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系列解讀之四——從三方面認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是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的召開,對於堅定“四個自信”,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確保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今天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系列解讀帶大家一起去了解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認識。

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系列解讀之四——從三方面認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強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並且具體列舉了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這十三個方面的制度反映了我們黨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各個方面的制度創新成果,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這些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完成黨的十九大確立的各項目標,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毫不動搖把這十三個方面的制度優勢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

第一,要在實踐中把握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要認識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黨帶領人民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能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為了更好發揮制度優勢,並且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效能。兩者一脈相承、有機統一,不能偏廢。

第二,要認識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重要性。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任務艱鉅,工作繁重。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環節,久久為功,既要把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又要研究和解決新的問題,加強制度創新,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

第三,要不斷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帶頭執行制度。

要切實強化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幹部的制度意識,使他們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宣傳教育的工作很重要。同時要通過領導幹部做表率從而增強全社會的制度意識,使尊崇制度,執行制度蔚然成風。同時我們講好中國的制度故事,不斷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