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產養殖中,輪蟲是合適的開口餌料,但是在餵食的過程中不會導致魚苗患上輪蟲病嗎?

陳縱橫


大家好!我是天然茫茫A,很高興就“在水產養殖中,輪蟲是合適的開口餌料,但是在餵食過程中會不會導致魚苗患上輪蟲病”這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我想題主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區,能引起魚苗患病的不是輪蟲,而是“車輪蟲”,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也就是說此輪蟲非彼輪蟲也。而這兩個“輪蟲”在我們的養魚生產中都是很常見的。因此我有必要把它們弄得清楚一點。那我們就先看看它們的區別吧?

(一)輪蟲與車輪蟲的區別

輪蟲事實上是指輪蟲鋼的一些微生動物,種類數量很多,大的體形能達2~3毫米,小的體形在30~40微米。多數在100~250微米,因此我們肉眼可見其為一些白點。輪蟲多數是濾食性的,以細菌,微小藻類,有機碎屑為食。

車輪蟲則是纖毛鋼中的壺形科中的一種纖毛蟲。它專指的是一種寄生蟲。因其側面看如氈帽狀,反面看如圓碟行,而行動時如車輪動,故而得名。其體長約20~40微米,因此肉眼很難看到。纖毛蟲以浮游動物屍體,以及魚類脫落有機物為食。它們是魚體常見的一種寄生蟲。

很顯然,輪蟲與車輪蟲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最大的相同可能就是有點“撞名”罷了。接下來就給大家聊聊兩個“輪蟲”在魚業生產中的一些問題。

(二)輪蟲在養魚生產中的意義及如何培育輪蟲。

輪蟲是魚類的最佳開口餌料,不論是濾食性魚類,還是非濾食性魚類。它們的開口餌料都是輪蟲,如果沒有良好的開口餌料,魚苗的成活率,以及其後的發育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輪蟲在魚苗培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養魚的魚塘塘泥中,存在大量的輪蟲卵,在沒有注水時處於休眠期。因此當我們清塘後,在注水達到30cm時,應用鐵耙翻動塘泥,使休眠中的輪蟲卵上浮或重新沉積於塘泥表層,有利於輪蟲卵萌發。生產實踐證明,翻動塘泥7天后,池塘中的輪蟲達到高峰期。

然而天然的輪蟲數量有限,很難滿足魚苗培育的需要,一般魚苗下池2~3天就被魚苗吃完了,因此在現實的生產中常需要對水體進行人工培育輪蟲。人工培育輪蟲一般採用施用有機肥的方法育蟲。根據輪蟲的發育特點,一般在下魚苗前5~7天對魚塘追施有機糞肥150~300kg。當然也可採取綠肥堆漚來培育輪蟲。每畝投放200~400Kg,綠肥應堆放在池塘四角,浸沒於水中。值得注意的是,綠肥堆漚效果要來得慢一些,因此可在下魚苗前10~14天提前堆漚。

關於人工培育輪蟲,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施肥培育輪蟲一定要掌握好時間。如施肥過晚,池水中輪蟲尚少,魚苗下塘會引起其缺乏食物,而造成生長不好。但施肥過早,輪蟲高峰期已過,大型枝角類大量出現,魚苗不但不能採食,反而會引起枝角類與魚苗爭食,爭空間,爭容氧的情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蟲蓋魚”。當然應對這種情況,就應在施肥前對水體進行殺蟲處理。

(三)車輪蟲的防治

輪蟲是優質的開口餌料,需要人工培育。而車輪蟲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它是一種對魚類危害較大的寄生蟲,因此應做好它的防治。

感染車輪蟲病的主要症狀:蟲體寄生在皮膚和魚鰓上,導致鰓絲鮮紅,張開,口唇和眼周圍色素消退,呈現白頭白嘴症狀。

該病5~8月為流行期,面積小,水肥,水淺,骯髒的池塘最易發生,幼魚和成魚都可能感染,該病對魚種危害較大,可導致跑馬病,死亡率較高。

防治方法:保持水體清新肥沃,平時做好殺蟲消毒工作。治療可採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和劑(5:2),用量為0.7~1g/立方米。

總結,輪蟲是魚業生產中魚苗的開口餌料,在飼餵的過程中不會引起魚苗的車輪蟲病。因為輪蟲與車輪蟲根本不是同一種東西。而車輪蟲是一種寄生蟲,對魚業生產危害較大,因此必須加強防治。天數茫茫A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天數茫茫A


在水產養殖中,輪蟲是合適的開口餌料,但是在餵食的過程中不會導致魚苗患上輪蟲病嗎?

在水產養殖中我們會經常說到輪蟲這一生物,特別是在育苗期間如採用傳統的育苗方法來培育魚苗時,我們通常的做法是肥水下苗,也就是說肥水之後當水中的輪蟲大量繁殖出來時才會下水花苗到塘裡去。

這種方法育苗的關鍵點就是把握好輪蟲出現的時間點,通常情況下在肥水之後一週左右會有一個輪蟲繁殖的高峰出現。這裡所說的輪蟲是水中的一類浮游動物,這是輪蟲綱動物的總稱,因其體型小而且繁殖快,在育苗中是魚苗很好的天然開口餌料。所以在育苗時都會在輪蟲大量繁殖出來時將魚苗放下塘,讓魚苗有足夠的開口餌料吃,從而起到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和之後苗的生長速度。另外在育苗過程中只要水中的輪蟲足夠多,可以省下很多的飼料,魚苗也因水中的天然餌料充足,其健康度也會高很多。

至於你所說的水中的輪蟲多了之後,魚苗吃下去之後為何不會出現輪蟲病?對於這一點踏火以為你應是理解錯了,我們在水產養殖中並沒有“輪蟲病”這一種魚類,更沒有這一說法。只有車輪蟲病這種魚病,這病的病原為車輪蟲病,這是魚體表的一類寄生蟲病,雖然這一種寄蟲相對也很小,但是與輪蟲並沒有多大關係,這是纖毛綱類的動物,因其外型在顯微鏡下呈車輪狀,因此得名車輪蟲。


就踏火個人經驗來說,車輪蟲在一般的水體中都存在,但只有當水質不好特別是水質過清、魚過瘦過弱時才會爆發出來。如果魚塘裡的天然餌料充足,只要水質沒有過大的問題,通常也不會爆發車輪蟲病。


以上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僅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輪蟲是一種小型的歷史性多胞動物,一般來講它的大小在40到400微米之間,最大的話不會超過三毫米。主要是浮游生活,不分種類,底棲故濁生活,靠輪盤旋轉或者是咀嚼器來獲取一些單細胞藻類細菌等食物。當然有些健壯的個體或者是種類會吃一些較大的有機碎屑,或者是其他輪蟲枝角類的。

輪蟲是一種具有強散佈能力和高繁殖速率的一個種群,他們能以最快的增殖速度佔林生態系統中的空間生態位。說到這裡,大家肯定會想這麼小的蟲子有啥好講的,無非就是個體佔領生態系統的空間生態的速度較快,這和我們水產養殖有半毛錢的關係?我想說的是輪蟲和水產養殖有關係。

其實輪蟲和水產養殖關係是源遠流長的,它對於我們物種起源和進化是有比較重要的意義。說它這個關係的話好像有點扯淡,跟我們生產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它是水生生態系統研究當中,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表示我們水體的一個生產能力,跟我們的棗類是一樣的。因為輪蟲也會被魚蝦蟹給幹掉,所以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一個能量的傳遞。勉強和生產有關的,這個才是最重要的,輪蟲是我們水產界十分重要的開口餌料,也是十分優質的食物,說到餌料生物,其實這裡還有一個關於輪蟲的一個故事。

早年間在日本的一個科學家,他最初用輪蟲來投餵慢粒的苗種,結果因為輪蟲的迅速大量地繁殖,吃光了浮游植物,並導致自身和慢魚的大量死亡,以至於在長時間內輪蟲在日本被看成是有害的生物。後來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輪蟲在苗種培育的利害關係後,亦曾在20世紀60年代左右的時間,肯定了輪蟲是魚苗生長較好的生物餌料。

為什麼說輪蟲是我們魚苗生長較好的生物餌料,大家還記得我剛剛在解釋輪蟲的時候,講到輪蟲的個體是很小的,當然它的速度也沒有因為個體的小而顯得十分靈活輕快。一般來講輪蟲的速度不會超過0.02釐米每秒,這樣的話是不是很適合被小魚小蝦給幹掉?不僅如此,任重的蛋白含量還很高,超過了很多我們現在合成的一些飼料粗蛋白的含量。輪蟲的粗蛋白達到了58%左右,因此輪蟲幾乎適合所有的魚類幼體階段,是一個很好的活餌料。

因此大家知道輪蟲的重要性了吧。這麼好的蟲子分佈在哪些地方,是不是隻有沿海才有,內地沒有;或者說只有張家的魚塘有,而李家的魚塘又沒有了,其實輪蟲是廣泛分佈在各類的淡水水體當中,當然在我們海洋內部的閒時水體當中也有輪蟲的蹤跡,但是它的種類和數量都相對比較少。

從分佈上來看,水平分佈的話,在我們池塘還是湖泊,輪蟲的種類和數量都是向中間逐漸減少的。在湖泊的湖叉或者是港灣地帶,輪蟲的一個數量和種類相較於長水地帶相對要多一些。在純垂直分佈上來看,底棲的種類主要分佈在3到4米的深度。部分種類,例如多支龜甲等輪蟲可以在深水湖泊的深水區有分佈,在已有的記錄,發現有些輪蟲在200米的深度,還有生存。

不同種類的輪蟲生活方式不一樣,就像是人一樣,有些喜歡宅在家裡,有些就喜歡到處跑。例如單船務的輪蟲主要是依靠頭冠纖毛的旋轉進行浮游,或者間歇浮游生活。而雙草木的輪蟲也就是自拍木的主要是依靠竹腺分泌一些黏性物質,使它粘附在我們的機制上面,進行底棲附著生活或者是固著生長的一些苔蘚等植物上面。

當然除了這些多數的輪蟲依靠我們頭冠纖毛的旋轉運動之外,另外一些具有副肢的種類,例如三隻輪蟲多隻輪蟲最晚能從這些他可以利用副肢作跳躍式的運動。

總結:輪蟲的大小為166μm* 230μm,適口性較好,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僅次於蛋黃,而且含有大量魚苗所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較高。游泳速度低於0.02cm/s,在水層中分佈較為均勻。輪蟲可以在育苗水體中生長繁殖,不僅保持了其營養素的穩定,而且對育苗水質的汙染微乎其微。另外,輪蟲培育方法的研究非常豐富,培育技術比較成熟,可以保證輪蟲有充足的來源,因此輪蟲是解決魚苗開口餌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魚苗成活率和質量的有效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