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出兵朝鲜导致明军参战,那萨摩藩入侵琉球明朝咋就不管了?

劳伦斯602


琉球,也叫流求,其实在我国古代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唐朝时期琉球是指“澎湖以东”、“日本以南”散布在广阔海洋上的一连串神秘而未知的蛮荒之岛。明朝时期为区分琉球国和台湾,将台湾称为“小琉球”,把琉球国称为“大琉球”。这里的琉球国、大琉球也就是现在的琉球群岛。历史上,由于琉球群岛孤悬海外,所以人口数量不多,发展水平也不高,长期处于部落阶段。12世纪时,琉球群岛上建立了中山、山南和山北三个小国。1372年,明朝使臣到达琉球,琉球三国因仰慕中华文化,所以向大明王朝进贡,成为明朝的藩属国。

1429年中山王国吞并其他两个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琉球王国。琉球统一后,琉球王国继续向大明朝朝贡,并和明朝往来不断,成为中国最铁杆的属国之一。在中国的影响下,琉球王国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小中华”,从语言文字到礼仪风俗,到处充满了浓浓的中华文化符号。汉语是琉球国的官方语言,琉球国国王继位必须得到中国王朝的册封,否则就不会被认可,当时中国和琉球的关系可见一斑。此外,琉球王国境内居住着大量的中国人,他们在琉球有着显赫的地位,琉球王国的很多重要职务都是由中国人担任。当时中国在琉球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南明时期,虽然明朝危在旦夕,但琉球仍然屡次向明朝进贡,和中国保持着藩属关系。清朝时期,由于明朝被清朝取代,所以琉球国改向清政府朝贡,历代琉球王都要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中国和琉球的藩属关系一直没有间断。1609年,日本萨摩藩派兵入侵琉球,琉球王国战败,被迫向日本进贡。由于清王朝对琉球不感兴趣,所以对日本的入侵放任不管,琉球王国形势所迫,被迫向日本进贡,形成“两属”状态。慢慢的,琉球就被萨摩藩实际控制,成为萨摩藩的附庸。而清王朝对日本人向琉球王国渗透仍然不当回事,直到1872年日本把琉球王国设为琉球藩时,清政府仍然没有动静。虽然琉球向清王朝求助,但清王朝一直无动于衷,就当没看见。清政府的软弱让日本人野心急剧膨胀。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水手在台湾遭到原住民杀害,公然入侵台湾,清政府被吓破了胆,慌忙和日本和谈,两国签订了《北京专条》。根据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赔偿50万两白银,并承认了日本吞并琉球的事实。就这样,琉球到了日本人的手中。实际上,当时日本人对清政府也非常忌惮,所以在吞并琉球时提出和清政府一人一半平分琉球,但清政府直接拒接了日本人的“好意”,清朝官员甚至拒不承认琉球是中国的附属国。1879年日本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将琉球并入日本,设“冲绳”县,琉球王国就此灭亡。由此可见,琉球国在日本吞并前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算不上中国的领土。当然,琉球不算中国领土的话更算不上日本的领土。如果当初清政府接受了日本的好意,起码还能分到一半的琉球。但软弱的清政府把琉球视为烫手的山芋,不仅拒绝了日本的提议,甚至不承认藩属关系,和琉球划清了界限。

二战后,日本战败,琉球群岛交给美国“托管”。琉球人发起独立运动,试图恢复独立,但由于琉球人的实力过于弱小,所以没有掀起多大的浪,最终为“回归日本”的呼声而代替。1972年,美国为了私利,擅自将琉球群岛移交给日本,日本再度设立冲绳县,重新霸占了琉球群岛。不过虽然日本接管了琉球,但这是不合法的。因为琉球是日本人通过侵略战争获得的,根据《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公告》,日本主权限定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可能决定之附近岛屿,日本侵占的土地都要归还给原属国家,所以日本接管琉球(现冲绳县)是没有法理依据的,而美国没有经过中国等战胜国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的同意擅自将琉球群岛交给日本也是不合法的,是无效的。实际上,虽然现在日本控制着琉球群岛,但其也只能算是托管,并不具有琉球群岛的主权,即使美国也只承认日本仅具有行政权。中国作为琉球国的宗主国和二战的主要战胜国,毫无疑问在琉球群岛问题上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此外,根据1888年清政府跟日本签订的协议,钓鱼岛和琉球群岛南部的先岛群岛这一部分是属于中国的。即使日本赖着琉球群岛不还,也应该把先岛群岛和钓鱼岛还了。

至于琉球群岛中部和北部,如果说想要有个归属,那只能问琉球人民。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琉球群岛已经被日本控制,而岛上原住民数量较少,岛上大部分都是日本人,公投独立的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尽管现在岛上的原住民更倾向于独立或者“回归”中国,但怎么脱离日本和美国的控制是个大问题。虽然我们不情愿,但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国家强大。真理是由拳头决定的,只有我们强大起来,我们才能在琉球问题上更有底气,才有机会收回琉球。

参考资料:《日本通史》、《明代中国、日本、琉球关系之研究》、《中日关系中的琉球问题及其国际法分析》





火星超人


庆长琉球之役之后萨摩藩希望假借琉球的名义,对明朝进行朝贡贸易并要求尚宁王派人继续维持对明贸易。尚宁王在与大臣们商量后,派毛凤仪处理此事。不过当毛凤仪、金应魁,以进贡为名义到达福州柔远驿后却秘密将尚宁王的奏折交给福建巡抚陈子贞,报告了萨摩藩入侵琉球之事,希望明朝向日本交涉。陈子贞迅速将此事上报明廷。明廷于次年七月得知此事,明帝降旨暂缓贡期,并在之后多次拒绝了琉球的朝贡。“琉球情形叵测,宜绝之便。但彼名为进贡,而我遽阻回,则彼得为辞,恐非柔远之体。请谕,彼国新经残破,当厚自缮聚,候十年之后,物力稍充,然后复修贡职未晚。”表面是对琉球的体恤,实质上却是对日本的制裁,使日本假借琉球来获得与明朝贸易的计划落空。

至于为何没有发兵主要是太远且日本的行动太快,再加上得到消息时琉球已经投降。“策倭者曰:是昔年蹂躏朝鲜,毁我藩篱。近又并吞中山,以二百余年恭顺之属国,而我不能救也。……嗟夫,以弹丸之岛、沧溟之隔,而欲暴师海外,踵往年朝鲜之故事,必不得矣。”所以只能通过贸易上的制裁来惩罚日本。


wangyu1919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不是明军不去管琉球,而是你自己把时间弄混了,萨摩藩入侵琉球时处于清朝末年时期,而此时大明朝已经灭亡很久了,没有机会去管琉球的事儿。所以爱莫能助了!


夜深临深池


<strong> 非常荣幸可以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见解,如果有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教。


首先表明一下笔者观点,明朝度朝鲜语琉球的不同态度,并不是说孰轻孰重的简单原因,而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明朝统治者自顾不暇,难以驰援琉球,驱逐鞑虏。

明朝之所以愿意出兵朝鲜帮助朝鲜国王驱逐倭寇,笔者认为四点原因:

其一: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是在为明朝背锅。当属仁义。

丰成秀吉在1588年统一日本后,为了化解国内资源匮乏,各个诸侯分封不均的矛盾,决定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地大物博的明朝,而在明朝与日本之间的朝鲜就成了绝佳的跳板。他派出使者向朝鲜国王宣祖李昖表明自己的意图,他附上的书信说道:“想要假道朝鲜进攻明朝,并请其予以协助。”

朝鲜因为久事明朝而拒绝,所以,日本丰成秀吉才下令,征调军队15万出征朝鲜,而朝鲜由于长期以来的重文轻武,武备松弛,所以丰成的军队几乎没有费力就达到了汉城,李昖在不得已下出奔平壤,最终到达中朝边境。

其二:朝鲜态度诚恳,策略灵活。

朝鲜王李昖在抵达中朝边境义州后,他认为如果没有明朝的帮助,是根本不可能战胜日本的,所以,他一方面向明朝递交国书,一方面还派出使者去劝说明朝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等朝官。甚至开出条件表示说愿意内附与明朝。

其三:朝鲜的地理位置以及战略考虑:

朝鲜与明朝一衣带水,仅有一江之隔,而当时的明朝经过调查后,也认识到日本之所以图谋朝鲜,实则意图中国。所以保朝鲜,就是保中国。而朝鲜的地理位置又离国都北京十分的接近,虽然倭寇的实力不足以引起明朝的紧张,但是到时候倭寇的持续骚扰也会让明朝烦不胜烦。而且就兵法而言,引战于外所造成的损失无疑是十分小的。

其四:明朝当时经过改革国库丰盈。

当时明朝处于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即位,重用张居正,经过张居正的长期打理,明朝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所以,对外战争有强大的后盾支撑,信心士气非常充足。

而明朝之所以对萨摩藩入侵琉球反应不大,笔者认为也有几点原因:

其一:当时中国社会政治基础还是封建土地经济。对海洋的权益并不十分感冒,况且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弹丸之地的琉球。而且就琉球的地理位置而言,对明朝的统治者来说显得并不迫切。

其二:萨摩藩入侵琉球(1609年)时,已经处于万历末年,此时朱翊钧已经疏于政事,国家远转趋于停摆,社会经济已经十分疲软,没有精力与能力进行大规模的远征活动。

所以综上所述,明朝并不是不想管,而是没有能力去管。国家领土作为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代的公民都有义务去维护它。希望国家可以永远强盛,长治久安。


欧将子


首先萨摩入侵琉球时那时候的明朝自己也已经是内忧外患了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营救琉球,第二:琉球的地理位置和朝鲜半岛完全不是一个层次虽然都是附属国但是战略价值不一样,每次日本和中国开展都是从朝鲜半岛开始。他们要以朝鲜半岛为跳板攻下可以作为后勤补给,后来的侵华战争也是之前甲午战争前后先吞并朝鲜半岛然后入侵东北,最后才爆发全面战争。而琉球对明王朝来说战略位置基本可有可无明朝实行海禁又不大规模出海通商,后期明朝基本没有海军没办法跨海作战。所以明王朝在自身无暇顾及也力所不能及的时候没办法去救援琉球。


异客


琉球?明朝连呆湾都放弃了,还顾得上琉球。正德年间,大员(呆湾)就被放弃了,不久荷兰人以一张牛皮纸欺骗了呆湾土著上了岛,并把势力发展到整个呆湾南部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