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匯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

2019年11月9日上午,2019世界傳感器大會在鄭州舉行。集聚傳感器產業資源與創新要素,來自21個國家、300多家中外企業參會參展;來自傳感器產業界的十多位院士及知名專家、500強等領軍企業代表、國際機構負責人等齊聚鄭州,聚焦全球傳感器發展,帶來了最前沿的技術和理念。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在大會期間接受了智匯工業專訪。尤政院士對傳感器技術的重要作用、傳感器產業的發展趨勢、傳感器產業面臨的挑戰等給出了權威專業解讀。

「智匯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

傳感器技術是智能製造的重要支撐

傳感器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也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基礎,核心傳感器的元器件更是工業基石,“我們經常講的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傳感技術對未來進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時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尤政院士如是說。

中國傳感器產業的發展,目前機會與挑戰並存。機會——中國在聯合國的工業統計數據中,是傳感器產量最大,品種最多的國家。中國現在有最大的傳感器市場,有最高的傳感器產量,也有最多的傳感器用戶。挑戰——在中低端傳感器領域,中國在世界的佔有量居高,在高端領域,中國對國外進口的依賴性較強。中國的核心關鍵的傳感元器件發展還落後於某些先進國家,還存在發展瓶頸,所以中國的傳感器產業和製造業一樣,會有從大到強的一個過程。“在鄭州召開2019世界傳感器大會,我想這也是表明了發展的決心。我們希望在傳感器領域,能夠率先一步,從大變強,真正支撐起我國未來智能時代的發展。” 尤政院士說道。

傳感器產業是朝陽產業

“專、精、特”是傳感器產業的特徵之一,傳感器產業在全球呈線性增長態勢,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以技術引領和產業集聚,作為主要模式。市場的巨大需求是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的第一大原動力。

中國的物聯網技術發展迅猛,支撐物聯網技術的傳感技術亦會得到長足發展。傳感器產業是一個競爭激烈、具有技術顛覆性的產業代表,發展過程中技術創新是關鍵。“我們即將進入以智能化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最大的一個特點——傳感技術已經成為未來工業生產中最重要的一環。以前是機器根據人的指令去工作,智能時代要通過傳感器感知自主完成工作指令。我國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傳感器領域已經積累了很多創新技術,也有待於將科研成果與工業領域密切結合,推動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尤政院士強調道。

傳感器技術改變人類未來生活

傳感器技術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也關乎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傳感器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未來的傳感器會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提升人類生活質量並對人類未來生活帶來巨大改變。

尤政院士舉了在醫療行業的例子。傳統的醫療儀器是體積較大的臺式設備,人們得病後需要自己到儀器室進行檢測,現在已研發出便攜式檢測儀,人病了以後可以保持不動,移動便攜式儀器來找病人做檢查。將來還會有穿戴式設備,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對健康進行監測。未來還將發展到植入式醫療技術,比如糖尿病人,可以在皮下進行微型芯片植入,隨時監測人體血糖變化,芯片作為調節中樞,及時調整給予胰島素微注射治療,使糖尿病患者達到血糖平衡,減輕病患痛苦。

世界傳感器大會的深遠意義

世界傳感器大會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2018年舉辦的首屆即得到了學術界產業界的重視。

“2019年世界傳感器大會的質量有了質的提高。國內外傳感器精英悉數而來。展覽、論壇、競賽,競相吸引眼球。鄭州制定了傳感器的發展規劃,出版出臺了鄭州傳感器發展的十條政策,其他的地區也紛紛提出——在信息領域要重視傳感器產業的發展。”尤政院士對2019年世界傳感器大會評論道。

“展望2020世界傳感器大會,希望在聚焦本土的同時,繼續立足國際視野,持續增強國際影響力。希望能夠成立傳感器國際標準組織、世界技術聯盟,能夠真正把全球傳感器的發展中心吸引到中國,讓世界傳感器大會為中國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持續助力!”尤政以院士寄語結束了專訪。

「智匯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

尤政院士

尤政:博導,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傳感器與微米納米技術專家。1990年華中科技大學機械製造及設備自動化專業博士畢業,1994至2014年任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副主任、主任,機械工程學院院長,2015年8月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目前擔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理事長,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智能製造標準化專家諮詢組組長。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傳感器與微米納米技術、智能微系統技術及其高端應用研究,突破了多項核心技術,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多種自主研發的 MEMS 器件/智能微系統產品已經在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領域實現應用;同時在我國率先開展了微納衛星技術創新與工程實踐,作為總設計師主持設計、建造、發射和在軌運行的“TH-1”、“NS- 1”、“NS-2”等多顆微納衛星,其中NS-1衛星是當時世界上在軌飛行的最小“輪控三軸穩定衛星”(2004 年);為我國智能微系統與微納衛星的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技10項等。獲國家發明專利82項,發表被SCI/EI收錄論文355篇,出版專著3部,譯著2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