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平定廓爾喀之役,成就了“完美主義者”乾隆的“十全武功”

元朝世祖忽必烈統治時期,中央政府設立宣政院,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西藏地方軍政事務。在西藏置宣慰使司(又稱"宣慰司")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宣慰使管轄西藏地方事務。西藏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明初,明廷繼續元朝在西藏的統治方式。早在後金時期,西藏政教首領五世達賴喇嘛就通過使者與皇太極建立了聯繫。順治九年(1652),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1617-1682)應邀進京朝覲,受到順治帝的隆重接待,並在其返藏途中冊封其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自此,達賴喇嘛作為西藏宗教首領的地位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確認。

此後歷世達賴喇嘛均須經中央政權冊封、頒賜金印予以正式承認遂成定製。同年,清廷又冊封和碩特首領顧實汗為"遵行文義敏慧固始汗",正式承認由五世達賴喇嘛和顧實汗聯合建立的噶丹頗章政杈。為提高班禪在西藏的社會地位,削弱達賴喇嘛勢力,康熙五十二年(1713)正月,康熙帝諭令按照冊封達賴喇嘛之例,正式冊封五世班禪羅桑益喜(1663-1737),賜名號"班禪額爾德尼"。班禪作為西藏另一宗教首領的地位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確認。

康熙五十六年(1718),統領天山南北的準噶爾策妄阿拉布坦汗派兵襲殺拉藏汗(顧實汗曾孫),準噶爾部開始統治西藏。次年,康熙皇帝命皇十四子允禵為撫遠大將軍,統兵出征西藏,驅逐準噶爾。五十年八月,準噶爾敗逃,清軍進入拉薩,清廷"驅準保藏的戰略取得成功。康熙六十年(1721),清廷廢除噶丹頗章政權中總攬大權的第巴職位,建立西藏噶廈政府,任命康濟鼐、阿爾布巴隆布鼐、札爾鼐四人為噶倫,共同負責西藏地方政務。

兩次平定廓爾喀之役,成就了“完美主義者”乾隆的“十全武功”

乾隆戎裝像

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碩特蒙古汗羅布藏丹津(顧實汗之孫),因對清廷不許其干涉西藏政務不滿,遂發動叛亂。清廷聞變,立即調撥陝甘精兵前往平叛。次年三月,羅布藏丹津被迫投奔準噶爾部,叛亂被徹底平息。為加強對西藏地方的統治,雍正四年議設

駐藏大臣兩人。然而,由於四噶倫之間內訌,康濟鼐被殺,後頗羅率眾平息內訌,清廷任命頗羅鼐總管西藏地方政務。乾隆十二年(1747),頗羅鼐死,其次子珠爾默特那木札勒承襲父爵,總管西藏地方政務。十五年,珠爾默特那木札勒發動叛亂。次年,清廷平叛後,為避免西藏僧俗、政教間的爭鬥,頒佈《酌定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條》,確立了由達賴喇嘛與駐藏大臣共同領導噶廈的行政體制。

噶廈設噶倫四人,負責處理西藏日常政教事務。噶倫的任命必須由清朝中央批准。至此,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建立起絕對的領導權。

廓爾喀,又稱"科爾喀"或"巴勒布",是位於尼泊爾二十四部族之ー。十八世紀初,廓爾喀部族開始崛起。至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末,廓爾喀王統一各部,建立了廓爾喀王朝。廓爾喀王朝建立後,由於王國"疆土褊狹,戶口纂繁",統治者推行向外征伐、擴張版圖的政策,漸肆強橫。尼泊爾與西藏西南邊境犬牙相錯,故其對西藏虎視眈眈。

尼泊爾是藏印貿易的中轉站,素有"印藏孔道"之稱,與西藏之間交通貿易,一直相安無事。然而廓爾喀王朝建立後,雙方貿易摩擦不斷。因雙方貿易以廓爾喀銀錢為交易貨幣,後廓爾喀以新鑄銀錢比舊錢成色好為由,要求每一新鑄銀錢抵兩個舊銀錢,西藏貿易官員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此外,西藏一直以食鹽貿易廓爾喀粳米,然廓爾喀人妄稱鹽內摻有沙土等,導致貿易不公。

兩次平定廓爾喀之役,成就了“完美主義者”乾隆的“十全武功”

清軍綠營兵

乾隆五十三年(1788)六月,廓爾喀以上述兩藉口向西藏發起進攻。"西藏番眾素性儒弱",廓爾喀軍所到之處,守軍節節潰退,相繼侵佔宗喀、濟嚨和聶拉木三地,並進逼脅喀爾,班禪駐地扎什倫布寺處於危險之中。消息傳至京師,清廷迅疾調撥援兵自四川入藏抗擊廓爾喀入侵。乾隆皇帝還特別發佈上諭,以寬慰達賴喇嘛,日:"廓爾喀邊隅小部,跳樑小醜,挑起此亂,爾達賴喇嘛不必恐慌,奮力聞法為是,朕撥大軍與糧餉,將保護爾!"清軍集結拉薩城,面對聲勢浩大的清軍,加之又遭遇雪災,廓爾喀軍主動撤退並求和。然而,紅教喇嘛薩迦呼圖克圖未經駐藏大臣和達賴喇嘛同意,"專主見行",私自派人與廓爾喀軍議和。乾隆皇帝聽聞後十分震怒,認為與廓爾喀講和,難保其永不再侵犯邊境。

九月,御前侍衛、理藩院侍郎巴忠受命入藏統籌大局。十ー月,巴忠抵達拉薩。巴忠為迅速"邊界廓清",讓廓爾喀立具甘結,保證永不侵犯邊界。次年春,為讓廓爾喀儘快全部退出所有侵佔地方,班禪之父等西藏僧俗代表前往與廓爾喀說和。然而在未經請示駐藏大臣、達賴喇嘛及欽差等員的情況下,西藏僧俗代表私自與廓爾喀軍達成撤兵協議,雙方議定:西藏地方向廓爾喀每年繳"元寶三百個,合銀一萬五千兩,永遠按年付給"。但事關重大,西藏僧俗代表恐不能承擔如此經濟賠償,最終又議定銀兩繳付自五十四年始,三年後再議。西藏地方官員以金錢換和平,廓爾喀則認為是西藏"許銀賄贖",按約撤兵。後巴忠雖知議和實為"賠款贖地",但為"邊界廓清"了事,不顧達賴喇嘛"行剿"的建議,拋卻乾隆皇帝要對廓爾喀"痛加殲戮"的諭令,竟然也默認議和協議,且以廓爾喀"畏服"撤兵奏報乾隆皇帝。

這給乾隆皇帝造成廓爾喀因天朝"國威遠播"而"畏威乞降"撤兵的錯誤認識。對於藏廓議和,八世達賴喇嘛並不認可,認為"巴忠所辦之事甚錯,應以行剿為是",決定不履行藏廓私議所謂"贖金"。乾隆五十五年(1790)十月,廓爾喀派人前往拉薩收取"贖金",遭到達賴喇嘛的拒絕。五十六年三月,達賴喇嘛獨掌政務,以巡閱邊防駐軍、修繕廟宇為由派人前往聶木拉與廓爾喀軍商談"許銀賄贖"事。六月,廓爾喀軍先發制人,囚禁達賴喇嘛代表團成員,並以西藏地方當局不履行協議為由,再次發兵入侵西藏。很快,定日、濟嚨等地相繼淪陷,廓軍圍困宗喀,班禪駐地扎什倫布寺再次陷入危機。駐藏大臣保泰決定護送七世班禪撤離扎什倫布寺,前往拉薩與達賴喇嘛同住布達拉宮。

兩次平定廓爾喀之役,成就了“完美主義者”乾隆的“十全武功”

平定廓爾喀

四天後,扎什倫布寺淪陷。面對廓爾喀的來勢洶湧、時任駐藏大臣保泰、雅滿泰等慌亂中為保護達賴喇嘛計,規勸其移居昌都,但遭到拒絕。達賴喇嘛認為"廓爾喀軍不可能到達(拉薩)",即使抵達,還可率領精通戰術的僧侶抵抗。後乾隆皇帝對達賴喇嘛的鎮定自若大加讚譽,特賜給大制帛一方、珍珠念珠一串以示嘉獎。

八月,消息傳至京師,慮及"許銀賄贖"事情必將敗露,巴忠畏罪自殺。乾隆皇帝尖銳地指出,廓爾喀再度入侵,實由巴忠等人“不思久遠穩定,惟圖苟且了事,以致今日復生事端","若不痛加懲創,斷不能使之懾服"。他一仍前次廓爾喀入侵時的主張:武力驅逐廓爾喀,一勞永逸以靖邊地。特命福康安為將軍,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一萬七千餘精兵,從青海和打箭爐兩路進兵。

十二月,達賴喇嘛特別緻信福康安,表示將全力支持軍事剿滅廓爾喀入侵,誠願竭力籌措"軍隊所需各項物資。達賴喇嘛的表態,讓乾隆皇帝十分高興。為避免前次西藏地方僧俗官員與廓爾喀私立合約,乾隆皇帝將其中利害通過福康安宣諭達賴喇嘛等知道,要求西藏與中央一併同心戮力,以期徹底掃除廓爾喀。在達賴喇嘛、駐藏大臣及西藏地方官員的通力協助下,沒有了糧草等後顧之憂,清軍入藏與廓爾喀軍交戰後勢如破竹,長驅直入,相繼收復聶木拉、濟嚨、宗喀等地。

乾隆五十七年(1792)五月清軍前鋒更是推進到廓爾喀境內,廓爾喀數次投表請降、納貢。福康安在綜合清軍各種不利(如極寒天氣及糧草供給問題)條件後,奏請乾隆皇帝允許廓爾喀請降、納貢。奏到,經軍機大臣等商議,最終同意福康安所請,清軍從廓爾喀撤軍。至此,第二次驅廓之戰結束。

兩次平定廓爾喀之役,成就了“完美主義者”乾隆的“十全武功”

駐藏大臣衙門

在兩次驅廓保藏戰爭中,清政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在戰爭中,清廷也認識到了中央在西藏政策上諸多潛在的題。乾隆五十七年十ニ月,福康安等奏疏提出辦理西藏善後事宜"十八條"。

經軍機大臣等議覆,經增訂後頒行《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對西藏宗教事務與地方行政進行改革。在宗教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為清除在靈童轉世上出現的弊病,特制定"金瓶掣籤"辦法,對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及各呼圖克圖的靈童認定做了詳細的規範,最終將達賴喇嘛等繼承人人選權利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嚴格限制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親屬參政、干政,或借其名聲行不法事;西藏各寺院的管理者堪布的任命權掌握在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和吉濟嚨呼圖克圖三人手中,以改變以前堪布"經商謀利,貪財好貨,甚不稱職"的局面;駐藏大臣須及時瞭解各西藏寺廟僧人動向,監視青海等地方蒙古王公與西藏僧俗之間的往來,以確保中央及時瞭解西藏局勢。

在地方行政方面,首先提升駐藏大臣的地位,與達賴喇嘛和班禪額尓徳尼相同。無論大小事情,噶倫以下官員及管事喇嘛等均應知會駐藏大臣辦理;完善官員建制及升遷機制,將西藏地方政府最高官員噶倫的任命權收歸中央,由皇帝直接任命;將西藏地方司法權收歸駐藏大臣辦理。此外,在經濟、軍隊駐防方面,清廷均作出較大的改革。通過以上一系列政策,使清廷對西藏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加強,對西藏的安定和清朝國家的統一具有重大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