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有什麼症狀?四個等級你要知道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由心臟結構性或功能性異常導致的一組複雜的臨床綜合徵,以老年人為主要患病人群,發病率和病死率高,瞭解心衰相關症狀,及早進行心衰預防,可以有效減少心衰的發生。

心衰是如何發生的?

心臟會出現心力衰竭是因為受到了病理性的損害。對於心臟的損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損害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炎後遺症等,這種慢性心血管病會導致心臟功能下降。急性損害包括大面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重症心肌炎,這種急性損害會在短期內快速損傷大量的心肌,然後出現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如何劃分等級?

心力衰竭有什麼症狀?四個等級你要知道

心力衰竭可以根據左室或者右室功能下降程度的不同、損害程度的不同進行分級。目前國際學術界對心力衰竭規範了分級的方法和標準。總體來說有兩類,一類用於急性心衰的分級方法,一類用於慢性心衰的分級方法。急性心衰分級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於心肌梗死帶來的急性心臟功能衰竭的分類方法,叫做Killip分級,另外一種是非急性心肌梗死帶來的心力衰竭分級方法,叫做Stevenson分級,用這兩種分級方法來評估急性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慢性的心衰評估會使用紐約心臟病學會進行的分級方法進行分級,即NYHA分級。

不同級別劃分標準

以慢性心衰為例,紐約心臟功能分級的方法是依據心衰對人體的運動功能的影響程度來進行分級,患病後休息狀態下亦有明顯的心衰症狀,就歸屬於Ⅳ級慢性心衰。患者行動不受限,疾病影響不是很嚴重,會判定為Ⅰ級慢性心衰。如果患者一進行活動就會出現心衰症狀,不活動沒有心衰症狀,那就是Ⅱ級和Ⅲ級心衰。在日常的體力活動中,進行活動100米以上後,才出現心衰症狀就屬於Ⅱ級心衰,如果活動不到100米就開始出現心衰症狀,就屬於Ⅲ級心衰。總體是依據人體運動耐量的影響程度來劃分。

如何預防心衰?

心力衰竭有什麼症狀?四個等級你要知道

心衰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疾病的結局,所以減少患病還是要從預防心衰的病因著手,減少病因的發病,比如冠心病發病少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救治及時,遺留下來的患者發生心衰的概率就會減少。除此之外還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對高危患者來說生活方式的轉變,就是一種治療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