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還在為職稱而糾結嗎?關於教師職稱的一點冷思考

為什麼老師對職稱耿耿於懷?

對於老師來講,職稱牽動了廣大教師敏感的神經。因為職稱的高低,除了一般意義上說的跟工資有關係以外,還是一個教師工作能力、工作實績的一個衡量標準,所以既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層面的利益關係。

從入職那天起,從初級、中級到高級,評職貫穿老師的一生,所以老師一生都在為職稱而糾結。而評職過程中,繁瑣的環節、龐雜的材料,種種的不快、憂心的等待、失敗的沮喪等等都無不煎熬著他們心。

不知從幾何時起,職稱成了廣大教師心頭抹不去的痛。日常生活中老師聊的多是職稱,打開網絡可以看看老師吐槽還多是職稱。

教師職稱,真是熱,熱,熱!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冷,冷,冷!我們需要一種冷思考。

老師,您還在為職稱而糾結嗎?關於教師職稱的一點冷思考

關於職稱制度。

  • 職稱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職稱制度,其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加強管理,提高教師整體素質,鼓勵先進、鞭策後進。事實上職稱制度也起到了其應有的作用,在此我們不做過多探討。我們可以反過來想一下,如果沒有了職稱制度,沒有了競爭機制,老師們幹好幹壞一個樣,無所追求,沒有了向上的動力,學校的整體工作何以推進?整個教育工作怎樣進行?

  • 職稱制度廢止的可能性不大。

每個人都有社會身份,社會根據身份分配各種利益,職稱是社會身份的主要標準。在這一點沒有改變之前,職稱就不可能取消。因為這是整個社會體制的一個組成部分,單單廢除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以局部改革來完善職稱管理體制,是不太可能的。我們一再改革和完善教師職稱評聘制度,其主要目的就在於破除教師職稱制度中的弊端,更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更好服務廣大教師。單單從改革和完善的節奏上看,近期廢止的可能性就不大。

老師,您還在為職稱而糾結嗎?關於教師職稱的一點冷思考

面對職稱的困擾,我們該怎麼辦?

  • 首先我們要把心態擺正。

誰不想更早更快評上高一級的職稱,但是更多的時候,很多事情並非如你所願。所以如果天隨人願,心想事成,我們也沒必要大喜過望。沒評上或者晚兩年又怎樣。作為年輕教師來講,時間有的是,機會還會來,來日方長,與其撕心裂肺,不如坦然面對。年長的老師,即將退休,能評上更好,評不上拉倒。什麼最重要,身體最重要,健康最重要,拼了老命,去追求虛無的東西,實在不值得。

我們看兩個極端的事例。2018年9月13日早晨6時許,河南洛陽第十七中學52歲的初三班主任、數學老師王宏召跳樓自殺。2018年11月8日下午4時左右,武漢鋼城11中教師張明舉從教學樓四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這兩個老師的離開都因為不滿意學校的一些工作和職稱不公。我們在唏噓嘆惋的同時,不禁要想,怎麼了,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對此我不想做過多評論,只想說職稱對於生命不過是浮雲。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職稱評聘有那麼多條條框框,有那麼多硬性指標,這些指標又不是專門設給某個人,別人能做到,咱們怎麼就不能做到。所以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牢騷滿腹,不如擼起袖子加油幹。要論文,咱發表;要優秀證,咱爭取;要課題,咱研究。有啥大不了的,再不行,別人早兩年,咱晚兩年。就算別人都過了,咱沒過,還能咋的。我爭取了,無怨無悔。如果你只是坐等,那就是你的不是了。您說呢?

老師,您還在為職稱而糾結嗎?關於教師職稱的一點冷思考

寫在最後:

面對任何問題,我們需要的是理性,而不是任性;我們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抱怨;我們需要的是奮鬥,而不是等待,祝您心想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