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悟大人之道(第四章)

【原文】


《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詩》雲:“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之本。


【譯文】

《康誥》裡說:“弘揚光明的品德。”《太甲》裡說:“念念不忘上天賦予的光明稟性。”《帝典》說:“弘揚崇高的品德。”這些都是說要弘揚本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

成湯在《盤銘》銘文:“如果今日能使此盤渙然如新,就應該使它天天渙然如新,並一直保持下去。” 《康誥》裡說:“激勵世人去垢顯新。”《詩經》裡說,“周朝之所以能存留到現在,其關鍵就在於能夠時時保持著煥然一新的面貌。”所以君子無處不追求完善以使光明的品質得到彰顯。

《詩經》裡說:“京都周圍千里之內,都是百姓嚮往居住的地方。”《詩經》又說“綿蠻之聲的黃鳥,棲息在山丘的一隅。”孔夫子說:“連黃鳥都知道它該棲息在什麼地方,難道人還不如一隻鳥兒嗎?”

《詩經》說:“品德高尚的文王,為人光明磊落,做事莊重謹慎。”做國君的關鍵是做到仁義;做臣子的關鍵是做到恭順;做子女的關鍵是做到孝順;做父親的關鍵做到慈愛;與周圍人交往的關鍵是講究信用。

孔子說:"聽訴訟審理案子,我也和別人一樣,目的在於使訴訟不再發生。"使隱瞞真實情況的人不敢花言巧語,使人心畏服,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心得】

讀《大學》,悟大人之道(第四章)

我所讀的《大學》版本

我讀的《大學》(王財貴主編)對於章節的劃分和其它版本不同。不過,這不影響對經典的理解,所以,不必糾結於章節問題。本章引用了大量的《詩經》裡的句子,感覺有些難理解。不過,讀的時候結合再看看《詩經》裡相關句子的意思,研究不難理解了。

弘揚本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應不斷完善,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像文王那樣光明磊落。作為教師,管理學生應該以人為本,以“仁”愛之心,對待每個學生,關愛每個學生。教育是以心育心的工作,是生命喚醒生命,靈魂感染靈魂的工作,“仁”字當頭,方可以人為本。“仁”字當頭,方可做人師,而不僅僅是經師。

對待領導,“敬”字為大,尊重領導,方能成就事業;對待子女,“慈”字為懷,真愛子女,放能成就子女;對待父母,“孝”字為先,百善孝為先,方能推己及人,獲得最大程度的人生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