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 清華大學 危機中中國企業的應對策略

[cp]危機中,中國企業的應對策略

—主講人 / 劉玲玲—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教授

清華-港中大FMBA授課名師

全文共19650字

閱讀時間約為40分鐘

各位校友,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今天晚上我們分享的題目是“危機中,中國企業的應對策略”。

在中國疫情形勢持續向好的情況下,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大流行,我們看到歐洲、美國相繼淪陷,美股熔斷、油價下跌,中國和世界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的衝擊。面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國的企業該如何保持自己的戰略定力,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成長為建設新世界的強大力量,推動中國和世界經濟走向新的繁榮?

我們從下面兩個問題跟大家一起探討:第一,中國企業的戰略定力。第二,企業的應對策略。

一、挑戰與戰略定力:疫情對所有國家都是大考

1. 疫情影響和企業家精神:中國企業的擔當

中國企業面對疫情表現出中國企業家非常強的企業擔當能力與創新精神。當疫情發生的時候,中國各個行業的企業都行動起來,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捐錢、捐物;同時我們看到,有一批90後(在我看來他們都是孩子們)成為了不屈不撓的戰士,無論是白衣天使、快遞小哥、英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是逆行者,為我們國家打贏這場新的疫情保衛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不管怎麼講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在短期內產生了特別明顯的影響,這裡有四張圖:第一張是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第二張是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主要涉及到第三產業;第三張是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GDP的增長速度);第四張是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長速度。

從這四張圖可以看到一個特別明顯的特點就是幾乎都是斷崖式的下跌,對經濟的影響看得出非常大了,甚至超出了大家的意料。另外對中國中小微企業的影響特別是第三產業中小微企業的影響更為明顯。我們這裡還看到1月20日疫情爆發到2月23日,“美團”騎手裡面增加了7.5萬人次的崗位,其中有些是小微企業者,有些是創業者,因為大家不開工生活壓力就太大了,所以他們在新增的崗位者佔了13%,超過1萬人。從這裡我們確實看出這是一個壞消息,但也可以看到中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會想辦法。

對於產業鏈的上下游,無論是全球的供應鏈、產業鏈還是中國自己的產業鏈、供應鏈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像汽車業這樣的產業鏈、供應鏈比較長的行業,打擊也是很大的。身為製造業綜合體現的汽車製造,所面臨的供應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