直光,但最後陷入割劌肆耀。唯有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因為聖人“以無事取天下”。

無為、無事、無慾、好靜,所以說“以道蒞天下,治大國若烹小鮮。”(五十九章)“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就是“聖人亦不傷人”的最好註解。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三章義理一貫,更好理解老子本意。只有聖人實證中道的最高境界以清淨心入濁世,遊戲人間,以四攝法度化有情。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怎樣的修行境界?

第四段經文宣說聖人的規則不傷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四句經文都有同樣的含義,包含道家學說的一個根本的內涵規則

。聖人四不明顯包含聖人是有規則的,老子強調聖人的規則是不傷人的,而世人的規則是傷人的。方代表規則,割代表傷人。

廉(劆)代表規則是鋒利的,極為嚴密的,劌代表傷人極為嚴重直代表規則不容討價還價,肆代表肆意,直己而損人光代表規則很崇高,耀代表俗諦的規則雖然動聽,但依然會刺傷人的眼睛。聖人最講規則,但聖人的規則是圓融中道,決不傷人,這與世人的規則完全不同。這才是老子最想宣說的密意。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怎樣的修行境界?

佛教說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直而不肆”就是如此。聖人講的每一句話都是直語,不是曲語。世人講話都是繞彎子的,不敢直語,因為世人的直語會傷人。子貢說孔子如日月之光,不敢逼視

這是子貢對孔子的最高讚歎,並不是真正的刺眼。聖人有光芒萬丈,但絕不刺眼,所以說“光而不耀”。世人的高位者也有光芒,但十分刺眼。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怎樣的修行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