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政濟寧|莫讓惠民工程淪為“面子工程”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苗群)據資料顯示,濟寧市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57萬,佔戶籍總人數的19%。有這麼多老年人,養老自然就成了大家關心的大事。近些年,為了解決城鄉養老問題,市民政局和各縣市區都進行了許多努力和探索,有些做法甚至還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亮點,那這些工作的效果如何?昨晚的《問政濟寧》就曝光了養老服務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问政济宁|莫让惠民工程沦为“面子工程”

鄒城是全省養老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農村互助養老院是鄒城農村養老的創新舉措之一。據媒體報道,2015年鄒城市建起了100多個農村互助養老院。位於鄒城市東部山區的張莊鎮投入近300餘萬元,建立了12個能為老人提供就餐住宿和文化娛樂等照料服務的互助養老院。其中,鎮裡投入6萬元,將大律村閒置的面積約600餘平方米的村“兩委”辦公地改造成養老院。

11月10日,記者來到媒體曾經報道過的大律村村委會,發現這裡根本就沒有老人進行活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前互助養老院的確是在這裡,但是後來撤除了,搬到了不遠處的衛生室院內。

问政济宁|莫让惠民工程沦为“面子工程”

隨後記者來到了工作人員所說的衛生室大院,在這個院子裡有十來間房,每個房間門口都掛著“張莊鎮衛生院大律門診部”的牌子,其中標有內科門診和藥房的兩間房便是村委會工作人員所說的地點。

老人告訴記者,2014年張莊鎮投入資金將當時大律村閒置的約600餘平方米的村“兩委”辦公地改造成了互助養老院,很多老人都住了進去,但後來,因為工作人員不能提供水電、暖氣的服務,有不少老人又陸陸續續搬回了家。

媒體報道中,當時在張莊鎮老崖頭村互助養老院裡,棋牌室和休息室娛樂的老人很多。老人們表示:“到了冬天,很多老人都願意到養老院裡來,這裡除了水電都免費之外,還有暖氣。”

可是據記者調查,老崖頭村互助養老院只是給老人們提供了一個住所,生活起居無人問津,更談不上相應的設施及服務。

城市養老設施不足,也是近幾年民政部門著力解決的問題之一。2018年8月,濟寧市民政局聯合多部門出臺了《濟寧市住宅小區配建養老設施的建設、移交與管理辦法》,提出:“新建居住小區要配套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已建成的小區和老舊居住區也要開闢養老服務設施”。

這項工作的推進情況如何呢?11月8日上午,記者分別來到了位於高新區的紅星一號和皇營東郡小區,對這兩處新建小區養老設施的配建情況進行了採訪調查。

问政济宁|莫让惠民工程沦为“面子工程”

紅星一號、皇營東郡的銷售服務人員都表示,帶有養老配套設施的,只有高端盤有,這邊現在沒有。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兗州區的在售新建小區惠民瑞馬世家,以購房的名義諮詢該小區的養老服務設施是否完善,得到的答案也是“沒有”。

《濟寧市住宅小區配建養老設施的建設、移交與管理辦法》提出,老舊居住區配置養老設施工作應在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那麼,老舊小區的養老設施配置工作,又是什麼情況呢?

洸河花園物業工作人員說小區內沒有養老設施,也沒有這方面的規劃。在都市花園小區也得到了同樣的答案。

问政济宁|莫让惠民工程沦为“面子工程”

針對養老設施配建的問題,記者諮詢了濟寧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新建小區養老設施配備率都不高,而且小區配建也不是民政部門一家能管的,涉及住建、自然資源規劃,財政等部門,要聯合推進。

问政济宁|莫让惠民工程沦为“面子工程”

鄒城市民政局的負責人表示,鄒城目前是182家互助養老院,分佈在835個行政農村,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導,村級主體,2013年開始建設,建設期間省市各級財政有一部分建設補助,運營的補助每人每年按床位補助500元,後期運營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村級集體經濟的後續能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看到片中村裡的這種情況,還是感到非常痛心,也是民政部門監管不力造成的,回去之後要舉一反三,立即整改,擠佔的退出來,功能不完善的繼續完善。

问政济宁|莫让惠民工程沦为“面子工程”

濟寧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任廣德表示,2017年濟寧市已經申報成功了全國居家養老示範城市,但目前有些農村互助養老院功能被擠佔,沒能達到意想的效果,感覺到心裡很慚愧。這其中監管不到位,定位不準確是造成現狀的主要原因。而對於城市養老來說,存在著很明顯的規而不建,建而不交,交而不用的問題,下一步要按照規定,在新建小區要按照每百戶40平方,老舊小區20平方來配建相對應的養老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