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透酒香

文化名人暢談川酒

四川經濟日報 記者 周圓韻 唐千惠 楊波

酒文化源遠流長,自杜康造酒開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健康的酒文化講究“禮”,講究“德”,講究“節制與優雅”。相較於其它白酒產區而言,李白、蘇軾、陸游等大家都曾在四川有過居住史,並在這裡留下了大量的詩篇,與酒有關的不計其數。也由此,川酒的文化中,多帶有詩人的灑脫和浪漫的元素。

因此,四川經濟日報記者特別對話五位文人學者,聽他們講述川酒文化不得不說的故事。


文化傳承透酒香

李後強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 李後強

論五糧液的文化之“道”

現在我們經常談文化,談了很多文化,文化本質上講就是人造的東西,人造的有好的和壞的,文化有好壞之分,文明都是好藝術。五糧液是人造的東西,所以它是文化,既是物質文化也是精神文化。

五糧液文化中,“道”是很關鍵的一個問題。什麼是“道”?

道教發源於四川,瓦屋山、峨眉山、青城山。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是在四川誕生的。“道”,是人類發展的一種規律,這個規律是不可抗拒的。“道”這門學問,在人的信仰上叫宗教,事實上,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信仰文化。

為什麼說五糧液和道文化有關?

酒的歷史是很長的,在殷代、商代有記錄,在陝西曆史文化博物館裡,新石器時代都有酒具,足以見得酒的歷史是很長的。“道”作為一種概念,可以說是比物質存在的時間還長的一種規律,但是作為信仰它遠遠晚於酒的文化。

所以說,酒的文化是很源遠流長的。比如五糧液的文化,就是道家養生的產物,是道法自然的展現,是一種宗教文化,是一種信仰文化,充分體現了中國優秀文化的核心要領。

總的來說,五糧液文化是養生之道、倫理之道、純真之道、生態之道、修煉之道、藝術之道、美學之道、科技之道、國民之道等等。五糧液的文化之道在國際上將會產生廣泛的影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五糧液將帶給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


文化傳承透酒香

阿來


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 阿來

把酒的故事講的更好

古代很多詩人都寫酒,所以我們看到中國古代很多文學跟酒有關。其中,我要向黃庭堅學習,庭堅客觀地寫了兩種酒,尤其寫得好的就是,他認為酒既是客觀的,既是物質的,但是也會把我們帶到一個情感的,主觀精神的境界當中。

我們當然要有抽象的哲學性的文化,既然它是有生命力的持續不斷的產品,我們要把它放在產業,新技能,甚至有些時候是被整治環境制約的這樣一個背景中來完成考察。盛唐時代大家都喝酒,但是安史之亂中間幾次下令禁酒,所以酒這個東西確實跟一個時代的興衰是聯繫在一起的。今天我們來到一個消費酒的黃金時代,尤其是來到高檔酒的黃金時代。我們不但要喝酒,而且希望喝的是好酒。

我們在四川,不光是為了考察酒。還要學習酒的歷史和文化。

四川,北宋南宋時期,酒產業發展已見雛形。國家有了相關的產業政策,即把制曲的技術跟作坊全面掌握起來,經營跟管理結合在一起。後來,為了更大規模地發展,還在各地建立請酒物,辦廠辦作坊。

再後來,為了籌集抗戰的軍費,四川開始走出一條國家辦酒廠,百姓出原料和加工費的路子。就這樣,財政酒稅從之前的140萬貫,到改革後的690萬貫,酒在南宋也成了四川的支柱產業。

今日的四川,酒是重點發展的五大產業之一,要講好自己的故事。在落實發展政策的時候,我們要從純粹的文化,或者純粹的生產技術中來考慮。


文化傳承透酒香

金元浦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會長 金元浦

酒裡裝著歷史、文化和精神

人間至味在美酒,世界上只有一種物質兼具水與火的兩種特點,是水的形態火的內心,白酒五糧金樽就是這樣的。它具有晶瑩剔透的水的清澈,水的柔美,水的絲滑,它又具有火的熱烈火的激情和火的狂放,中華佳釀,集天地之精華,匯文明之典範。

中國人、中國酒、中國詩、中國情,這叫天地精華。

酒是一種文化,它不是喝酒的文化,它是文化和歷史釀就了酒。文化這個詞在英文中有360多種意義,在中文中,我們可以聯繫到與文化相關,與酒文化、茶文化、茶馬古道等等甚至超過十萬種的文化。所以我們今天在談的酒文化,不是說要喝酒,我要談的是文化,是歷史。

酒是一種精神,它是一種中國人的生存方式,有酒必有詩,有酒必有情。比如俠客雅仕,在恰好的時機舉杯共飲,開懷暢飲,風雅的故事就這樣上演了。古將出戰,大勝而歸,也就是一杯酒,酒與人永遠的構成了一種在喝酒中獲得的巔峰體驗。

今天,不論是中國日常餐桌上,還是在商務的宴席上,我們少不了白酒,它以文化人,以情動人,沐春風而思飛揚,臨秋雲而思浩蕩。“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中國多少年來把這樣的一種食餐酒、這樣的一種精神,滲透到了我們的傳統藝術和文化之中。


文化傳承透酒香

周聞道


在場主義散文流派創始人、著名作家 周聞道

川酒的性格

人有人性,物有物性,酒有酒性。那麼,川酒又有什麼性格呢?透過歲月的流痕,我們不難發現川酒在與川人的杯光盞影中,展現出來的獨特性格品質。

川酒是性情的。它坦蕩、耿直、豪放、真誠。陸龜《自遣詩》中所稱的“酒龍”,在川蜀飲客中隨處可見:不與川人舉杯對,“枉向人間號酒龍”。飲到高興處,盡顯真性情,早已把《論語·子罕》“不為酒困”的告誡拋到九霄雲外。更像是李商隱《崇讓宅東亭醉後沔然有作》中的“新秋仍酒困,幽興暫江鄉”。再進一步,就是趙德麟《候靖錄》中所說的“酒惡”了。雖有點不雅,但興之所至,酒見真性情,酒醉心明白,酒醒後一切如故。

川酒是雄性的。川酒是男人的信物, 女人的至愛。小篆和骨刻文中,酒字左邊的那個火,也可以理解為變形的川,四川的川。幾行順著嘴角奔流的酒,彰顯了飲客的豪爽,非男人不達的境界。川軍抗日將領劉湘,在給奔赴抗日前線的將士壯行時,雙手敬起一碗川酒,擲地有聲地說:四川男兒,要有男人血性。敵軍一日不敗退,川軍一日不還鄉!我相信,喜歡杯中之物,曾喝酒喝到“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寫下千古醉酒詞《慶清朝》的李清照,在高唱“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時,是雄性的,不是那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柔弱女子。且很有可能是喝了酒的,川酒。君不見,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就是川人眉山蘇軾的學生。詩酒不分家,愛喝酒的蘇軾不能不影響到他的學生。說不定李格非的案頭,就曾放了一壺蘇軾送的川酒;詩興乍起,清照見得?

川酒是文化的。文化裡有歷史,有品格,有風骨,有精神,有豪情萬丈。據《神農本草》所載,中國的酒,起源於6000多年前的遠古與神農時代。當你見到三星堆遺址中形形色色的酒器,誰能懷疑川酒裡遠古的杯光盞影。蘇軾“把酒問青天”,問出了千古豪情。李白斗酒詩百篇,詮釋了詩與酒的關係。當黃庭堅吟詠“冰堂酒好,只恨銀盃小……採蓮一曲清歌”的時候,吟詠的是一種詩酒人生。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幾成積習。

關鍵是,他(它)們都是川人川酒。


文化傳承透酒香

蔣藍


四川省詩歌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作家 蔣藍

透過川酒看川人的人生哲學

“包容萬象、豁達開朗、多元共存。”以揚雄為例,我們不難發現川酒與川人的人生哲學。

揚雄,在四川歷史上是一名類似於百科全書一樣的全才,也是第一位論述酒的學者。其實揚雄並非高陽酒徒,他喝酒,漸漸悟出了酒的啟示錄。我們可以看到,揚雄在《法言》說過,只有喝酒的實際內容而不講究禮儀的形式,就會顯得粗野;而講究禮儀的形式而沒有喝酒的實際內容,就會顯得虛偽。

形式與內容相符合才是真正的禮儀。揚雄其實拿捏到了一種分寸:適度,這也是蜀人的生活價值觀。

古往今來巴蜀大地的遷移文化對川酒文化影響深遠。我們都知道,四川是一個移民大省,四面八方的人來到天府之國。最早的遷移是秦國初期,秦始皇擔心當時富豪對自己權利地位的影響,便將他們從咸陽發配到蜀地,將中部的文化技術傳到了蜀地。

不同地域的人,帶來不同風味的文化,久而久之則生成了四川人獨特的性格——包容萬象,中庸之道 ,豁達開朗,而這種性格也體現在川酒中。

很多人喝不來黃酒、洋酒,但一說到川酒,卻產生了一種共鳴,不少川酒在山東、河北、江浙一帶都非常有市場。同時,四川人對於酒的偏愛,則體現在“品”上。相對於北方人的直爽彪悍,四川人更加內斂而講究,更在意酒的品質和品酒的態度,不僅僅是品酒也是對生活的細細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