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与丰田此次纯电动车领域的合作,是不是意味汽车电动化真是大势所趋啊?

车哥哥


比亚迪与丰田此次达成纯电车领域的合作,是不是意味着汽车电动化的大势所趋,现在不能称是大势所趋,为时过早,只能说是汽车电动化的新起点,等新车型出来后再评论吧!

为什么呢?

我们先分别来了解一下“比亚迪”和“丰田”在汽车新能源领域各自的实力水平。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领域所处行业水平

比亚迪1995年起步于电池事业,现已成为能够提供包括电动车以及动力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企业。2008年推出世界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并从2015年起连续4年实现新能源汽车(PHEV和EV)全球销量第一。

可以说比亚迪汽车在纯电技术领域还是成绩可嘉的。

丰田汽车新能源领域所处行业水平

丰田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先行者,技术非常成熟。1997年推出世界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型以来,以混合动力车型为主在全世界累计销售超过1400万辆电动化车辆。

比亚迪在纯电领域比丰田有优势,丰田在油电混合新能源汽车销量、品质安全与品牌效应领域比比亚迪有优势。此次双方合作,是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双方在技术上、市场需求、销量上的互补性,各需所爱?

从公开的双方合作协议中可以解读到,此次丰田和比亚迪合作,虽然是各出资50%,技术对等,实质是双发开发研究的纯电汽车,就是使用比亚迪的纯电技术及构建平台及零部件等,而丰田拿出自己的“丰田标”印在比亚迪生产的纯电车上,就是丰田纯电动汽车,对比亚迪来说是天大的好事,贴金镶玉,改头换面,成为丰田汽车;对于丰田而言,虽然自己在油电混合方面有一席之地,销量不错,自己在油电改纯电中经验不足,几乎没有技术积累,本次靠5050及技术对标,轻而易举得到纯电技术,也钵满要粗,喜上加喜。

假如是这样生产汽车,所谓的强强联合,共同研发纯电汽车,那么就纯电汽车的有关技术难题攻克还是遥远之路,那么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开始,只是汽车行业纯电汽车的整合开始,谈不上是汽车电动化的趋势所向,只是纯电汽车领域的开始而已。

对于新公司的成立,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廉玉波表示,“期待通过此次合作,实现比亚迪在‘纯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研发能力’等方面与丰田在‘品质’‘安全’等方面强强联合,并根据市场的需要尽快推出受消费者喜爱的纯电动车。”

假如就是上述所讲生产所谓的纯电动汽车,使用比亚迪纯电技术与构建平台,运用丰田汽车的生产、质量管理模式生产出来的纯电汽车,从引用文中的【尽快】推出消费者喜爱的纯电动车,市场的需要就是丰田的“品质安全”与品牌效应销量。这种尽快根据市场需要推出纯电动汽车不如说市场销量转化利润的需求。

根据中国的环保要求,消费者需要物美价廉、且环保,续航里程长的纯电动汽车,这才是市场需求。

双方合作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可以断定质量不错,品质也不错,可能价格不菲,电池或许终生包换,(在最新研制的超级续航电池面市以前),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把电池组续航里程深度攻克吗?目前显然不行,因为比亚迪就是标杆,可以狭隘的理解为比亚迪纯电池组在世界领域所处的最高水平标杆。

如果比亚迪能放弃一些政策,出面联合其他生产厂家,强强联合,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优化质量,这种合作才是汽车电动化的大势所趋!

仅代表个人解读理解观点供大家讨论,不存在任何歪曲、污蔑、编造、攻击行为,假如存在负面影响,请第一时间内告知笔者删除!谢谢!


千年松树6393


汽车电动化是大势所趋,部分发达地区已经明令2025年禁售汽油车了。2025年势必将是电动汽车的新纪元,比亚迪于2008年推出世界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并从2015年起连续四年实现新能源汽车( PHEV和EV )全球销量第一 。丰田公司于1997年推出世界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型,作为开发电动车领域的先驱,在研发、制造、销售方面具备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双方一致认为,为了减缓全球变暖,减少能源依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进一步普及纯电动车为目标,有必要超越竞争关系的束缚,寻求共同发展,因此在纯电动车型共同开发方面达成了合作。今后,比亚迪与丰田将结合各自在电动车和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开发实力,致力于开发更具吸引力的纯电动车产品,推动纯电动车的进一步普及,双方签订各自出资50%研发生产质量更好更稳定的电动汽车。





津北汽车


汽车电动化是大势所趋,比丰合资只是刚刚开始。

首先要明白比亚迪与丰田是汽车电动化过程中的现象,并不能理解为两家企业的合作确定了行业发展方向。决定汽车电动化的必然因素有两点,具体如下。

1:化石燃料不可再生,石油天然气等汽车能源均为不可再生能源,白话的描述就是用一些少一些。全球年均石油消耗量约超57亿吨,这一容量的概念可理解为西湖库容的4倍左右,想象一下在“石油的海洋里游弋”是多夸张的感受吧。面对如此夸张的消耗量以及不足2000亿吨的探明储量,这道小学一年级的算术题应该很容易找答案,石油还能用多少年应该明白了吧。

我国是全球汽车保有量第二大的国家,超2.4亿台汽油以及6000余万台其他机动车,这些车辆每年消耗的石油造成了接近70%依赖进口。目前的油价已经被太多车主吐槽,然而在这种进口比例之下如何能期望油价能够低;如果不控制燃油动力汽车的增长,同时不开始油转电,未来的石油价格会高的非常离谱,这会影响民生的。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为了战略安全全局考虑,“能源革命”全面电动化的议案才会提上日程。

2: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产生了极其夸张的尾气排放,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等物质为主的尾气严重破坏了空气质量,而每个人都需要呼吸。因尾气造成严重问题可参考北美有欧洲出现的“蓝烟时期”,这一阶段影响了很多人的健康;一台普通的家用代步车一年的排放量也得按吨计算,一台公交车年均排放约为7吨左右,排量为公交车倍数级的重卡牵引车则更加夸张,不控制排放或早或晚必然出现大问题。

为了控制排放以及降低石油消耗,唯一的方式则是让汽车电动化。首先电能可以通过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海洋能等诸多方式获取,以这些方式获取的电能是相对无污染的,而且这些大自然恩赐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电能则成为永久性可再生能源,不用为能源枯竭担忧是必然转型的第一原因。其次使用电能的电动汽车依靠电磁场转化为动能,这种车型可以实现终端零排放,人类聚居区的空气质量必然会因为这种汽车得到超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必然普及的第二大原因。

总结:燃油动力汽车转型电动汽车是历史的必然,车企的转型只是在这一必然的过程中的适应性升级而已。比亚迪汽车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领头羊,并且有转型平台供应商的规划;面对先进的技术何止丰田会与其合作,全球知名品牌如戴勒姆奔驰、奥迪VW以及某C集团都会是比亚迪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者直接被收购,自主品牌也有如长安广汽以及某汽确定了合作关系。

不过这只是在国内市场的参考,在海外其他地区的知名车企如沃尔沃、捷豹路虎、福特林肯、FAC菲克、大众汽车、日系两田等品牌都已经确定了停产燃油车计划,时间节点从2019年开始到2025年。汽车电动化已经是全球话题,任谁也无法阻挡。


本文由天和MCN共享发布,内容请勿站外搬运,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