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與趙括出道前都沒有實際作戰經驗,後來的結果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愛你的鷹


韓信與趙括出道前都沒有實際戰作戰經驗,但一個被人們譽為“兵仙”,一個確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柄,這是為何?

實際上細觀韓信與趙括的成長軌跡,兩人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一、韓信篇

韓信自幼家貧,在史記中被說成是品行不端的人。因痴迷於兵書典籍,不事農桑,整天靠蹭別人家的飯過日子,被鄉間鄰里所不恥。

有關韓信這段時間的悽慘經歷,司馬遷用晨炊蓐食、漂母賜飯、胯下之辱三個歷史故事來加以描述,讓人過目不忘。

太史公司馬遷由於是史學家出身,他只看到了韓信在城北鉤魚,被漂母賜飯的表象,並如實的記錄了下來。而沒有看到韓信時常遊走在山水之間,卻是韓信在消化、領悟兵書典籍中軍事地形學的精髓,在河邊名為鉤魚,實則是“點石成兵”,做著後來兵家常做的沙盤推演。

韓信在項梁會稽起兵反秦渡過長江後,孤身一人仗劍投奔到項梁處。由於是籍籍無名,只被在江湖上聲名顯赫的項梁任命為執戟郎中。雖然說韓信沒有獨自帶兵打仗的機會,但由於時常在項梁帳下執行保衛工作,因此耳濡目染,心有靈犀,學到了不少行軍打仗的知識。

民間刻本韓信的故事中就有韓信提醒項梁,提防章邯乘夜偷營的說法,結果項梁不聽,被章邯偷營所殺。

項梁被殺後,韓信轉歸項羽部統轄,職務仍然是執戟衛士。

韓信後來在齊地面對項羽派來遊說自己的使者武涉時說過這麼一段話,精闢的總結了自己在項羽帳下的無奈:

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

——《史記.淮陰侯列傳》

而項羽在戲水分封諸侯後,強烈的刺激了韓信那顆追求功名利祿的心。項羽這邊要想出人頭地,看來是毫無指望,於是韓信便轉投劉邦而去。

經過幾番周折,韓信在蕭何的多次推舉下終於被劉邦登壇拜將,至此一發而不可收。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水淹廢丘、木罌渡河、背水一戰、濰水之戰、十面埋伏等眾多精典戰役,贏得了丘仙的稱號。

尤其是在井陘口發動的背水一戰,簡直是項羽鉅鹿之戰的加強版,其中更有兵書戰略的餘味,讓後人歎服不已。

因此韓信在出道前雖然沒有實戰經驗,但由於其本人在軍事方面的天賦異秉,再加上韓信在項梁、項羽二位兵家達人身邊的耳濡目染,然後又在劉邦軍中經過一系列戰爭的磨礪,韓信早已經不是那個在項羽帳外徘徊不定,仰天長嘆的執戟郎了。一代兵仙、戰神即將蓬勃而出。

從戰爭中來,到戰爭中去”,這句話正是對天才般的韓信完美詮釋。

二、趙括篇

而反觀趙括,其父是大名鼎鼎的趙國將軍趙奢,當年曾經氣吞山河的發出“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吼聲,一舉在閼與打敗了前來侵犯的秦軍,被封為馬服君,名動天下。

而趙括從小喜歡談論兵法戰陣,有時就連父親趙奢也談不過他。趙奢在沒人的時候經常對趙括的母親念道:括兒談論兵法誰也說不過他,這是很件危險的事情;他將用兵打仗看得很容易,不顧士兵生死,將來很可能給趙國帶來大的災難,我對此深感憂慮。

“知子莫若父”,在秦、趙二國長平之戰時,由於老將廉頗據險堅守長期不出,戰爭已在此整整相持了三年。

秦、趙二國由於戰爭損耗巨大,雙方是師老兵疲,苦不堪言。

此時秦王故計重施,派人去趙國散佈謠言:秦國最忌諱、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做趙軍統帥。

趙王此時也是國力不支,急於求成,便派趙括為統帥前去替換廉頗。

趙括的母親得知消息,急忙給趙王上書,痛陳趙括為帥的種種弊端,但趙王不聽依然派趙括為帥。

缺乏歷練的趙括,一躍而起成為趙國四十六萬大軍的統帥,真不知道趙孝成王是怎麼想的,將傾國傾城之力交給一位略懂兵法,從沒指揮過大兵團作戰的趙括,如此看來其也是夠昏聵的。

誇誇其談,紙上談兵的趙括已到長平前線便改弦更張,將廉頗主守的戰略改為主動進攻。

秦王聞訊,急忙調派大將白起為秦軍新的統帥。白起到達前線後,便使出了誘敵深入的計策。最終將趙軍分割包圍,並斷其糧道四十多天,趙括戰死,趙軍四十三萬被俘,創下了戰國時期兵力損失之最。

三、結語篇

韓信與趙括的正反事例告訴人們:兵者詭道也,不是喜歡兵書、戰策就能統兵打仗;戰爭是一門多學科彙集而成的學問,兵無長勢、水無長形,沒有經過戰爭的歷煉,不敢輕言戰事。

韓信本人的天賦異稟,再加上其數年在項梁、項羽身邊隨行,又經過一系的戰爭磨礪,最終成為兵仙、戰神。

而趙括因為缺乏磨礪,對兵書戰策是不求甚解,又急於求成,好大喜功,最終給趙國帶來巨大的災難,當然趙孝成王也應該負一半的責任。


方城闕


提問者看樣子沒有看過孫子。孫子第一句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出兵打仗的,有誰能有確定把握能活著回去的?

如果以生死結果而不看具體情況的,那是無知。

古之戰場,殺身成仁的戰將比比皆是,他們死的原因有的由於自己的善良,有的由於自己的同胞,有的更是國內的情況……趙括主要是因為國內局勢情況而死的。

韓信拜將後,給了韓信多少整軍時間?期間還殺了劉邦的親信,……之後才有暗度陳倉。

而趙括的情況,提問者知道多少?

當時秦趙相爭,趙國勢稍弱,即使是廉頗為帥,也死了6名校尉,退守臨汾盆地北部為防線,戰時己近三年。而這時後勤的糧草己出現問題:秦軍運糧,相對方便,只要順流而下就省了很多勞力,而趙國不同,如果從北(晉陽)運糧,需翻越山脈,如果從東(邯鄲)運糧,需求爬上千米的太行山……而當地的經過三年戰火,供給只進不出了。

而趙國向鄰國借糧,鄰國卻沒有答應……這就造成死地的局面了……但如果趙國撤軍,一旦秦國佔領臨汾盆地……(懂軍事的想想,青藏高原對印度的影響,而且地勢情況比青藏高原還要好——這也是趙國為何要出兵的原因)

在此情況下,才有趙恬對趙王那番話。

而趙括上任後,秦國就立即知道了這件事,我相信借糧的事,秦國也知道。再加上趙括上任後,沒時間整軍,打成那個樣子己經很不錯了。

以近代舉例子:杜聿明,以淮海戰役的結果,誰有那個本事,說杜聿明是廢物?如果他是,那誰在東北把林彪打得逃走的?

等過了二千年,史料掉的只剩下了淮海戰役……可能杜聿明就成某些人廢物了……


觸摸真實904


韓信在軍事方面是成功者,稱“兵仙”,軍事界“謀攻派”代表人物。創造出背水之戰,半渡而擊的許多經典戰例。趙括長平之戰而亡,被認為是紙上談兵,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𣎴以成敗論英雄,仔細研究趙括,發現趙括是有可圏可點之處的。起碼斷糧被圍46天,趙括生前沒有投降,還親自衝鋒組織突圍,他被射殺後趙軍才投降的,有材料估算趙括身高1.85至1.90米之間,這身高跟項羽不相上下,也算勇猛戰將。

兩人結果有差距是有原因的。但是戰爭往往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多方面因素,尤其對手如何是非常關鍵的。事情存在著因果關係的。

韓信軍事能力強是有目共睹,從小是有志向的,還能忍辱負重,韓信參加了項梁反秦軍隊,章邯軍殺死項梁後,韓信又跟著項羽。韓信在項梁項羽軍中沒有擔任將領,可能沒有指揮過戰鬥,但參加過一些軍事行動,也會積累許多軍事經驗,也提過一些建議,只是沒被採納。韓信投入劉邦陣營前應該有些軍事經驗,要不蕭何不能那麼器重韓信,韓信與劉邦見面會話,體現出對項羽十分了解,對軍事戰略有遠見的。

趙括應該有些能力的,公元前280年趙齊麥丘之戰,趙軍勝利就是趙括功勞。長平之戰是樂毅先推薦趙括為將的,還有很多人推舉趙括為將的,當時趙國還有田單、李牧等將領,趙王想來想去用趙括掛帥了,因為長平之戰不同於一般性戰役,投入太大了,基本是輸不起,能掛帥本身就是不簡單。藺相如和趙括母親都反對趙括為將的,趙奢也曾說過趙括的短處,但樂毅也是知兵的。秦國雖然使用反間計,但最終還是趙王願意讓趙括為帥。趙括也不是一無是處,只是掛帥的機遇不好,先前廉頗都沒解決的問題讓趙括來處理了。

再看看秦國方面,是偷偷地、保秘性地讓白起掛帥了,秦昭王親自參與了此戰活動,綜合來看,秦國實力是強於趙國,打敗趙國也是理所當然的。

韓信滅韓、代、趙、齊,降服燕國,這些對手也是剛剛復國情況,人心不穩,戰鬥力有限。打敗楚將龍且也有龍且輕敵思想的原因。

長平之戰,趙括掛帥面對著秦軍,那是當時最強大的軍隊,被譽為虎狼之師,而秦軍掛帥白起,是常勝將軍,用兵常提韓、白,是和韓信相提並論將軍,因此,趙括戰敗是很難避免的。只是這場意義深遠,影響巨大,死亡眾多的戰爭趙軍掛師是趙括,趙括也就成了後世人經常談論的人物,用現代話說叫“網紅”。趙括是官二代,別人說他毛病可能也存在,但他不是貪生怕死之人,怕死,他就不會承擔重任,不會戰死戰場。我們今天對歷史發生的事情總結也是有必要的。後世不忘,前事之師。

上述是我個人一些看法,也不一定科學合理。歷史問題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尤其韓信、趙括距今久遠了,歷史資料記載也有些複雜的,當時的實際情況可能比史料豐富的得多。


大白白野


韓信出道之時,沒有什麼戰爭經驗,有的只是他對兵法的深入學習,他對於兵法的瞭解透徹是別人所不及的,這也是他能夠將兵法熟練作用於戰場的緣故,也是他百戰百勝的先決條件。而且他的出道正逢亂世,正是他大展宏圖,如魚得水之時。所以他的出道即是巔峰。

反觀趙括,出道之時秦軍與趙軍對峙三年之久,而他的上位正是頂替被撤下的老將廉頗。趙國與秦國拖了三年,秦國有肥沃的巴蜀之地作為後盾,而趙國拖不起了,急需速戰速決,而趙括便被推上了前臺,成了趙國長平之敗的罪人。如果將趙括換成白起,也不一定能夠力挽狂瀾。

所以韓信與趙括雖然都沒有實戰經驗,都熟讀兵法,但是他們出道的時機不同,導致他們的結局有了天壤之別。





奔跑的蝸牛灬


韓信與趙括兩人比較,韓信出身地痞流氓,是毫無背境沒有靠山的人,這種人在項羽眼裡,由於出身問題,那怕再有才能,也是被項羽看不起的,就是這麼一個項羽看不起出身的人,也能夠被項羽留在身邊,這說明,儘管項羽看不起韓信的出身,但韓信的才能是得到項羽認可的,只是因為項羽的軍事才能同樣出色,韓信在項羽身邊變成了可用可不用的人物,由於項羽的看不起,所以沒有達到韓信希望的那樣得到重用,其實對於象韓信那樣出身的人來說,他巳經得到了項羽重用了,只是沒有得到韓信希望那樣的重用而已。同樣看重韓信的人是蕭何,正是因為蕭何的看重,韓信才會投到劉邦陳營的,劉邦開始沒有重用韓信,是因為對韓信的不瞭解,而不是其它原因,這說明一個問題,凡有軍事才能的名將,以及象蕭何那樣知人識才的人來說,只要瞭解了韓信,都是認可韓信的軍事才能的,那怕象頂羽這樣看不起韓信出身的人來說,也是認可韓信的軍事才能的。反觀趙括,除了外行的人,以及自己亂吹之外,沒有一個名將看得起趙括的軍事才能的,他們看不起趙括的軍事才能,是因為通過趙括自吹自擂已經瞭解了趙括,是因為了解之後看不起趙括,包括同樣是名將,他的父親也是看不起趙括的,儘管看不起趙括,他們都承認趙括能吹,在吹的方面,趙括自稱第二,就沒有第一了,韓信與趙括兩人的根本區別就是,只要瞭解了,韓信的軍事才能都會得到名將的認可,而名將都會對趙括的軍事才能給予很差的評價,秦國千方百計使用反間計讓趙括頂替廉頗當主帥,這反證秦國對趙括的軍事才能評價是,名聲很大,軍事才能很差。


龍一歐


這個是各自所處的環境不一樣,韓信運氣比趙括好很多,為什麼這麼說呢,聽我下面慢慢說來。

趙括,名將趙奢之後,熟讀兵書,但是他卻沒有經過陣仗歷練,初登戰場便是秦趙決戰,只能把書上的東西照搬,而不會活用。反觀對面秦軍,戰國最厲害名將白起坐鎮,步步為營,每一步都看的透徹,使得趙括只能往陷阱裡跳,假如給趙括一定時日,由小仗到大戰一點點歷練,誰知道他會不會比白起更厲害呢


韓信,從小兵卒一步步做起,在實戰中學習經驗,分析問題,導致他的謀略不是空談,招招擊中敵人要害。另一方面,韓信的對手是一幫烏合之眾,就連項羽也只能算是匹夫之勇,沒有白起的雄才大略,導致韓信在戰場上幾乎沒有敵手,自然成就其豐功偉業。


王小店生活記


韓信和趙括對手差太多,前者多為聯軍組成的軍隊,本身很多非職業軍人,內部各自矛盾重重,對勝利的渴望也沒那麼強,這樣的軍隊戰鬥力自然較弱。而趙括面對的軍隊則是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新軍,並不存在內部矛盾,而軍功爵制度賦予這支軍隊強大的毅力。

其次就是趙括面對可是赫赫有名的戰神白起,白起大小戰爭經歷無數一生鮮有敗績,戰爭經驗及其豐富,趙括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白起都能有所察覺。相比於韓信面對的指揮官就差很多,多是借亂世而起的投機分子,自身軍事素養和才能都寥寥無幾。少數優秀的將領也過於自大而目中無人,這是韓信能取勝的重要原因。

第三就是後方環境不同,趙國舉國出征,進駐上黨對峙多年,國內物資供應已經捉襟見肘。只能求速戰,以致趙括倉促出兵,兵敗而死。韓信在蜀中本就準備良久,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後勤劉邦更是全力信任。以此看來,韓信和趙括結局不同就顯而易見了。


鮮衣xn


區別在於家世,趙括他老爸很強。造成了趙括過度驕傲,待人之道不行。韓信胯下之辱,歷盡磨難。倆人一個是溫室花朵,一個是經歷風吹雨打。當然。。。。。


烈武文臺


韓信出來不是直接面對項羽的大軍壓境,而趙括直接面對秦軍大軍壓境,趙括沒有機會打經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