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者廣攬英才 銀行理財子公司 積極佈局權益類投資

□本報記者戴安琪

銀保監會日前批准籌建徽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徽銀理財”),徽商銀行成為國內第12家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的商業銀行。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獲准籌建或開業,他們對相關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銀行理財子公司招兵買馬一直未停。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監管政策的引導以及理財產品完成淨值化轉型,未來權益類投資或成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力重點。投資界素來是“得人才者得天下”,銀行權益類資產配置能力較基金和券商而言薄弱,需要更多專業人才使理財資金在資產配置上更加均衡。

青睞證券基金背景人才

隨著今年6月初建設銀行全資子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深圳開業以來,已經有1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拿到了籌建批文或正式展業,相應的人才爭奪戰也日趨激烈。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某招聘網站上發現,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層出不窮,一些關鍵職位的年薪不斷刷出新高。某特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出240萬-480萬的年薪招聘首席權益投資官,這則招聘明確表示:“目前理財子公司正在籌建當中。銀行背景的人勿擾,基金、證券背景的人,可以私聊。”

業內人士稱,上述情況並非個案,目前某在籌備理財子公司的知名股份制銀行發佈的權益投資官招聘中提到:“有證券、信託、保險資管或投資公司從業經歷者優先”,該職位年薪大約在240萬-480萬之間。

事實上,一直以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都對有證券、基金行業相關經歷的人才青睞有加。此前,原中投資產配置部總監範華加盟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任招銀理財首席投資官。嘉實集團旗下金貝塔網絡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戴京焦也據傳即將離任,出任光大銀行理財子公司首席投資官,戴京焦曾任職平安證券、平安保險和嘉實基金等金融機構,擅長大類資產配置。

業內人士稱,不僅銀行理財子公司屬意證券、基金人才,不少證券、基金的人也對理財子公司的崗位躍躍欲試。有券商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不僅擁有類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雙重資格,且背靠銀行這棵“大樹”,擁有天然的渠道優勢,未來將是一片巨大藍海,吸引力大。

權益投資成發力重點

銀行理財子公司為何擲重金招攬證券、基金人才?某國有銀行人士表示,過多資產配置在固定收益資產上,難以提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隨著監管政策的引導以及理財產品完成淨值化轉型,以固收類資產配置為主的“保底保收益”運營模式將逐漸向更為市場化的模式轉變,倒逼理財資金在資產配置上更加均衡,推動權益類資產配置規模進一步提升。未來權益類產品或是理財子公司差異化競爭的重點。

分析人士稱,投資界是“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領域。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設立利好資本市場,將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給股票市場帶來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因此對待資管人才選擇的標準,實戰盈利能力的強弱應是重要考核指標,這一能力的練就需要相當時間的沉澱,不僅要能看懂趨勢,而且要有知行合一的行動力和良好心性,才能確保理財資金的安全和為投資者帶來合理回報。

某銀行業研究員表示,未來決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市場競爭力的很大因素在於其投研能力和人才儲備。銀行作為間接金融為主的標準化產品發行者,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權或一級市場,是一個突破。股權投資要求做相當細緻的盡職調查,對於企業和行業發展要有較好的前瞻性研究,對於風險要有精準的把控能力和配置能力。過去銀行理財主要藉助類信貸和資產池的運營模式開展業務,在大類資產配置體系搭建、全面投研體系建設以及市場化薪酬管理機制上都相對不足。

業內人士稱,中小商業銀行囿於人才和歷史原因,更擅長固定收益投資。以剛剛獲准籌建的徽銀理財,他們在投資方向上,未來將以固定收益類投資為重點,以權益類、衍生品類、商品類以及另類資產投資為輔。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