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減法”*ST廈工破局重生

*ST廈工(原證券簡稱“廈工股份”)日前披露,在第二次債權人會議上,公司的重整計劃獲得債權人高票表決通過,出資人組亦高票通過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職工債權組同意比例為100%,普通債權組同意比例為95.17%。出資人組同意比例為99.11%。截至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稿時,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已依法裁定批准重整計劃。

重整方案高票通過的背後是*ST廈工相關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廈門調研瞭解到,*ST廈工為了完成重整,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進行改革,裁減冗員、追索債權、重建銷售網絡等並行。公司逐步恢復生機,管理層希望藉助重整契機,未來立足高端製造業,利用資本市場平臺的優勢發展實業,重塑廈工品牌。

□本報記者 於濛濛

冒進被拖垮

廈工始創於1951年,具有六十餘載的工程機械製造歷史。公司先後研製了中國第一臺輪式裝載機、輪式推土機、中軸距裝載機、越野叉車及天然氣裝載機,為工程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1992年,廈工作為唯一的國產工程機械品牌遠征南極。2005年,“廈工”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獲得多項行業殊榮。

對於廈工早前所取得的成就,*ST廈工總裁陳天生直言,公司早期可謂“一窮二白”,但依靠靈活的機制和過硬的產品,先知先覺踩準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機遇,進而奠定了在裝載機行業的領導地位。“當時廈工的產品契合煤炭行業高效節能的需求,客戶願意選擇我們的產品。公司裝載機的市場佔有率長期在20%-30%,長期處於領先地位。”

陳天生認為,廈工敢為人先,在改革開放之初即推行經銷商模式,藉此拉動市場銷售。“上世紀90年代,一臺車炒到50萬元,而出廠價不到20萬元,當時受追捧程度就和現在的茅臺一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國內基建行業快速發展,工程機械行業迎來迅猛發展期。2009年-2011年,*ST廈工分別實現淨利潤1.16億元、6.18億元、5.73億元;為進一步提升利潤,公司通過定增、發債等方式,大規模投資挖掘機業務,擴建裝載機生產基地。

但業績猛增長背後潛藏危機。2011年前後,與行業其他企業一樣,*ST廈工推行過度信用銷售,形成大量應收賬款;同時,大規模擴張產能,庫存急劇增加。受宏觀經濟形勢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工程機械行業自2013年開始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競爭加劇步入深度調整週期,銷售量只有高峰時的40%。受此影響,*ST廈工的產品銷售額下降,大部分應收賬款無法收回,壞賬率上升。加之此前擴大生產大幅舉債而揹負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同時因產能過剩,人員配置與銷售規模不匹配,導致綜合固定成本高居不下。

陳天生感慨道,在當時的情況下,企業去槓桿、苦練內功、處置過剩產能,多家同業公司都在去產能、抓應收賬款。但*ST廈工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錯過了最佳自救時機,這才一步步陷入困境。

截至2018年末,*ST廈工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產7.5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1.8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100.74%。2019年4月30日,因淨資產為負,廈工股份被“戴星戴帽”成為“*ST廈工”。

刮骨療傷

*ST廈工面臨債務負擔沉重、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脆弱等問題。為徹底根治諸多“病症”,重整成為解決公司所面臨一攬子問題的最佳方案,通過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式幫助公司脫困,實現振興。

*ST廈工對於廈門擁有更多的意義。“廈工是個68年曆史的老品牌,按統計,6個老廈門人中就有1個與廈工有關係。公司和城市聯繫很緊密,廈工的興衰牽動老領導、老市民的心。廈工這個品牌是不允許消失的。”海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ST廈工董事長張振斌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廈門市政府特別重視*ST廈工,2016年就專門成立提質增效領導小組,由常務副市長擔任組長。後續進行了保殼、去產能、去冗員等一系列動作,優化了公司結構,減員2200多人。

軍人出身的張振斌臨危受命,並推出“加減法”的策略,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去冗員。對於老國企*ST廈工而言,減員瘦身計劃執行並不簡單。張振斌稱,儘管困難重重,但廈工人給予了充分理解。“加減法”按照“三同步”的原則推進:機構調整以未來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同步籌劃;減員與引導再就業同步進行;特殊情況特殊處理,爭取政策支持同步推進。

資金也是重整過程中的一大難題。“一是欠銀行的錢,二是員工解除勞動關係的錢,三是需要給供應商的錢。”張振斌表示,必須利用政策給予的支持進行重整。“今年年底(重整)基本會完成,廈工的財務狀況將得到極大改善。對於未來廈工的發展,我們充滿信心。”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ST廈工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為提質增效開展多方面改善舉措,包括不良資產處置、富餘資產清理、生產改善、渠道整合及人員精簡等工作;並於2017年開始持續加強內部改革,以提升綜合管理水平,努力採取多種措施改善經營業績。

重整破局

本次重整計劃之所以得到債權方和股東方的高度認可,得益於重整方案兼顧了各方權益。

《重整計劃》顯示,截至今年10月30日,共有443家債權人向管理人申報債權,申報債權金額合計38.52億元。其中,對職工債權不做調整,將在重整計劃執行期限以現金方式全額清償。對於普通債權,每家債權人50萬元以下(含50萬元)的債權部分,均將獲得全額現金清償。而超過50萬元的部分,則按照“留債展期+以股抵債”的方式清償。

接近68%的普通債權採取“以股抵債”的方式清償。《重整計劃》顯示,每家債權人超過50萬元的部分,在扣除留債展期部分後,剩餘部分普通債權人按照每100元普通債權分得約27.78股股票,股票的抵債價格為3.6元/股。這些用於抵債的股份來源於對出資人權益的調整。

*ST廈工以現有股份為基數,按每10股轉增8.5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份,共計轉增產生8.15億股股份。這部分轉增股份不安排向原股東分配,全部用於償付債務和補充*ST廈工生產經營所需資金。

“廈工有20億元的資本公積,但不能都動用。否則股本擴大三倍,而業績改善跟不上,各方利益就無法平衡。也就是灌多少水,就得加多少面。”*ST廈工重整管理人成員遊念東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本次重整化解了20億元的債務,可能還會為上市公司創造5億-6億元的現金資產,加起來等於實現了25億-26億元的財務改善。即使按照3.2元/股的市價換算,轉增8.15億股相當於增加25億元的權益,所以沒有稀釋小股東的持股價值。

除了平衡好債權方、中小股東及上市公司三塊賬,遊念東透露,重整還需要規劃好未來。“上市公司今後還要擴容,如果現在的股本太大,以後就很難擴容。要合理控制股本,既通過擴容解決增量來源,又不能過度擴容導致後續沒有拓展空間,原則上能少發股票就不會多發股票。”

債務償還得到安排後,後續業務發展受到投資者關注。《重整計劃》顯示,*ST廈工公告了五大經營方案。一是剝離低效資產,聚焦主營業務發展。*ST廈工確立了繼續以工程機械為主營業務的發展方向,主要產品包括裝載機、挖掘機、叉車、道路機械、隧道掘進機等。二是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毛利率。公司將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加強技術研發等措施,提高產品競爭力。三是調整產業基地佈局,發揮資源配置優勢。四是重建銷售渠道。五是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謀求多元化發展。

*ST廈工重整工作順利推進有賴於法院的支持。廈門中院主審法官王欣欣表示,廈門中院依法公正高效推進*ST廈工重整案各項審理工作,依法保護債權人和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推動廈工實現重整,為廈門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期盼新生

破產重整,在廈門市國資委主任王龍雛看來,這是企業轉型發展的機遇。

王龍雛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源於早前的經歷。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昔日明星公司夏新電子在2008年已連續三年出現鉅額虧損,負債近29億元。2010年4月21日,廈門中院做出了重整計劃執行完畢的裁定。此時,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象嶼集團”)時任董事長王龍雛決定參與夏新電子的重整。隨後,夏新電子引入象嶼集團展開資產重組並更名為廈門象嶼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象嶼股份(現為“廈門象嶼”),並於2011年8月29日恢復交易。至此,夏新電子成功“摘星去帽”,重獲新生。

重整過後,廈門象嶼業績保持穩步增長,其總資產由重整前(2011年半年報)的1.34億元攀升至(今年三季報)的680.38億元。象嶼集團則通過資本平臺獲得飛速發展,在《財富》世界500強2019年排行榜中,以2018年365.04億美元的營業收入、1.99億美元的歸母淨利潤,位列第338位,較上年排名上升37位。“有人開玩笑說我們是通過借殼實現世界500強的。”王龍雛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對夏新電子的重整,讓其領略到資本市場的魅力。

王龍雛指出,廈工目前遇到一些暫時性困難,(重整)應該說是個機會。“廈工作為產業發展平臺,未來立足高端製造業,藉助這個平臺可以引入更多資本,並計劃通過混改帶動更快發展,所以說這是一個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ST廈工的行業前景發生了改觀。工程機械行業經歷行業週期深度調整後,迎來新一輪國際化發展、轉型升級的機遇。工程機械行業於2017年開始觸底反彈,整體規模持續良性增長。業內人士推測,未來五年將是工程機械行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期、機遇期。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智能化、高端化將成為工程機械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