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在互聯網上,經常能看到因輔導孩子做作業,父母被氣到住院的事情;在現實生活裡,我們也時常碰到為了孩子作業“抓狂”的家長。

“你今天要是進不了前100,你就進不了重點高中,你進不了重點高中,你就進不了重點大學,你等於是這輩子完了。”這應該是大部分家長的內心獨白了。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和學校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學校主要的責任是知識教育,而家長應當承擔起孩子人格發育和發展的責任。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精神食糧。如果父母生活在焦慮,擔心,緊張之中,孩子很容易感受到這些負面的狀態,也會不自覺地緊張和焦慮起來,究其原因: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家庭小型化因素

由於特殊的時代背景造成現代家庭大都只有一孩,導致家庭小型化,現今社會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父母把一切的希望和夢想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怕孩子自卑、怕傷到孩子自尊,想贏怕輸是現代父母的普遍心態,導致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孩子卻越來越辛苦,家長也越來越焦慮。

4對1或者 6對1式的家庭,很具有“中國特色”,今天的焦慮,也具有一定的時代特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孩子只有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把孩子當成天才來培養,現在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有幾個沒有參加興趣班或補習班?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安全因素

獨生子女家庭在現今可說是越來越普遍,也因為這個緣故,就是怕自己的一點“閃失”,就怕孩子會遭受到傷害。

近年見諸報端的劣質奶粉事件、校園暴力事件、交通安全事故、溺水事件、墜樓事件等所有這一切都在讓父母焦慮,統計數據顯示,意外傷害佔我國兒童死亡原因總數的26.1%,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長,意外傷害已成為0-14歲兒童健康的第一“殺手”。兒童意外事故52%發生在家庭,19%發生在街道,12%發生在學校,而且意外傷害的特點是意外性和突然性。而一旦孩子受到傷害或將沒有機會來彌補這一缺憾的,這和過去多子的家庭是無法相比的。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攀比因素

信息的發達,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的快節奏生活、高生活成本造成現代家庭失去了心理平衡,家長普遍感覺如何努力都跟不上時代,形成了只有擁有足夠的財富才能具有安全感、存在感。全民富養孩子觀念盛行,拼名利、拼房子、拼車子、拼孩子補習培訓、拼資源掌控的攀比怪圈。

攀比必然會使人失去理性、脫離實際能力,進而使人產生焦慮、抱怨和不滿足感,給自己和家庭施加過多壓力,夫妻間埋怨、抱怨,放大彼此的缺點,忽略彼此的優點和感情,致使家庭失去了溫馨和睦的氛圍。甚至因對孩子前途的焦慮,把怨氣有意無意的發洩到孩子身上,感覺自己或家庭為了孩子做出如此大犧牲,孩子不努力、不體諒、不領情!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在《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書中,便指出“這世界就像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不得不這樣做,所以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焦慮來自不自信、不可控因素;來自不滿足、期望值過高。作為父母,會有焦慮、緊張的情緒是非常常見的,但是要怎麼樣去緩解,又是另外一門學問了,從做好自己做起,用家長的的自律、自控、自愛感染孩子;用良好溫馨的家庭氛圍溫暖孩子;用和順的家風文化塑造孩子;用正確的三觀培養孩子。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改變觀念

我們現在教育孩子時,很多時候還是遵循自己童年時父母教育的模式,對教育的理解,還停留在“教育曾經改變了自身的命運”這個自我經驗之中,但是時代在變,我們的孩子也在變,如果還拿“老一套”去對付如今的孩子,肯定是不行的。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所有人都面臨著信息的更迭,很多東西很快就會落後。無論是思想觀念還是知識結構,在孩子面前,家長不再是一成不變的權威了,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對孩子要有耐心,孩子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每個孩子的成熟速度也是不一樣的,就像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才有好未來。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注重家庭氛圍

父母的性格、觀念、心態決定了家庭的氛圍,父母的三觀決定了孩子的品格和修養。總之,只要父母三觀正,夫妻關係和睦,對孩子不苛求、不放任、不溺愛,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都能健康成長。

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要學有所成,不僅需要濃厚的學習氣氛,還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下面的幾個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的現象:   

1:孩子帶著耳機,邊聽音樂,邊寫作業。

2:家長們聚在一起打麻將,孩子在旁邊寫作業。

3:孩子考試考砸了,家長橫眉冷對,抱怨聲不絕於耳。

4:孩子在寫作業,家長在旁邊不停嘮叨:上課要注意聽講,好好聽老師的話。

5:乖兒子好好寫作業,寫完了媽媽有獎。不寫完,別想睡覺。

6:求求你了,小祖宗,不好好學習將來考不上大學怎麼辦啊?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以上這些鏡頭僅僅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家長們請看看你們的生活狀態屬於哪一種?很多孩子就是在這種吵鬧、煩亂,打罵和哄騙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可想而知,他們要想學習好,並且學有所成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啊!怎樣才能讓孩子專注的學習,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已經成了家長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身為父母,要時刻牢記:因為有家,我們的心靈才不會流浪。家是什麼?是我們一輩子的依靠,是我們為孩子築起的一片天地,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唯有家和才能萬事興,現代家庭最缺乏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最易出現的問題是因孩子教育問題而產生的焦慮、最難的是情緒控制,夫妻之間要學會理解,學會反思,學會自我控制,要懂得包容,懂得諒解,要保持夫妻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共同營造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父母的幸福快樂就是送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跟孩子的溝通需要把握兩點:首先夫妻之間要做好溝通交流,只有夫妻協調一致,才能保證與孩子的順利溝通;第二,要跟孩子定期交流,和孩子一起讀書、帶孩子郊遊、散步、一起看電影、共同交流體會,多傾聽他們,多瞭解他們。有時候父母還要學會“糊塗”,同時把握好最基本的原則,決不動搖,真正打造一個和睦、幸福、進步的家庭。如何良好的溝通是中國家庭教育中最需修煉的一門藝術。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多陪伴、接地氣

陪伴孩子的是父母而不是手機,互聯網的發展讓我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生活中處處都是電子設備,阻斷孩子對電子設備的瞭解和關注,也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為此父母應放下手機陪伴孩子,和孩子多溝通交流,家庭教育首先是陪伴,親情讓孩子有安全感,其次是品格、習慣的培養、價值觀的塑造,再次是共同學習一起成長,最後是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隨著現代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節假日、週末父母應離開麻將、放下手機、減少應酬,多帶孩子外出旅遊,爬山,親近自然,多接地氣。讓孩子分辨各種蔬菜、認識各種花草、樹木,知道哪些蔬菜生長在地上,哪些生長在地下,哪些需要搭架子;哪些水果長在樹上,哪些又長在地上,哪些長在架子上;各種果樹是什麼樣的、水稻、小麥又是什麼樣的等等,總之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親子活動,不但可以釋放孩子學習壓力,還能增長見識、鍛鍊身體。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注:《戰國策·趙策》父母愛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長遠的打算),對孩子的愛不是妥協縱容,而是以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感受為前提,不是讓他一味索取,是要看需不需要,父母可以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興趣班,但要清楚這到底是不是孩子所想要的,符不符合孩子的個性傾向,更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孩子。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英雄太多的年代就沒有英雄,同樣孩子特長太多就沒有特長。

孩子終將要自己去遠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放手。

與其焦慮孩子的未來,不如經營好現在的自己。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