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生活離場,生鮮賽道死亡名單再添一家

​靈獸按

千萬不要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

妙生活離場,生鮮賽道死亡名單再添一家

作者/靈獸 十里 ID/lingshouke

生鮮賽場的死亡名單上,又多了一家。

“妙生活在上個月已經清算完畢,最終,賬面上的錢只夠清算貨款與薪資。”一位已經離開妙生活的採購人員對《靈獸》表示:“內部從8月份,問題就已經凸顯,預示著會走到這步。”

與同樣身陷囹圄的另一家社區生鮮電商呆蘿蔔的現狀相比,妙生活顯得“低調”很多,沒有拖欠員工薪資,沒有拖欠供應商貨款,選擇了一種悄無聲息的方式,在這個寒冬離開四年的戰場。

妙生活離場,生鮮賽道死亡名單再添一家

而如今再回過頭看妙生活的發展軌跡,其在每一個生鮮風口下都有它的身影,捨棄原有爆發力弱的商業模式,妙生活“努力”迎來了一次次的轉型,但最終無力迴天。

多年來,在妙生活的內部,面臨著戰略打法不清晰,導致經營狀況較差的困惑。在外部,又面臨盒馬和叮咚買菜的競爭與裹挾,一路不溫不火的妙生活,無奈地倒在了2019的寒冬中。

1

融資疑雲,及時止損

別低估生鮮的燒錢速度——這是從業者在圈子裡的口頭禪,而資金鍊斷裂也成為了壓死駱駝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就連黯然退場的妙生活也亦然。

一位接近妙生活的人士告訴《靈獸》,妙生活從8月份開始加速關店,在去年11月時,曾計劃賣身,但最終卻都沒有談攏,之後嘗試過幾次戰略轉型,但效果都不明顯。

對此,《靈獸》向妙生活求證,截至發稿時,對方尚未回覆。

4年前的生鮮爆發元年,妙生活的3位創始人分別帶著“易迅網供應鏈、運營和技術負責人”的光環出來創業,自己出資搭建了“妙生活”的雛形,這一路上,妙生活都在探索該如何搭建最良性的盈利方式。

妙生活離場,生鮮賽道死亡名單再添一家

甚至在去年年中,創始人鄒志俊還在《靈獸》的專訪中表示,妙生活不籤對賭,不承諾業績,也不保證一定將門店開到多少家,但會盡全力跑。

事實也的確如此,“只要看不到希望的門店,老闆就會關閉,最終才能把賬全部結清。”妙生活內部人士表示。而鄒志俊能夠果決收手的背後,也是對企業的預判和良好的及時止損能力。

回顧妙生活的融資軌跡,創立2年間,共官宣融資2次。

2015年10月,妙生活完成了500萬元美元的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鐘鼎創投獨家投資。彼時,融資主要用於門店的拓展。正是在這一年,妙生活的門店數量達到了38家,基本覆蓋了上海的主要區域市場。

第二次融資官方說法在2018年年初,完成B輪2億元人民幣融資,但這則消息一直沒有被公佈,按照鄒志俊的理解,要先把事情做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開店,做好佈局。“我們的資金,足夠支撐我們再開200家門店。”

妙生活離場,生鮮賽道死亡名單再添一家

截至關閉前,妙生活在上海的門店數量僅達到80家,A輪投資人鐘鼎投資也已退出股東行列。

兩年前的近2億元人民幣融資,在那個戰火紛飛的生鮮市場並不能維持多久,況且,妙生活還是一家持續在試錯和重配送的生鮮企業。

2

“店倉一體”的開創者之一

與生鮮創業時代下的大多數企業定位不同,妙生活最初以門店為基礎,這既是生鮮的零售場所,也是O2O的倉。

彼時,在新零售的試驗田上海還沒有盒馬,直到一年多後的2016年1月,盒馬才成立。半年後,天天果園才啟動O2O戰略,採取“門店+前置倉”的思路。所以,妙生活也一直被貼上了“店倉一體”開創者之一的標籤。

在妙生活的戰略中,一直想要圍繞“便宜和便利”去解決生鮮行業的痛點。

所以,妙生活在創立初期,採取了商區店(暗倉)和社區線下店結合的方式,但因缺乏彼此間的配合,訂單密度難以支撐,後來將商區店關閉,主攻50平方米的社區店,品類以水果為主。

妙生活離場,生鮮賽道死亡名單再添一家

而在便利的相關戰術中,妙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線上(含自營APP 微信和第三方)、線下全渠道運營的“新零售”模式生鮮店,從而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更關鍵的是,妙生活斥巨資培養了自己的物流團隊,只有很少部分與第三方平臺合作,並針對此計算履約成本僅為5元,所以配送門檻為29元即可免費配送。要知道這是在一線城市上海,而以每日優鮮當前的密度來講,履約成本還在12-15元。

甚至在彼時,鄒志俊堅定的認為,當門店開到一定規模時,各種優勢都會顯現出來。

2018年初,隨著新資本注入妙生活,其也迎來了第二次轉型。

妙生活離場,生鮮賽道死亡名單再添一家

門店從50平方米擴大到100平方米,品類從以水果為主擴展到全品類生鮮,包括水果、蔬菜、鮮肉、水產、牛奶、調味品等,SKU達到了800-1000個。

在經營最好的妙生活上海萬安路店,100多平方米月營收已經突破100萬元,而僅幾十米之隔的永輝生活門店,月營收在60萬左右。而核心就在於妙生活的線上運營能力和物流服務能力。

但時隔一年的時間,妙生活就將80家門店全部關閉。

妙生活的內部人士告訴《靈獸》,在選擇品類擴充的時候,妙生活舍掉了以水果為核心的定位,全品類的打法並沒有讓其產生核心競爭力。

資金鍊接近斷裂的妙生活,啟動了“合夥人制度”,即在妙生活工作半年以上的員工,熟悉了妙生活的模式和門店的經營狀況後,可以考慮是否要投資。門店由公司控股,統一提供商品供給和物流體系,店長擁有經營權和分紅權。

妙生活離場,生鮮賽道死亡名單再添一家

而對於這個合夥人的加盟情況,內部人士表示,效果並不明顯,大家的積極性並不高。

四年間,妙生活先後開啟了捨棄前置倉模式,自建物流團隊,主攻社區店,將門店迭代增加面積,從而向全品類擴張,開放合夥人加盟制度等一系列的自救方式,但結局好像早已註定。

3

經營狀況差,戰略不清晰

“妙生活培養起了我生鮮到家的習慣,但它的現場管理、選品和商品都太差了,況且現在能選擇的平臺也比較多。”家住上海大寧路的消費者告訴《靈獸》,妙生活的關閉是意料之中,但也很惋惜。

從爆料者提供的過去現場圖來看,妙生活門店內前臺“極其粗糙”,基本毫無優勢可言,商品的新鮮程度低,而迫於損耗壓力,員工也不再及時處理。

而在媒體公開報道中,妙生活的後臺和管理都存在很大問題。

妙生活離場,生鮮賽道死亡名單再添一家

據報道,今年年初,數家妙生活被附近居民投訴,其製氧機、冷氣等保鮮設備噪聲煩人,嚴重影響家人正常生活,在居委會協調下,“妙生活”承諾整改,但後續音訊全無。

要知道,製氧機的噪聲主要維持店內鮮活海鮮水產的生存,而這一品類也是妙生活提升客單價的重要品類之一。

接近妙生活的行業內人士稱,妙生活有些老店的運營情況、商品陳列和衛生等都不行,但新開的二代門店在前場還可以。但《靈獸》瞭解到,妙生活將門店擴充至100平方米後,盈利情況好的門店僅佔少數,後又進行SKU的調整,增加蔬菜品類,想要以高頻帶動消費。

從妙生活的規模來看,因需求量小,沒有議價能力,勢必在供應鏈端沒有優勢,且因實行商品日清政策,損耗居高不下。甚至妙生活試圖想要通過收割夫妻老婆店,實現連鎖化的經營,帶來規模化的採購效益,也是增加議價能力的自救手段,但都無法扭轉局面。

妙生活離場,生鮮賽道死亡名單再添一家

再加上,上海本就是戰火瀰漫的生鮮賽場,盒馬的根據地,後起之秀叮咚買菜,有資本加持的每日優鮮,都在虎視眈眈,爭奪這個市場的份額。

妙生活的內部人士將公司的“倒閉”歸結於“戰略不清晰”。可雲深不知處,妙生活對於零售的理解或許還有偏差,畢竟,創業者帶著互聯網的基因走入這個行業,首先就是過於看重了線上的營銷能力。

然而,無論是線下的哪一種業態,本質還是零售,衡量的維度還是商品、流通和服務。唯有通過構建優勢供應鏈,降低成本,進而帶來更大效率的提升和良好的用戶體驗,才能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否則只能淪為陪跑者。

頂著互聯網光環的企業和模式,正在線下的實戰中,一個接連一個地倒下。下一個,又會是誰?(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