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紅會應及時主動迴應社會關切,莫讓“質疑紅會”成習慣

武漢紅會應及時主動回應社會關切,莫讓“質疑紅會”成習慣

畢舸(自由撰稿人)

央視2月1日報道,當日下午,央視記者試圖探訪武漢紅十字會倉庫物資分發處時,受到保安阻攔,交涉過程中直播被切斷。在武漢市紅十字會“收取高額捐贈服務費”的傳聞經闢謠後平息不久,“山東壽光捐贈數百噸蔬菜,武漢市紅十字會通過超市低價售賣”、定向捐贈物品遲遲不到位、1.6萬隻口罩流向“莆田系醫院”等事件風波不停,成為當下“戰疫”過程中最為突出的焦點之一。

紅十字會(以下簡稱紅會)被媒體和公眾質疑並非自今日而起,從多年前的“郭美美事件”以來,紅會等機構獲捐收入及支出欠缺公開透明的問題頻頻成為輿論焦點。

縱觀這一系列事件,紅會之所以屢次被質疑,在於群眾關心的捐贈和分配物資過程中,諸多疑問經常得不到及時和正面回應。比如,有關“莆田系”醫院為何比處於防疫一線的協和醫院獲得更多口罩?有關捐贈此批口罩的企業實控人是否與這家“莆田系”醫院所有者為同一人?紅會所說對防疫物質沒有分配權的說法是否成立?到目前為止,我們無法從武漢市紅十字會那裡獲得令人信服的回應,也就不免進一步加深疑慮和擔憂。

中國紅十字會是面向社會的全國大型組織。根據百度百科的相關介紹,中國紅十字會履行法定職責,發揮其在人道領域的政府助手作用。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紅十字會一方面從社會各界募集各類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則將款項物質投放到受災、遭遇疫情、處於經濟較為貧困狀態等亟待救助的群體之中,將取之於公眾的各類資源用之於弱者貧者,從而為社會二次分配、扶危濟困提供助力。

而肩負如此重要的社會公益責任,其資金等資源又來自於社會捐助,也就要求紅會在日常管理、重大事項等方面,做到各個環節公開透明,保障捐助者、受捐者以及各界的知情權。尤其是在重大疫情面前,救人如救火,一刻不能耽誤,一處不可疏忽,包括武漢紅會在內的相關組織更應將社會捐贈的一分一釐都用於實處,讓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獲得急需醫療裝備,讓更多處於危重病情中的同胞獲得及時救治,如此才能不負職責,無愧公眾重託。

捐獻物資絕不能是“糊塗賬”。顯然,從目前武漢所發生的相關事件來看,至少武漢市紅十字會在信息公開、收支清晰、應急管理等方面都與公眾期待存在不小差距,也暴露出太多值得反思的管理漏洞。武漢市紅十字會應坦誠面對公眾輿論,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有清醒認知,尤其是在信息公開上,更要多解決問題而不是找藉口。在這方面,武漢市紅十字會不妨也放下身段,多向有著良好經驗的國內外同行學習,不斷優化改進日常管理流程,從而讓每一筆物質和款項的去向明明白白,讓捐贈者、受捐者的合法權益得以充分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又有網友爆料稱,武漢紅會面對大量捐助物質,還在採取較為原始粗放的人工填表登記方式。如果爆料屬實,如此工作方法必然會導致效率低下。

也因此,紅會應進一步加強包括信息化在內的內部管理,提高水平,做到與時代發展同步。筆者建議,武漢及其他地區的紅會與具有較好信息服務水平的其他企業合作,從而推進相關捐贈物質的發放,同時也通過引入第三方,倒逼內部管理流程的規範化、透明化。

莫讓“質疑紅會”成為習慣,需要紅會時時自省、自查、自糾。作為全國最大的公益組織之一,紅會當愛護自身品牌和口碑,有錯必改,不要讓廣大群眾為此寒心。否則,這不僅讓紅會公信力下降,也會對當前防疫大計帶來不必要的干擾,給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