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復位後,殘留頭昏沉,走路不穩漂浮感,做好三件事

耳石症復位後,殘留頭昏沉,走路不穩漂浮感,做好三件事

耳石症,又叫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和眼震。發病原因不明確,典型症狀是發病突然、眩暈、眼震、可伴有噁心、嘔吐等。治療方法主要以手法復位、機械復位為主,大多一次見效。通過復位後,殘留頭昏沉,走路不穩漂浮感的人群也很多,常見原因有半規管內仍有殘留耳石、前庭功能再平衡不良、橢圓囊功能障礙等。如果對症治療仍然沒有恢復,可以嘗試下列三種處理方法。

耳石症復位後,殘留頭昏沉,走路不穩漂浮感,做好三件事

方法一、自我推拿按壓測試或頸肩背部推拿

自我推拿按壓測試主要部位:用拇指按壓從風府穴沿枕骨下沿至耳後這一段,途徑風府穴、天柱穴上方、風池穴、安眠穴、完骨穴、翳明穴、翳風穴等。尋找肌肉緊張、肌肉痙攣、有壓痛的部位,給予中輕度的力量持續按壓,會有向頭部放射的感覺。並觀察頭部症狀是否有減輕或加重。如果頭部症狀有減輕或加重的改變,可以自我按摩,或尋找專業的推拿師給予頸肩背部推拿、正骨,消除痛點。頭昏沉、走路不穩的現象即可減輕或消失。

耳石症復位後,殘留頭昏沉,走路不穩漂浮感,做好三件事

方法二、頭頸部痛點艾灸及熱敷

在方法一尋找肌肉緊張、肌肉痙攣、有壓痛的部位,給予艾灸及熱敷。艾灸及熱敷的量以輕微汗出或向頭部傳導熱感為度。

如果頭昏沉、走路不穩持續時間很長,除了艾灸上述部位,加上關元穴、命門穴的艾灸。

症狀輕的會對艾灸及熱敷的“熱”敏感度高,久治不愈的對艾灸及熱敷“熱”的敏感度低(不感覺到熱)。敏感度低的要防止燙傷,隨著症狀的恢復,敏感度會逐漸升高。

耳石症復位後,殘留頭昏沉,走路不穩漂浮感,做好三件事

方法三、臥床平臥休息、睡覺。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只是在症狀減輕後容易被忽視。耳石症復位後要臥床,殘留頭昏沉,走路不穩漂浮感在上述方法處理完,也需要臥床及睡覺(這個臥床容易被忽視)。無論是頸椎病引起的、耳石症引起的還是睡眠不足引起的頭昏沉,走路不穩漂浮感,再加上臥床本身也是治療頭暈及走路漂浮感的治療方法。

耳石症復位後,殘留頭昏沉,走路不穩漂浮感,做好三件事

寫在最後:

耳石症的殘留症狀頭昏沉、走路不穩在嘗試這原有的治療方法療效不明顯的話,可以嘗試者從頸椎治療,耳石症的手法復位與頸椎病的手法復位,有著相同之處,只是解釋不同。頭昏沉、走路不穩的症狀在頸椎病、失眠以及耳石症中都可以出現,他們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相互干擾的,所以當一種方法效果不明顯的話,可以換個思維看看。

歡迎關注“滕州妙手徐長芳”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點贊、轉發,分享給需要幫助的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