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腳麻不是事兒,當心5大疾病在作祟

手麻腳麻不是事兒,當心5大疾病在作祟

大家對“麻”的體驗有多少?

這裡說的可不是哪個城市的火鍋花椒放多了,說的是手麻腳麻的“麻”。應該有不少人有這樣的感受,美美噠意猶未盡的一覺醒來,手麻了,腳也麻了...這種感覺怎麼形容呢,不僅手腳暫時不聽使喚,更像是有千萬只螞蟻在皮膚上爬來爬去...

手麻腳麻不是事兒,當心5大疾病在作祟

而且,“麻”也是非常任性的,往往來得猝不及防,蹲久了再起來、蹺二郎腿、午睡趴一會兒、不經意間的碰到胳膊肘的麻筋,這酸爽,簡直誰“麻”誰知道!

其實,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由不良姿勢或者長時間不活動身體造成的“麻”,統稱為生理性麻木

生理性麻木

造成生理性麻木的原因

身體長時間的不良姿勢容易導致身體局部供血不足、末梢血液流通不暢,從而引起麻木。

“來得快、去得也快”的麻木如何解決?▼

生理性麻木很容易對付,拍一拍麻木的部位,或是活動一下身體,基本上就能解決。

還有一種“麻”也是有些朋友經常會遇到的,是由疾病引起的麻木--“病理性麻木”,病理性麻木要比生理性麻木危險多了,但是卻經常被大家忽視,很多人意識不到它的危險性。今天我們便來跟大家聊一下,這些年被我們忽視的

“病理性麻木”

病理性麻木

容易被忽視的病理性麻木▼

由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麻木多無明顯誘因,持續時間較長,或反覆發作,時輕時重,常伴有其他症狀。

例如:

▲ 腦動脈硬化 引起的手腳麻木,可伴有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視力減退、血壓增高或偏低,血脂增高等改變,且這種手腳麻木是半側的,病人年齡也偏大;

手麻腳麻不是事兒,當心5大疾病在作祟

▲頸椎病 引起的麻木是患側手或上肢麻木,伴疼痛,活動受限;

病理性麻木的成因▼

最常見的病理性麻木,有以下五種類型:

No.1糖尿病人出現四肢麻木

糖尿病人要有這樣的意識:只要身體任何部位經常出現麻木、痠痛、腫脹,就要及時檢查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No.2血栓引起的麻木

腦血栓引起大腦的神經受壓損傷導致手足麻木,這種情況可大可小,這種情形下的麻木,需要到醫院的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就診,確診後可以採取相應的治療。

No.3頸椎病引起的手足麻木

頸椎部位除了骨頭外,還有很多的神經根,現如今,幾乎沒人敢拍胸脯說自己的頸椎是好的,頸椎病已成為現在年輕人通病,發生變形的頸椎會擠壓旁邊神經根,神經根被擠得受不了,於是手麻就開始了。

手麻腳麻不是事兒,當心5大疾病在作祟

頸椎內不同的神經根管著手臂不同的部位,手臂外側是頸椎第5神經根(也叫C5)的轄區,前臂、拇指、食指是C6的轄區,而中指,則由C7控制。不同部位的手指發生麻木說明與它關連的神經根出了問題。

No.4腕管綜合症引起的手麻

腕管綜合症可能小夥伴們不太熟悉,它是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卡壓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腕管由腕骨和韌帶組成,裡面有肌腱和神經穿過,其中有一條神經很重要,叫正中神經。

當手腕受外傷或是勞損,壓迫到手腕正中神經的時候,便很容易導致手麻,這一類的手麻有一明顯特點:轉動手腕時明顯感到手指的麻木加重。

手麻腳麻不是事兒,當心5大疾病在作祟

腕管綜合症的高發人群可不是天天鼠標鍵盤為伴的上班族,而是勤勞可愛的家庭主婦們,洗衣做飯拖地,少不了要活動手腕,時間一長就容易誘發腕管綜合症。其主要表現為拇指、食指和中指會覺得麻木無力;一般兩隻手都會麻,但麻木的範圍不一樣;通常夜間麻木比較多見,很多患者都有夜間被麻醒的經歷。

腕管綜合症的手麻發作時,通過改變手臂姿勢或甩手能暫時緩解,但要想根治,還是要到骨科或是康復科做個檢查。在醫生根據症狀明確診斷後,會採取相應措施加以治療,有可能會用到光療及水療等手段,必要時還會上矯形支具。

No.5腰椎引起的腳麻

這裡著重再說一下腿麻,如果是長期感覺腿麻,且麻的部位主要為單側大腿或小腿,還有腳部的話,那麼這種麻木可能是由腰椎病引起的。長期體力勞動者或久坐一族是患上腰椎病的主力。

手麻腳麻不是事兒,當心5大疾病在作祟

腰椎導致的腿麻很有節奏感,而且又有耐心,具體表現為慢性麻木且反覆發作,一開始麻木會先佔據臀部,這時候很多朋友會以為屁股是坐麻的,但接下來麻木會從臀部沿著大腿外側,一直麻到小腿內前側,最後到腳趾。

腿麻木還算潤物無聲,那隨之而來的腰痛就是狂風暴雨了,腰痛在身體活動後會加重,彎腰、咳嗽、甚至打個噴嚏都會讓你痛到懷疑人生;進一步發展會出現下肢肌無力的情況,甚至會影響到正常的小便。

當然,引起手腳麻木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缺乏維生素B12,會引起四肢麻木,有可能伴隨貧血;如果是由下肢先感覺到麻木,且麻木逐漸往上走的話,則有可能是糖尿病,要先查一查空腹和餐後的血糖。

在這裡,再次提醒大家,手腳麻木這事可大可小,但如果遇到長時間、反覆發作的麻木,別老想著自己解決,該去醫院還得去,查明病因,明確診斷,採取必要的預防和進一步的治療措施才是對付麻木的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