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跟隨劉備24年,為何在劉備最輝煌的時候卻選擇投降東吳?

碎在揚花裡的文字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說三國,道三國,數不盡的英雄,道不盡的豪情。咱說三國就繞不開關羽這道坎,咱不說別的,就關羽這倆字但凡您說出去,撩地上這都能砸出一坑來,千斤重,萬金抗啊。

當年的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那個不讓人肅然起敬,大華夏的兒女那個不以關羽為榜樣的?擱天底下就倆武聖人,一曰關羽,二曰岳飛。

今天這事,巧了還是和關羽有關係。

那麼咱就把這事的背景先聊上一聊。

背景

想當年關羽獨獨留了一個糜芳擱江陵這塊駐守,以傅士人守公安,接著自己個帶隊拉著荊州大兵,這就北上擱襄陽和樊城這塊和曹操掰扯起來。

話說關羽這人要麼不做,要做動作也快,沒幾天這就把襄陽和樊城圍了個水洩不通。

畢竟這是倆個地方,關羽就一個人,所以關羽把主攻方向就定在了樊城。

而樊城的守將是曹仁,話說曹仁也是個名將,但他架不住對面是萬人敵的絕世名將關羽不是。

曹仁瞅了瞅自己,知道自己個有幾斤幾兩,所以乾脆就蹲在城裡邊,您就算來個罵陣,曹仁說死了都不出去。這還不算,還悄摸兮的從後門溜出去向曹操求援。

曹操一聽可不就著急了嗎?於是這就派于禁和龐德去救援。

話說關羽當時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打了這麼多年的仗,他就擱荊襄這片地打了,所以這地的天文地理他是瞭如指掌。

而曹操派到樊城來救援的龐德,好死不死的駐軍駐到了一個低地裡邊,而且就這時間點上的天氣,老天爺他還特喜歡下雨,這要是臉一耷拉,下雨沒個十天半個月止都止不住。

所以關羽樂了,直接擱自己的營盤裡建造大船。好傢伙大船造好了沒多久,老天爺這就憋不住了,那雨下的多大就別說了,直接就整了十天的連陰雨。

得,這就平地起水了,漢水擱江裡邊憋不住了,這就溢了出來,這一傢伙平地就長了五六丈的水。您就別說蹲在低窪地區的龐德了。

就連於禁的大軍也沒有幸免,轉頭就被水淹的稀里嘩啦,這就是關羽最為輝煌的時刻“水淹七軍”

好吧,于禁沒轍了,這就和龐德一起跑到堤壩上躲避大水。

這下子關羽帶著自己的隊伍,乘著大船開始攻擊于禁和龐德。

于禁沒轍了這就選擇了投降。而龐德那是堅決頑抗到底,最終被生擒,至於投降,龐德壓根就沒有想過,還說:“劉備壓根就是普通人,咋就能和曹操相比,俺就是做鬼,也不願意做你們家的將軍!”

得咧,關羽可是十分的敬重劉皇叔的,那能聽這個,一傢伙就把龐德給砍了。

這一刀下去,讓龐家子弟和關羽算是結了仇,後來龐德的兒子龐會藉著滅蜀的機會斬殺了關氏子弟。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最後關羽拿下了樊城嗎?”

哪到沒有,曹仁一開始到是想棄城逃跑,可和手底下人一合計,他這要是跑了,曹操擱這塊可就沒啥根據地了,大塊的地盤可就跪劉皇叔了,所以曹仁腦殼一不愣,這就下了決心依靠堅城固守了下去。

當然這個時候樊城也是岌岌可危的,曹操想要再派兵救援已經來不及了。

咋整?曹操這就召集文武大臣商量這事。

就那司馬懿出了一損招,讓曹操把江東這塊地封給孫權,倆人聯合起來夾擊關羽,這事準成。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江東?這不是孫權佔的地嗎?用他自己的地封給他自己?這想多了吧!”

還真沒有想多,您要知道曹操可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啊,孫權是佔了這地,但他佔的名不順言不正,這要是有了天子的分封,這也就有了法理的依據。

所以後來就有了呂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的取了荊州,至此孫劉聯盟算是打破了。

曹操算是一舉數得,不僅解了樊城的危機,還打破了聯盟,最為重要的是殺死了劉皇叔的左膀右臂關羽。

至於孫權僅僅得到了一個紙片子上的承諾和一個被借走的荊州,背了一個殺關羽的惡名。

而題主這事就是在這當中間發生的。

題主的事

您說要夾擊關羽,那必須的取關羽的大後方江陵,而江陵這地就是糜芳駐守的。

想當初關羽要北上攻打樊城的時候,要糜芳和傅士仁籌集軍糧,結果倆人沒有按時按量的完成,這讓關羽很生氣所以擱最後撂下話來:“你倆等著,等俺回來再是收拾你倆!”

撩完這話,他就走了。那麼這句話也就成了糜芳投降東吳的一個導火索。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關羽是不是考慮不周啊,咋就把這麼個隱患給留到了大後方!”

這您就不知道了哇,這糜芳是劉備的大舅哥,也就是說糜芳的妹妹是劉備的老婆,是這麼一層關係。

而且這糜芳開始是將整個身家都壓在了劉備的身上,人家裡那世代經商光僕役就有上萬,家財萬貫這都說少了。

就是這身價,投靠了劉備,劉備後來落難的時候,也沒有嫌棄一直跟著,後來曹操許諾一個彭城相,人家也沒搭理繼續給還很落魄的劉備賣命。

算是劉備集團中堅定的一員,所以關羽也放心,壓根就沒有想過糜芳會投降。

可那傅士仁不是,這傅士仁先投的降,本來兩個城池是互為犄角的,這下好了傅士仁沒了,糜芳感覺自己個也守不住,又想到了關羽的話,這不就投降了。

但他這步棋,把他的哥哥糜竺給坑了,那會糜竺還在成都,他糜芳跑到了東吳,沒事了,哥哥糜竺只能自縛請罪,最後落了個羞憤而死的下場。

而糜芳擱東吳這塊日子也不好過,作為一個降將,沒人待見。

而且還遇到一個心直口快的虞翻。

這人逮誰懟誰,懟起人來毫不客氣,就因為這脾氣也不受孫權的待見。

要不是這人的智謀那也是槓槓的,三國的舞臺那謀士堆裡少說也是前五的人。

因為不受孫權的待見,所以他的計謀得不到太大的施展。

俺舉個例子大傢伙聽聽,話說糜芳帶著一幫子人蹲船上出行,迎頭就碰上了虞翻。

糜芳本想著自己人多,停船啥的不方便,再加上自己是大將軍,所有就讓人擱船頭上喊:“避將軍船!”

得嘞!心直口快的虞翻一聽樂了:“俺當是誰呀!一個連忠和義都沒有的人,你拿啥玩意侍奉君主?拿自己君主的兩個城市來守,結果丟了?你也配稱將軍?”

這話刺的糜芳蹲在角落裡不說話了,把窗戶一關,停了下來,等虞翻先過去,他才走的。

像這樣的事,糜芳但凡撞上虞翻,這就免不了一頓羞辱,這也不是一回兩回的事。

日子不好過啊!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糜芳背叛劉備,投靠孫權,看似不可思議,可是細想起來,又好像很合情合理。

因為我們並不瞭解糜芳當時面臨的是什麼樣的處境和他自己出於什麼樣的心理要選擇背叛劉備,但我們可以從糜芳早年開始,一步步地來解析那個影響了蜀漢的選擇。


糜芳是劉備的嫡系,可他卻毫無建樹,難免會受人白眼

自公元195年開始糜芳選擇投靠劉備,到公元219年糜芳選擇背叛劉備,一共25年的時間。25年說短不短,糜芳跟了劉備二十多年,要說他對劉備沒感情那是不可能的。糜家和劉家在徐州時已經是一個整體了,哥哥糜竺是劉備的錢袋子,同時又是劉備手下最重要的說客之一,說服陶謙讓徐州,出使劉表納劉備等,這都是糜竺的功勞。而妹妹糜夫人又是劉備的妻子,自己既是劉備的部下,又是劉備的大舅子。糜家為劉家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他前期的事業打下了基礎。

可是在這份家業之中,卻並沒有糜芳的影子存在,論打仗,他不及關張,論謀略,他不及簡雍,孫乾,當說客不及哥哥,做內政又沒有能力,當家做主也輪不到他,糜芳只頂著一個劉備大舅子,糜竺弟弟的帽子,在劉備集團中毫無建樹。


劉備嫡系部隊的人個個身居高位,連後來的諸葛亮等人都超過了糜芳,自然心裡不服

尤其是後面劉備入蜀之後,徐州嫡系人員就只剩下糜家兄弟,簡雍,孫乾四人了。除了糜芳之外,其他三人全部調入蜀地享福,哥哥糜竺為安漢將軍,為蜀漢群臣之首,簡雍為昭德將軍,孫乾為秉忠將軍,待遇僅次於糜竺。

而糜芳呢?他卻像個放養的性質一樣,在荊州南郡做太守,不但要面臨北方曹操,東方孫權的夾攻,還得在個性傲慢的關羽管轄之下,至於關羽,他對劉備這個大舅子可就從沒放在眼裡過。糜芳名義上總管一郡,實際上卻還是要看人臉色行事。自己到底算什麼?被放逐的嗎?從前一起打天下的人,現在個個不是身居中央就是封疆大吏,就只有自己還要在關羽手下受氣。

糜芳雖然能力是不行,可畢竟也是養尊處優過來的,怎麼可能受得了關羽的那些窩囊氣呢?作為劉備的大舅子,蜀漢政權中的老人,義無反顧地跟隨著劉備東奔西跑的鐵粉,可到頭來不止地位比人低,權利比人少,還要處處小心提防,生怕一個不小心惹惱了這位關二哥,糜芳在荊州過的日子實在是讓人同情又無奈。

最後呂蒙白衣渡江的時候,糜芳選擇了投降劉備,除了因為傅士仁投降動搖了他的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也想要報復關羽,證明自己的重要。畢竟糜芳當時至少也四十多歲了,年輕時受點氣還無所謂,可年紀大,要面子的,整天被關羽呼來喝去不說,甚至還威脅說回來要處罰自己,糜芳受不了,換別人也受不了。

糜芳之降,過在於劉備,也在於關羽,或許劉備是想把他放在荊州歷練一下,可卻沒說明白,才讓糜芳產生了誤會。而關羽卻是沒意識到將帥團結的重要性,對這位蜀漢有功之人頤指氣使,直到把他逼反。

所以糜芳最後選擇了背叛這個他服務了二十多年的集團,可如果不是走投無路,誰又會選擇拋棄一切,背井離鄉呢?



一貳一橙


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仔細想想,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一些簡單。

先看看糜芳跟隨劉備24年,這時候已經是國舅,和兄弟糜竺是當時徐州鉅富,人生中該有的都有了。但是為什麼會投降呢,具體原因只能從書籍中反推,而我們從個人內心去解析,搭配書籍去推敲,嘗試解析一個不一樣的糜芳。

吳錄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內畏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呂蒙傳》注

這一段是《呂蒙傳》的記載,前一句可以看出的失火,軍器被燒燬,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是倒賣武器呢?要知道,糜芳是商人出生。隨後被關羽知道,要問責糜芳。“權聞而誘之”,有沒有可能是孫權一手反間計,讓糜芳和關羽動搖呢?隨後糜芳順水推舟,反正為了活命,投降又有何不可。

當然這這是一種假設,當時的情況究竟是什麼情況誰也無法摸清,但是從一場大火,燒燬了一些武器關羽就想要問責,這有點不太可能,當時的糜芳可是國舅,自己的大哥劉備對其也要敬一分。

另外一方面來看,當時的糜芳年齡已經很大了,心思也已經被戰火消磨,當初一把刀從徐州砍刀荊州,家屬多了,下屬無數,顧慮也是不斷,人變得怕死了。當時呂蒙帶著大軍壓城,自己不知道能不能守城,一旦失敗那就是生靈塗炭。這時選擇就在自己手中,可能是一時間慌了心神,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畢竟人老了,怕死。

在記載中可以看到投降之後被虞翻羞辱之後“有慚色”,說明糜芳還是懂的一些禮義廉恥,有著一心赤子的熱血,可惜在選擇上選錯了,僅此。

後翻乘車行,又經芳營門,吏閉門,車不得過。翻覆怒曰:“當閉反開,當開反閉,豈得事宜邪?”芳聞之,有慚色。

那麼江陵城是否可以堅守呢?答案是可以的。江陵城由關羽加築,極為險固,號稱不可攻。曹魏一方的記載亦稱二城守固。其後朱然以數千病弱之卒悍拒曹真,充分展示了江陵的城防建設水平。

在看當時的情況,關羽在襄陽,與江陵不是很遙遠,如果情況危急,關羽幾天就可以救援。

所以當時的情況從如今大膽解析,極有可能是糜芳人老了,怕死,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空夢歷史


糜芳是劉備的大金主,也是他的大舅哥,為什麼在如此尊貴的地位上選擇棄劉投孫,如果說僅僅因為害怕關羽責備就投降東吳,理由太過勉強。


你說的不離不棄原來都是假的

糜芳家裡世代經商,養的奴僕就有上萬人,家大業大的難以想象。

可是人沒錢的時候想富,有錢的時候想貴。所以在天下將亂時,糜芳麋竺兩兄弟就找了個靠山,也就是劉備。當時的劉備也就是連一個根據地都沒有,被人打的顛沛流離,可是糜芳麋竺兩人不離不棄,就跟定了劉備。

明明劉備混的很差,糜芳能不離不棄,等到劉備馬上就要當皇帝了,他卻腦子一抽叛敵了。這不得不讓人鬱悶,我估計劉備得知此事後也很鬱悶。


職位沒你高,但我關係硬

很多人會將糜芳投降東吳,原因歸結到未完成供給任務怕關羽責備。

可是我們設想一下,上司給你安排的任務你沒完成,而且他本來就看不起你,你這時候慌不慌?慌是肯定的,可是如果你是大老闆的大舅哥,大老闆見了你都“崇待如初”,上司又對大老闆畢恭畢敬,你說你慌個錘子?上司頂多就打打嘴炮發發牢騷罷了,所以說糜芳怕關羽責備就投敵這個理由根本不成立。

真正原因還是自己慌神了

不知道你讀歷史有沒有發現,很多大人物大多數時候都穩的一b,可是有時候突然遇到一件大事做的決定不比我們高明哪去,甚至讓我們根本不理解他是怎麼想的。

比如於禁,他可是曹操的一員愛將,上陣殺敵猛的不行,可是水淹七軍的時候,投曹操沒多久的龐德都誓死不降,跟了曹操三十多年的于禁卻投降了。所以曹操也很不理解,為什麼跟了他三十多年的于禁還不如一個龐德。


糜芳也和于禁一樣,當公安守將傅士仁和呂蒙大軍一起攻來的時候,他也慌了,他害怕城破被殺。一個身居高位多年,身份尊貴的國舅爺,面對著生死的抉擇時,慌了。


我們說糜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了投吳,但是我們不能說這就是錯誤的,因為當時重兵都被關羽調走了,糜芳想守城確實很困難。


邯鄲醉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武將,他的名字撂在地上都能砸出火花來。三國周瑜覺得,關羽是一個善打仗、打勝仗的虎熊之將。的確,因為忠義仗義、勇猛過人,關羽被後人譽為“武聖”。在小說和戲曲藝術中,關羽留下了“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等等激盪人心的故事。然而,關羽最閃光的記憶卻是著名的“水淹七軍”。

“水淹七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故事。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留下麋芳駐守江陵,自己親自率軍北上,攻打襄陽。因為得天時、佔地利,在漢江大水淹沒了于禁等七軍之後,關羽猛攻曹軍,取得全線勝利,打出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水淹七軍。

然而,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關羽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在離開荊州的日子裡,東吳突然襲擊,守衛江陵麋芳投降。一回到荊州,關羽被擒殺,最後兵敗身亡。

那麼,麋芳投降東吳後結局又如何呢?

我們先看看麋芳這個人。

在荒草叢生的東漢末年,東海朐縣(今天江蘇省連雲港市)代代經商、奴僕上萬、家財過億的麋家出生了一個後來走入戰場的兒郎——麋芳。

儘管麋家是東漢末年的大富豪,但是在重農抑商的社會風尚下,商人的社會地位並不高。由商入仕是很多人走進貴族社會的基本通道。加上東漢末年,漢桓帝、漢靈帝奢侈無度,而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為了能夠迅速扭轉這種困局,朝廷幹起了賣官的營生。

有枕頭,不愁沒有瞌睡,買官賣官很快盛行起來。比如,一代梟雄曹操的父親曹嵩拿出鉅額資材賄賂官員,最後買了個太尉。同樣,出生在商人世家的麋芳和兄長穈竺也不甘於只當商人,他們用錢通關,終於在徐州牧陶謙的手下弄了個一官半職。

195年(興平二年),身居徐州的陶謙走到了人生的終點。穈竺、麋芳兄弟按照主子陶謙生前的安排,跟隨他的接班人劉備。

不久,劉備南征袁術。呂布趁機打了過來,劉備的城池下邳丟失,他過上了遊蕩漂泊的日子。

當一個人處於寒夜的時候,若果有人能夠送來一束亮光,那絕對是鐵桿弟兄了。劉備落難,麋家兄弟全力幫助。他們不但把自己的妹妹主動嫁給劉備,還給帶去了二千奴客,並拿出家裡積蓄的金銀貨幣資助劉備。

打不到,便是一條英雄好漢。劉備不但重振雄風,還和麋家兄弟兩個成為命運共同體。在往後的日子裡,麋竺、麋芳始終跟隨劉備,他們共同馳騁在三國的舞臺上。

有了麋竺、麋芳等人的鼎力支持,197年(建安二年),劉備招募軍隊,準備東山再起。這時候,呂布要消滅正在積蓄力量的劉備。劉備二度失敗,無奈之下,他投奔了曹操。

曹操待劉備還很有座上賓的味道,麋芳也被曹操上表推薦為彭城相。但是,一山容不下二虎,煮酒論英雄之後,劉備選擇了離開曹操。作為劉備的大舅子和好夥伴,麋芳也決然辭去彭城相,跟隨劉備開始新的漂泊。

作為好幫手,此後數年,麋芳都在劉備帳下勤勉忠心。三國烽煙四起,劉備殺伐征戰,終於取得益州,他留下關羽鎮守荊州。這時候,麋芳成為南郡太守,駐守重鎮江陵。

紅臉關羽雖然忠義無比,但他善待士卒,卻對官員們橫挑鼻子豎挑眼。這種自傲驕矜,讓南郡太守麋芳很不舒服。

心裡有了病,遲早都要發作。關羽興兵北伐時,要求麋芳、傅士仁等籌措物資,但這二人沒能按時按數完成任務。關羽很是生氣,出征前訓斥麋芳、傅士仁,“你們等著,看我回來怎麼收拾你們!”

仗義之人往往是刀子嘴、豆腐心。關羽這話一出口,麋芳和傅士仁十分不安,想到平時關羽的蠻橫態度,心裡很是生氣。

這時候,孫權出來了。他勸說麋芳投降。

關羽回來,江陵的天空改變了顏色——東吳佔領江陵。

他怒火中燒、大驚失色。

麋芳知道這件事情的後果,他出逃東吳。哥哥麋竺留在成都,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面見劉備、自縛請罪。

把妹夫置於災難的漩渦中,自己又身為降將,麋芳在孫權手下的日子實在好不到哪裡去。有一次,麋芳乘船出行,迎面遇見了東吳重臣虞翻的船隻,為了避免相撞,麋芳的侍者便大聲呼喊道:“避將軍船!”

一聽這話,虞翻大笑之後,厲聲責問:“失忠與信,何以事君?傾人二城,而稱將軍,可乎?”

這句話戳到了麋芳的痛點。他羞愧難當,令人躲船相讓。虞翻揹著手先行通過。後來虞翻經過麋芳的營地,被阻攔在外。虞翻嘲笑道,你該開門的時候不開,該閉門的時候不閉,真是一個不知道好歹的東西。

要贏得尊重,人就得自重。要不被別人輕蔑,人就不能自蔑。在東吳,降將麋芳受盡了眉高眼低,命運猶如破屋中的燭火,隨時都有熄滅的危險。

正史沒有交代麋芳的結局,而在羅貫中的筆下,他二次投降劉備後,被關羽之子關興親手剮殺。


文蹤旅跡


關羽,劉備的結拜兄弟,忠心耿耿跟隨劉備打天下,為劉備奪得了許多領土,不過這樣一位忠義勇猛之士的結局卻是不太好的,而導致這種結果的,竟然還是他的結拜兄弟,並且深受劉備信任的糜芳。

劉備領兵起義之後,前來追隨的人逐漸增多,隊伍日漸壯大。在一次攻佔徐州的戰役中,原本跟隨陶謙的糜芳和哥哥糜竺二人轉而跟了劉備,根據二人擅長的點,劉備將糜芳分到武將行列,將糜竺分到了文官行列,二人算是正式在劉備這裡安置下了。

起初劉備還沒有重用這兄弟二人,因為不管各方面,都有人比他倆更優秀,況且還是半路才過來的,然而隨後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這種狀態。呂布趁劉備修整大軍的空檔,來了一場偷襲,劉備沒有防備,匆忙撤退,妻眷也被敵人扣押,糜芳兄弟二人立馬抓住了這個機會,將自己的妹妹送給劉備做妾室。

兄弟二人的這個舉動可以說是很雞賊了,能把自己的妹妹許給劉備做妾室,這就表明他們誓死跟隨跟隨的決心,而劉備呢,一邊得了兩個得力助手,一邊又抱得美人歸,這心情自然是美滋滋,對糜芳兄弟二人是一再的提拔並加以重用,兄弟二人也成為了劉備的心腹。

赤壁之戰後,劉邦率領諸葛亮等人前去跟劉璋對戰,讓糜芳協助關羽守住荊州。劉備大軍一路穩紮穩打,生生把劉璋大軍壓的節節後退,在劉備奪取西川,徹底掌控局勢之後,關羽想借著這波氣勢,再來一場戰爭。於是見證他死亡的襄樊之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在戰爭前期的時候,關羽確實憑藉著士氣高漲連勝了好幾場,著名的水淹七軍、斬殺龐德就發生在這期間,大軍步步緊逼,硬是把曹操大軍打的毫無招架之力,曹操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正面不行,那就來點陰的,派探子隨時打探著敵方的情況。

雖然在前線殺敵充滿了兇險,但是後勤的日子也不好過,本來荊州城內的糧草就僅夠平常度日的,這突然打起仗來,又沒有提前準備糧草,一下子需要這麼多的糧草,糜芳根本沒有辦法解決這麼大的缺口。而關羽不管不顧,只知道催促他快去準備糧草,因為這個事情,關羽幾次寫信給劉備,糜芳被處罰了好幾次,心裡是憋著一肚子的委屈。

曹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直接斷了他們的糧草,無糧草支撐,關羽大軍的氣勢直轉而下,被逼得連連敗退,而糜芳又在曹操的引誘下投降了,這讓本打算讓糜芳派軍支援的關羽徹底沒了退路,最後死在了戰場上。看起來忠心耿耿的糜芳,卻在關鍵時候選擇了投降,拋棄了曾經的戰友關羽,害的關羽戰死,真是令人想不到。


歷史雲頂


應該說糜芳投降東吳是個比較出乎意料的事情。

糜竺和糜芳都是在劉備最潦倒的時候投奔劉備的。當時呂布趁劉備和袁術作戰時,偷襲奪取了下邳,還抓了劉備的妻子,劉備兵敗逃到廣陵,軍心渙散,糧草匱乏,有記載說當時劉備軍中“飢餓困敗,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

而糜竺是徐州的富商,家中有僮僕食客近萬人,資產上億,是徐州牧陶謙的別駕從事,之前作為陶謙使者迎接駐守小沛的劉備入主徐州,因此和劉備關係不錯。此時糜竺主動拿出家產,資助劉備,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可以算是雪中送炭了。

更難得是糜竺和糜芳對劉備相當忠誠,曹操曾經推薦糜竺為嬴郡太守,糜芳為彭城國相,但是兩個人不為所動,堅持跟隨劉備。在劉備屢次兵敗,流亡各處時,兩個人始終不離不棄,追隨左右。

所以劉備對兩個人也是非常信賴,奪取益州以後,任命糜竺為安漢將軍,地位比諸葛亮還高,而糜芳則被任命為南群太守,在荊州也是僅次於關羽的第二人,當年周瑜也曾經被任命為南郡太守,可見職位的重要性,應該說是糜芳也是被委以重任的。

而糜芳雖然和關羽有些矛盾,也曾經因為軍械被毀和糧草補給問題被關羽嚴厲斥責,但是以他和劉備的關係,關羽也不能把他怎麼樣。實際上糜芳投降東吳以後,糜竺曾經自縛請罪,劉備也沒有責怪,待他和以前一樣。以劉備的脾氣,即使關羽參糜芳,也肯定會保他的。

另外雖然荊州的大部分士兵被關羽帶走,但是留守部隊還是有的。呂蒙進攻公安時,“將軍士仁在公安拒守”,公安尚且如此,荊州城內兵肯定更多。而且南郡城牆堅固,關羽曾經評價“不可攻也”。將士也都不願意投降,即使糜芳投降以後,城中將士還打算伏擊呂蒙。劉備長期佔據荊州,城中民心也不是問題,糜芳要是守的話,以吳軍歷史上的攻城記錄,堅持到關羽回來問題不大。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糜芳居然降了,一個跟了劉備這麼多年,一直忠心耿耿的人,居然在還有一戰能力的時候就這麼投降了,應該說完全出乎意料,實在讓人很難想象。

如果真要說什麼理由的話,也許真的只是被關羽的那句“還當治之”嚇壞了,或者是傅士仁的不戰而降對他影響太大,或者是多年不上戰場已經失去了當年的雄心,這一切恐怕也只能去問糜芳自己了吧。



不沉的經遠


從來都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話也可以用在糜芳身上。早年為追隨劉備,捨棄億萬家資,結果過得是東奔西逃、朝不保夕的日子。終於等到劉備入西川,稱漢中王,以為自己否極泰來,高官得坐駿馬得騎,結果只得了個太守之職,勞心勞力,還要倍受責難。多年的不滿、怨憤終於在關羽北伐時達到臨界點。

糜家世代經商,到糜竺糜芳這一代,已是鉅富。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有錢了,自然想謀求一定的政治地位,出人頭地。有兵有將有名望,卻無地盤的劉備,是糜氏兄弟當時最好的投資對象。果然,猶如及時雨般的資助使劉備大喜過望,並通過姻親關係迅速成為劉備心腹,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但在劉備入荊州後漸漸發生轉變,尤其是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有了自己的經濟基礎,糜氏兄弟當初那些資產已無法相比,糜家的股權被稀釋;各路人才相繼投靠,地位也隨之變得不那麼重要。糜芳心理開始有了落差。

劉備稱漢中王了,大哥糜竺被拜為安漢將軍,待遇是眾臣之中最高的。待遇雖高,卻無實權,自然也不會有太多話語權。糜芳自己則被任命為南郡太守,替劉備看守家園。糜竺心理落差那個大啊!《三國志》:“自竺至照,皆便弓馬,善射御雲。”能做成大商人的人,頭腦都很靈活。善騎射,又聰明,糜芳也算是文武雙全,當然自視甚高。同為從龍老臣,關張趙、簡雍最先追隨劉備,比不了;同是徐州才跟隨劉備的孫乾,地位都比自己高,這也還罷了。荊州、益州投降投靠過來的新人,地位還比自己高,這就讓人不平衡了。沒功勞還有苦勞呢,沒有對比就不會有傷害。心理失衡了,就會不滿;當不滿積聚到一定程度,就產生了隔閡。隔閡一旦出現,如果不盡快消除,忠誠值會嘩嘩地往下掉。

劉備曾納糜氏兄弟的妹子為夫人,這就是糜夫人。三國志記載中劉備有四次拋妻棄子,糜夫人至少遇上兩次,而後從史籍中消失,生死不知。糜夫人未留下一兒半女,與劉備的姻親關係也就斷了。眼看著新娶的吳夫人之兄吳懿平步青雲,糜芳也有些嫉妒和不平。

自視甚高卻官運不旺的糜芳,遇上眼高於頂的關羽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呂蒙曾評價關羽:“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凌人。”關羽素來輕視士人,更別說商人出身的糜芳了,估計是沒少受關羽的白眼和閒氣。

《三國志》:“(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關羽圍困樊城時,缺兵少糧,曾向劉封、孟達請求援兵,糜芳這邊更不用說了,肯定要求限期送糧送人。糜芳、士仁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只送糧少派援兵,關羽放話要收拾他們。害怕之下,心思難免會多轉幾圈。

江陵遇襲後,一怕關羽後路被斷,自身難保,不能來救援;二怕關羽回來算總賬,先有貽誤軍機,後有丟城失地,貽誤軍機者當斬啊。棄城而逃,劉備是不會放過他的,即使放過,前程盡毀。殉城而死?不在考慮之列。

關羽的責罰只是誘因,東吳大軍兵臨城下才是眼前威脅。昔日的失意、不平,削弱了對劉備的忠誠。生死危機壓垮了忠誠與背叛的天平。東漢末年,群雄混戰,棄城而降者不在少數。糜芳能因此出名,無他,一是不戰而降,二是間接害死了關二爺。


寒星針


人類的歷史中,不僅僅是烽火狼煙的戰爭史,這其中還有許多愛恨情仇,以及很多人間迷惑行為。在三國鼎力的那段歷史裡,同樣也有許多人的行為讓我們一臉問號,百思不得其解。比方說徐州鉅富糜芳,跟著劉備風裡雨裡,送錢送車送妹妹,眼看著劉備馬上稱帝、事業走上巔峰期的時候,糜芳同志背叛了蜀漢集團。

這行為簡直不要太弔詭啊!糜芳苦了這麼多年,連曹丞相的拉攏都含淚拒絕為的就是最後這天投降東吳留下千古罵名?這不可能啊。當時也不是糜芳一個人投降,與他同樣負責守城的傅士仁就被東吳成功勸降了,但是陳壽在書上解釋傅士仁的一句

“與羽有隙,叛迎孫權”

顯然不能解釋糜芳的做法。因為傅士人以前沒投入什麼資本,投降也不虧。但是糜芳不一樣,他在劉備身上下了血本,最後投降了?這其中的原因需要好好的深扒一下。

關羽輕慢?懼怕軍法?

後世對於糜芳投降的原因眾說紛紜,原因很多。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糜芳受到關羽的輕慢然後又畏懼軍法,憤怒以及絕望之下只能投降東吳。

我們來看看這個說法,首先,受到關羽輕慢很有可能,關二爺是什麼人大家也清楚。一個字,傲。再加上古代對商人的骨子裡的歧視,恐怕關二爺並不能瞧得起這個不事農桑、逐利避害的“商賈小人”。即使糜芳跟他,跟蜀漢的元老人物們都共事二十多年了,但是偏見很難被扭轉。如果他被輕慢二十年可能心裡難受到一定程度了也有可能。

但是畏懼軍法有點不太有說服力,書上說因為糜芳在後勤運輸方面犯了錯誤,關羽很不開心,表示回成都就要把他軍法處置。但是,什麼錯誤以及怎麼處置都沒有信息。如果犯了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比如一把火燒了三軍糧草)那勢必會產生極其嚴重的連鎖反應(比如蜀漢軍隊潰不成軍),那書上不可能不記載這種事。那麼,當時沒有,所以糜芳的錯誤並不嚴重。既然不嚴重也就不會是什麼特別嚴酷的軍法處置。所以他可能並非是畏懼軍法而投降。

東吳遊說?一時衝動?

另一種說法我比較支持,就是東吳那邊肯定對糜芳施展了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全方位的遊說,恐怕連著他在成都的弟弟和妹妹都計算在內了。然後孫權估計又對他許以重利,畫一張極其美好的大餅給糜芳充飢。比較這糜芳在劉備手底下待這麼多年,職位不低但是權力卻不太大。任誰心裡都會有些不平衡的想法。如果這呂蒙成功對糜芳來一出攻心戰術,把糜芳心中的陰暗面擴大。再說說關羽對他如何如何,這樣多麼不公,但是你要到了東吳我們如何如何,定會讓你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差不多也就動心了。

情景再現一下呢,當時糜芳面對著浩浩蕩蕩的東吳大軍,正準備抵抗到底,東吳來遊說了,他正有點心動,看到傅士人仁投降了!再一想荊州紅臉鬍子長的那位爺對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心裡有氣。最後一個鬼使神差之下,衝動了,選擇投降。這也是有可能的。

雖然看起來猜測糜芳因為受到遊說衝動投降有些不靠譜,但是他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而叛變不是更匪夷所思嗎?人很複雜,有時候一個衝動就會做出自己都想不到的決定。所以糜芳,真有可能是一時腦熱而投降東吳。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魏門寒士


其實很想給三國迷們潑個冷水,劉備最輝煌不過是一種假象。但是糜芳在劉備顛沛流離的時候押寶,卻在劉備開疆闢土的時候離開,糜芳最後展現了商人的本性,這是怎麼回事?

(《三國》劇中糜芳、傅士仁)

通常認為劉備在取得益州後軍心大振,甚至可以與不可一世的曹操相提並論,孫權則是最弱的一家,劉備馬上就可以益州、荊州兩路出兵,實現《隆中對》的方針了。雖然劉備的地盤前所未有地擴展,但卻的確沒能守住。而《隆中對》的前提是“天下有變”,確實天下變了,曹操和孫權結盟了,劉備垮了。諸葛亮希望的變化則是始終和孫權結盟,北方卻出禍事,其實假如劉備方面再隱忍幾年,曹操就會被熬死。

(《三國》中的關羽)

劉備取得了益州,孫權眼紅了,劉備將荊州的一半給了孫權以為孫權會就此打住,但是孫權另有打算,孫權一開始就打算和曹操劃江而治。劉備要是被沒豈不是美哉。此時劉備的確有點忙不過來,兩個州都有戰事,關羽雖然找準機會痛打了一波曹操,但是孫權卻端了他的老巢。

糜芳的投降實際上是由多方面原因構成的,但是的確非常可惜,大有晚節不保的架勢,像于禁一樣。糜芳早年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追隨他,資助了劉備大量的錢財,並且押寶在劉備身上,但是可惜的是,關羽誰都不服,糜芳在他那很受氣,這個現管讓糜芳坐立不安,最終在兩方勢力的夾擊之下,糜芳做出了投靠孫權的決定。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

劉備在三家中屬於根基最不穩定的一家,屬於統領屬地人心最浮動的一家,畢竟劉備就是後來的主子,曹操實力雄厚,孫權則同當地士族捆綁在一起,劉備即便比歷史上他自己任何時候都要有地位,但是危機卻從四面八方趕來。

劉備可以說是成也關羽,敗也關羽,關羽的權力非常大,劉備給他裁撤特權,這也造成了糜芳覺得沒有指望,在荊州面對的軍事壓力下,糜芳或許覺得關羽失敗是必然的,晚投降不如早投降,這個昔日的商家,最終變成了重利不重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