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如何更好的瞭解,頸椎的正骨手法有哪些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強拉硬拽,都要順勢而行之,正骨也是同樣的道理,硬掰硬拉,雖然也可以達到“正”的效果,但這絕非是最好的治療方案。最好的方法,應該是順其勢也。有句耳熟能詳的話放在這裡形容骨頭及其準確,那就是“生命在於運動”。動則生,靜則死,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動中求正,順勢輕輕一推,再加上人體的自我修復,然後才能真的“正”了。

正骨如何更好的瞭解,頸椎的正骨手法有哪些

我們所說的正骨,並非只是正骨,而且包括正筋。事實上,筋佔大部分而骨佔小部分

一個人身體有病變的時候,筋骨都不同於常態。用手觸摸,用心體會,自然得知病之所在。到底是陳傷還是新傷,究竟是什麼原因所致,皆可摸得清。這些瞭然於胸,然後因症施治,就會事半功倍,省時省力。

正骨如何更好的瞭解,頸椎的正骨手法有哪些

平常人都以為正骨訣竅是秘傳的手法,能學得其手法的人就是得到正骨了真傳。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這樣理解的話,就是本末倒置了。手法之秘固然重要,並且得其秘者都視其為寶物,不輕易傳授他人,但是常人卻不知道,手法皆以摸法為基礎。摸得準方能正得準。只有摸準了才能確定癥結出在哪裡,才能對症而處理,經常有病號讓我給他摸摸哪裡出問題了,你不摸摸他就感覺沒有看。

現在正骨很多都是以西醫理論為依據,其實都是局部療法。有人以治療頸椎手法聞名,將病人脖子扳得一串響。有人以治療腰椎聞名,只將腰部某椎復正便認為病馬上就能好。

正骨如何更好的瞭解,頸椎的正骨手法有哪些

凡此種種,都認為是椎體略小錯位所致,所以認為將椎體復位疾患即除。其實很多時候椎體才復位(快者三兩分鐘,慢者數天),再摸時椎體又回到原位,而這種情況又大多歸於椎旁肌肉緊張所致。然而即使鬆懈了椎旁肌肉,很多時候也照樣會出樣這種情況。

所以這些手法只是“治”其然而不“治”其所以然。

我們知道,筋骨相連。世間無沒有筋的骨頭,也無不連骨頭的筋。而筋並非只是椎旁肌肉那一小段,而是一直牽連到很遠處,與上一關節相連,而上一關節,又與上上一關節相連。如此一直連通到極遠處。有筋出槽必有骨錯縫,有骨錯縫必有筋出槽。這是定理。

正骨如何更好的瞭解,頸椎的正骨手法有哪些

下面我先重點的介紹頸椎的正骨手法會在陸續的文章中介紹其他部位的正骨方法:

1.仰頭搖正法適用於枕寰、寰樞關節的旋轉式錯位。患者仰臥,低枕。術者一手託其枕部,一手託其下頜,使病人頭部上仰(仰頭可使C2-7頸椎後關節閉鎖成“定點”),側轉,囑病人放鬆頸肌(緩慢動2-3下),待頭轉到最大角度時,稍加有限度的“閃動力”,即可使錯位的關節復位,此操作中有時可聽到關節復位的彈響“咯得”聲。也可取坐位操作。

2.低頭搖正法適於頸椎2-6後關節旋轉式錯位。患者側臥、平枕、低頭(中段頸椎錯位者約屈20度。下段頸椎錯位者前屈須大於30度)術者一手輕拿其後頸,以拇指按壓於錯位的橫突後隆起處下方作為“定點”,另一手託其面頰部作為“動點”,以枕部為支點,轉動頭部,當搖頭至最大角度時,動點的手用有限的“閃動力”,“定點”的拇指按壓成阻力,使關節在動中因“定點”的阻力而復位。緩慢復位法根據需要可重複2-3次。

3.側頭搖正法適於頸椎2-6鉤突關節旋轉式錯位及側彎、側擺式錯位。患者側臥、低枕、頭前屈,術者一手託其耳區頭部,另一手輕拿其後頸,拇指“定點”於錯位之橫突下方,將頭搬起呈側屈狀作搖頭活動,動作同低頭搖正法。

4.俯臥搖肩法適用於第5頸椎至第2胸椎間的旋轉式錯位。患者側臥、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術者立其後方,用拇、食指夾於錯位關節的橫突前後方,另一手扶於肩部,作向前推、向後拉的搖動,“定點”作對抗阻力,使旋轉錯位在搖動中復正,此法與低頭搖正法復位原理及適應症相同,只是“動點”在下,改為搖肩,使作用力易於達到頸胸交界處。尤其對上位頸椎失穩的患者,可避免因低頭搖正角度過大而損傷上頸段。注意搖肩時先將其肩向下推,以免關節閉鎖影響復位。

5.側向搬正法適用於頸椎2-6側彎、側擺式錯位的鉤突關節錯位。患者仰臥,術者立於床頭,一手拿其後頸並以拇指按住患椎橫突側方並向隆起處按壓(側擺者只按一點,側彎者由下而上按壓)。另一手托住下頜並以前臂貼其面頰部,兩手合作將患者頭向上牽引並屈向健側再屈向患側,(讓錯位關節先開後合),當頸屈向患側至最大角度時,拇指“定點”不放鬆,,並與“動點”手協同作扳、按、牽聯合“閃動力”以使錯位關節復位,有時病人可改用側臥位,去枕,用抬頭作側扳按動作,與側頭搖正法相同,抬頭角度加大。C6-T2側擺、側彎式錯位者,可將“動點”改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須使錯位椎間側屈活動度加大才能成功。

6.挎角搬按法適於C2-6後關節錯位,或關節滑膜嵌頓,且關節腫脹者。患者取健側臥位,低枕,將頭偏向健側前屈,充分展開患椎關節,術者雙手拇指輕力彈撥其頸部緊張肌腱(提肩胛肌、夾肌多見)作滑膜嵌頓的誘導鬆解,使嵌頓的滑膜退出,並揉捏頸肌使之放鬆。然後一手拇指“定點“於腫脹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對側頭面部,將頭搬起屈向健側前外45度,再搬頭向患側後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壓該隆突關節,重複2-3次即可復平。

7.俯臥衝壓法(旋轉分壓法)

適於頸胸交界區(C6-T3)的關節錯位。以C7棘突左偏,T1棘突右偏伴壓痛為例,患者俯臥於軟枕上,頭在床邊懸空,面向頸部放鬆。術者立於床頭,右手掌根部按於C7棘突左側,力點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於T1-T3棘突右旁作定點,令患者深呼吸,當其呼氣時,術者雙手用有限度的衝壓力下按,右手“動點力“稍加大,可重複2-3次,由於術者雙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對旋轉式錯位較易復正。對滑脫式錯位,可改為雙拇指同按於後突的椎旁兩側,在雙掌牽位頭頸時雙拇指加按壓力,以達到牽引推正之目的。本法亦常用於胸椎段錯位。

8.側臥推正法

適用於各種前後滑脫式錯位,對頸軸變直,反張者有效,患者側臥,平枕、低頭,術者用拇指、二指夾持後突棘突兩旁椎板處作“定點”,另一手託其下頜,使頭作前屈後仰活動。當仰頭時,“定點”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動,使反張的椎體在運動中被推正。滑脫較重者,用牽引下推正較易成功,或取仰臥位於推正時加牽引力,亦可復正。

9.反向運動法

用於鬆解肌痙攣、肌性牽涉性痛和肌肉的攣縮。如頸椎病正骨治療後屈頸時仍感頸連背處有牽拉性疼痛者。患者坐於凳上,術者立於其後,用同側拇指或屈肘按住病人背部痛點(稍上),另一手扶其肩部,囑患者頭先仰,然後用力前屈,在病人前屈頭時,術者用力按住痛點,力的方向與屈頭方向相反,使痛點肌肉因兩人作用力相反而得以鬆解,反覆1-3次,常可使頑固性痛點消失。又如,鉤突關節錯位引起斜角肌痙攣,用牽引下正骨復位後,觸診時仍有肌緊張者,亦可應用牽引下反向運動法使之鬆解,對於頸肩綜合徵或老年性肩周炎者,如觸診時有後斜角肌緊張者,同時可觸及C5-C7橫突前方隆突處壓痛,作頭手對抗或肩手對抗法,同樣可起到作用。

正骨一定不要暴力一定要輕柔,正骨推拿療法可以治療頸椎病,特別是對關節錯位,椎體輕度骨質增生、椎間失穩等情況有效。但在做正骨推拿之前,必須先要排除比如脊柱腫瘤、結核、骨折、脫位及類風溼、痛風等病症。這些疾病不能隨便推拿,被稱為“推拿之禁忌”。

正骨如何更好的瞭解,頸椎的正骨手法有哪些

在復位的時候,一定要先放鬆痙攣的肌肉群。特別是在復位的過程中,遇到某些肌肉緊張,要用放鬆肌肉的手法,比如痛點按摩,揉、擦、捏等軟組織充分放鬆,然後才將患者頸椎調整到有利於關節復位的姿勢,或轉動頸椎將其“搖正”,或側屈頸椎將其“扳正”,正骨過程中,一定是“動中求正”。

正骨如何更好的瞭解,頸椎的正骨手法有哪些

如果上來就是左扳右扳,急於求成,萬一判錯方向,粗暴復位,很容易發生意外損傷而加重病情。 微 187 6686 5626

並不是每一次復位都一定有關節“咯咯”作響,並不盲目追求這一響聲。同時專家表示,青壯年患者可以用輕巧的“閃動力”復位,青少年和老年人則不宜用“閃動力”,而是將復位的動作反覆做2-3次,緩慢復位,在緩慢復位過程中,可能就沒有這個關節彈響。

還是要說一下我的徒弟陸續的要學成回去了,我要再收三四個徒弟男女不限,原則是真心喜歡中醫針灸正骨推拿這一塊,而且人品一定要好,前提說一下不是免費的因為我不希望技術不值錢,有些高手也不用噴我我自己不可能治療全國的患者,只想我的徒弟能夠造福一方百姓。我把我的微信留著上面有真心喜歡的想學針灸正骨推拿這樣塊的可以加我。

我是劉閣大夫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