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電網先行


長三角一體化,電網先行

12月10日~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確定的2020年重點工作中,提到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目標是到2025年,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如果說長三角地區的融合趨勢是歷史的必然,那麼《規劃綱要》的提出,無疑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迅速發展提供了指向。

“長三角”一直是個有趣的概念,有趣在諸多地市合而為一,似乎根植於意識之中。單獨提到其中的任何一座城市,都會不知不覺想到它屬於“長三角”。

春秋謂之吳國、明清稱之江南。豐富的水系造就了發達的水路系統,讓古時的長三角形成了分散卻又緊密的盟落。而吳儂軟語與吳越文化也讓擁有相似淵源的長三角諸地增添了一份融合感。

如今的“長三角”,骨子裡有著與江南水鄉全然不同的生猛——融合程度之高,使之成為全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GDP增長最迅速的地區。對於長三角來說,全方位一體化發展勢在必行。

何為“一體化”?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城市群一體化報告》認為,一體化依託於區域內城市之間基礎設施和制度的銜接,促進資源要素在更大區域範圍內的快速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區域內各城市的分工協同。

而長三角地區擁有絕佳的條件和基礎發展區域一體化:一是融合基礎好,城市區域邊界弱化、基礎設施貫通程度高。二是分工協調能力強。以上海為龍頭城市的長三角城市群有著規模產業的分工模式,大城市帶動小城市發展、又相互補充,形成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城市群體。三是人才規模大且多樣化。長三角城市群有著最大規模和最高密度的人口,人力資本豐富,城市對於人口的吸納能力也十分強盛。四是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高密度人力資源的長三角地區也沒有單一依託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進一步發展出高新產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從數字經濟總量看,2018年江蘇、浙江、上海分列第2名、第4名和第5名,單從這一點看,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規模居於全國之首。

說到一體,免不了談邊界。

上海是中國“金融之都”,這種稱謂總讓人忽視它的另一面——坐落在長江之尾的超級工業中心,它的輻射面涵蓋了滬、蘇、浙、皖四個省市。

上海也是全國用電負荷中心之一,是特高壓電網架構的受端。長三角地區自身能源資源不足,經濟體量對能源的需求龐大,打破地理邊界、構建堅強的電網布局是保證長三角地區能源安全穩定、區域融合和營商環境良好的關鍵。

跨省電網布局,打破“邊界效應”,長三角早有行動。

2008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指出優化電力基礎設施建設與佈局,重點在沿海、沿江地帶佈置電源點,加快西電東送、北電南送和皖電東送輸變電線路等的規劃和建設,建設過江電纜通道。

在長三角,兩條“半環”的出現將四省市緊密連接。“皖電東送”西起淮南,經皖南、浙北直抵上海,連接“兩淮”煤電基地和華東電網負荷中心,並與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形成貫穿華東的特高壓交流環網,構建了長三角地區的電力能源主動脈。

日前,五峰山長江大跨越輸電通道竣工,克服了地理侷限,實現了揚州和鎮江電網跨江互聯;青浦—嘉善10千伏互聯工程正式建成投運,消除區域電網末端網架薄弱缺陷,在管理、運維、調度上開展“一體化”嘗試。

電網骨幹成型,“軟實力”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新生力量?

2019年,長三角區域電網業務新象頻出。

10月,世界銀行發佈《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19》,上海作為中國的兩個代表經濟體之一,全球排名第31。在該報告中,“獲得電力“指數衡量指標包括辦電的時間、流程、供電穩定和費用透明度,上海辦電成本指數為0,“獲得電力”水平全球排名第12。

數字政務與營商環境、地方經濟強相關。騰訊研究院發佈的《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19》顯示: 2018年數字政務指數增加1個點,營商環境能改善約0.02個點。

“一網通辦”正是“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具體體現。國網上海電力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構建電力業務“一網通辦”模式,積極與政務平臺對接、開放對外服務窗口。辦電環節從最初的5個縮減到2個。

雖然《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19》評估只在長三角選取上海一地,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銀行發佈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08》中,蘇州、杭州的營商便捷度就已經分別位列全國第2位和第4位。

在長三角,沒有一座城市是孤立的,良好的營商環境已然成為長三角的“軟實力”,上海“獲得電力”水平反映的是整個長三角地區的電網服務水平——創新、速度、精準。

今年,上海青浦、江蘇蘇州、浙江嘉興非居民相關用電業務率先開展“跨省一網通辦”,在這三地,只要到就近供電營業廳,或通過線上渠道申請,就可以跨省辦理用電業務。

以實現客戶聚合、業務融通、數據共享、創新支撐為目標的“網上國網”讓“軟實力”有了載體。“網上國網”聚合多平臺業務,降低用戶使用成本,促進客戶對國網品牌產生統一感知。率先開展“網上國網”試點的國網浙江電力已搭建針對重點客戶的“臻享+”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用電數據分析等服務,利用大數據積極尋找未來電網服務增值的突破口。

電網服務增值發展,加之政策利好、創新不斷,長三角地區電網服務與營商“軟實力”或許就是未來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新生力量。

區域一體化新情景下,縱深將會是長三角電網發展的著力點——將智能手段與數據應用滲透到電網的各個層面。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進電網建設改造與智能化應用。

在上海首座特高壓交流變電站、皖電東送骨幹的末端——練塘變電站,電網就正在發生轉變。在這座可滿足上海超過1/3用電需求的變電站,高清視頻和機器人智能巡檢、AR、多設備聯合巡檢等技術代表著電網發展的方向。這也是泛在電力物聯網的一處典型應用場景。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加速,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多流合一”,成為未來長三角電網建設運營的中堅力量,進一步服務區域一體化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019年電力行動計劃》指出,要共享跨省電網數據、信息資源,促進要素有序流動,共同探索建立統一的電網數據對接標準和數據全面共享機制。

古老而年輕、穩重而開明——長三角地區展現著人們如何利用資源、改善資源的活力與能力。在這裡,每一股力量都力爭上游,又相互通融。協調與競爭並存,一體卻也個性鮮明。都市之間,這裡的人們正以自己的方式思考、改變著未來。​​​​

長三角一體化,電網先行

電網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