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看蘇州專稿 文/陳夢嬌】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步入晚年,有人選擇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有人選擇出遊千里,飽覽名山大川;更有人選擇“不去公園去學堂”,不斷豐富自身。

蘇州就有這麼一群可愛的老年人,他們“壯心未與年俱老”,在校園裡重拾年輕時的愛好與夢想,享受學習,優雅老去。

有關老年人愛“上學”的深看報道,請點擊《深·看|年年名額都“秒光”,這群老人為啥這麼愛“上學”?》。


在單位退休後,

72歲的曹阿姨選擇重回校園,

撿起她多年的愛好——攝影。

不過蘇州市老年大學新開設的

《攝影與後期處理技術》太過火爆,

令她始料未及。

“早起過來排隊,

還是慢了一拍,

說啥也報不上了。”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像曹阿姨一樣搶不上名額的老年人不在少數,

根據數據統計,

今年市老年大學總招收學員11880名左右,

新學員只佔了其中10%。

而至去年底,

蘇州市60週歲以上戶籍

老年人口達到了183萬。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蘇州人的老年人越來越多,

這讓老年大學的“門票”越來越難得。

老年大學為何如此火爆?

一位難求的困局該如何突圍?

怎樣才能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銀髮學子的“熱血高校”,名額一搶而空

蘇州城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吳王闔閭之命建城,迄今已有2500多年。

在這古城中有一座300年風雨滄桑、現仍較為完整的古殿大院。遠遠看去,殿宇宏偉,庭院深廣,牌樓聳峙,石獅雄踞,祥雲繚繞,花木飄香。

而從儀門到正殿有一條正道,上有篆書“壽”字,代表著萬壽之意,故名萬壽宮,這裡正是如今的蘇州市老年大學。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早晨9點,老年大學一間階梯教室裡,銀髮學員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認真學習英語發音。今年70歲的邱女士說,報名上英語課,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口語水平,方便去國外旅遊。

“不只是學英語,我還報了膳食課,每學期花個兩百塊錢,既能豐富自己又能交到朋友。”

退休前的邱女士是一名會計,在進入老年大學前,她曾在家帶孫子長達8年。“現在想起來帶娃生活真的無聊,後悔沒有早點來老年大學,人還是要學無止境嘛!”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自從2002年老年大學正式搬入萬壽宮,這裡經歷了兩次教學區的擴建,教學區域不斷擴大。

從辦學初的5個班級375名學員,到目前已擁有330個班級11880名學員,老年大學每年的招生計劃額都在增長。

“而實際上每年招收上來的人數都會略高於計劃數,即使如此,依然‘一座難求’。”蘇州市老年大學協會秘書長、市老年大學研究室主任朱學標坦言道。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以往每到報名季,凌晨4點鐘就搬著小板凳到校門口排隊的景象屢見不鮮。”朱學標說。

今年,學校開通了智能手機報名系統,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歡迎。“在今年秋季已招收的11586名學員中,通過網上報名的佔了78%,絕大部分同學都是通過手機來完成報名的。”蘇州市老年大學教務處主任謝延新說。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目前,學校開設了涵蓋了藝術、體育、文學等各個領域的124門課程,330個班級,在校生高達1.6萬人次。“如果敞開招,這數字都不好估計,肯定擋不住。”朱學兵說。

市老年大學爆滿,縣區老年大學同樣火爆。今年秋季,吳中區老年大學共開設71個班級,招收1653名學員,比去年新增253人。因為名額有限,學校每年招人還是以老學員優先,騰出了名額才會招收新學員。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據瞭解,目前蘇州市各縣區均開設了老年大學,招生規模從幾百人到幾千人不等,但基本都在滿負荷運轉。同時,部分區級老年大學與社區合作,利用社區活動室提供教學,深受老年人的歡迎。

僧多粥少,老年教學供需矛盾突出

比起適齡兒童的“入學難”,老年人的“大學夢”因為“僧多粥少”矛盾更加突出。

蘇州市老齡協會會長周玉龍告訴看蘇州記者,到2018年底,蘇州市60週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達到了183萬,佔戶籍總人口的26%,在江蘇省排名第二,僅次於南通,甚至部分地區已經提早進入“超老齡社會”。


什麼是“超老齡社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一個國家和地區60週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10%,65週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7%,即可稱為“老齡化社會”;65週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14%,即可稱為“老齡社會”;65週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即可稱為“超老齡社會”。

按照這個標準,常熟市、太倉市、姑蘇區已進入“超老齡社會”。經測算,全市到2023年將進入“超老齡社會”。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預計到2030年左右,蘇州老齡人口還會增加100萬以上,什麼概念呢?就是每3個人當中就有1個老年人。”周玉龍說。

而目前蘇州能接受老年大學教育的人有多少?看蘇州記者瞭解到,去年,全市有老年大學(學校)101所,村、社區教學點1020個,遠程教育分校和收視點897個,在校老年學員數90182人,全市老年教育參與者106205人,老年大學毛入學率5.3%。

在朱學兵看來,現在許多老年人已經不滿足於居家養老和單純娛樂性質的活動了,他們更希望通過專業的學習拓展興趣、增長技能,緊緊地抓住社會潮流。

“有的老年人已經把上老年大學當成了晚年的精神寄託,一些獨居老人甚至把自己紮在了老年大學裡,天天都來上課。”

對此,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池子華認為,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富足,老年人逐漸把教育培訓當成了豐富晚年生活的重要方式,而目前只有老年大學能夠為他們提供規範、豐富、優質的老年教育。“在老年大學裡學知識、學技能給了老年人新鮮感,通過專業化的學習,他們還能得到更多的成就感。”池子華說。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蘇州市老年大學校長董宙宙表示,蘇州老年教育現代化發展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特別是深度人口老齡化的現狀,順應了人民群眾的呼聲,但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蘇州老年教育現代化距離真正的教育現代化還有很大距離,還存在資源供給不足、城鄉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保障機制不健全、部門協調亟待加強、社會力量參與不夠等等問題。

老有所學,不應是“老年大學”獨角戲

活到老,學到老。

老年教育和義務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一樣,都屬於“終身學習”的概念範疇。

在歐洲,為了消除社會對老年教育的偏見,曾出現了第一所被命名為“第三年齡大學”的老年大學。繼續教育既是老年人的需求,也是他們的權利,對老年人積極的包容尤其是信息化的包容,是一個社會健康平等的應有之義。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作為首批現代化老年大學,如何讓市老年大學的品牌效應進行放大?朱學標說,目前市老年大學正在借鑑中小學名校發展模式,市老年大學成為總校,下面各級老年大學成為分校,由市老年大學進行統一管理,配備師資、教材,這樣實際上即使是在分校,但享受的是和總校一樣的待遇。

此外,面對老年人智能手機逐漸普及的趨勢及APP網絡適合傳播課程播放與便於收看的特點,2018年,蘇州市老年大學在蘇州市廣電總檯的手機端“看蘇州”欄目,聯合開辦“老年大學”專欄,打造蘇州沒有圍牆的大學——“手機端老年大學”,為蘇州老年教育事業的普及與昇華開創新的篇章。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何解?

在現實中,注重老年教育,補齊這一群體的知識短板,也具有強烈的緊迫性。瀏覽媒體報道不難發現,在不少傳銷、金融詐騙案件中,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都被列為“一級獵物”。犯罪分子看中的正是這一群體大多與社會脫節,對各種詐騙“套路”缺少認識和防備的弱點。一些老年人的精神空虛之痛也多被打著保健品銷售等旗號的騙子利用。

看蘇州記者瞭解到,根據發佈的《江蘇省“十三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要求,到2020年,全省參加老年學校學習的老年人比例達到20%。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重點支持建設1至2所老年大學,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要。

老年教育僅僅依賴“老年大學”,似乎遠遠不夠。

“要實現老年人‘老有所學’,需要老年大學、社區協會、養老機構、文化機構和政府組織的共同聯動,這是一項全社會的事業。”朱學兵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