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學的角度理解《大學》第一篇

知行合一就是去找良知的手段,這個手段就是知、止、定、靜、安、慮、得的過程,也是格物至知的過程;

心即理就是找良知方法(天理落在心之本體上,心無體以感知萬物為體)就是說我們人能夠知道良知,就是在傳到心裡的事物上找,那就是本來如此的自然之序在人體內的如實投射,也就是說這件事情的自然法則,也就是“物有本末,事有終使,知所先後則近道亦。”所以致良知就是找順序,就是找到事物發展的來龍去脈,知道了前因後果就能找到解決的的辦法;這個方法就是順這個這個順序做下去,就是致良知,也就是循理而行!

心即理,就是理在自己的心裡,就是自己在這個事情和物上自然法則,也就是一人一世界,一人一個順序;當知道了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知道你的主觀世界和別人不一樣,也就能理解別人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想了,這就是反推諸己,這樣你的世界觀就有了變化,不在以自己主觀的角度看問題,而是以全局的角度看問題了,這就是心即理的妙用!

知道這些東西之後就是後面(誠意、正心)的時候了,這樣修煉就能達到修身的目的,才能有(親民)的外放,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麼偉大的事情去做,只有達到內聖外王,才是真正的至善!

想想儒家的思想有多麼偉大和難做到?所以曾子在後面寫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也就是說,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能夠達到至善,但是隻要知本,只要修身,就能夠過好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儒家思想的體系!(說的極其樸實無華,沒有任何故作高深和故弄玄虛,卻又是合道而行的實用!)

從心學的角度理解《大學》第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