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壤之戰看什麼叫將熊熊一窩

在豐島海戰之後,光緒帝在1894年8月1日發佈宣戰詔書,正式對日本宣戰。

成歡之戰中的聶士成沒能等來葉志超的策應,敗下陣來。等到聶士成發現葉志超早就逃之夭夭後,只好往平壤方向撤退。當聶士成到了平壤之後,人家葉提督已經到了一週了。

這是什麼行為?這是用隊友給自己墊背的行為。平壤的清軍將領對葉志超非常的鄙視,認為這個貨忒沒節操。僅僅是沒節操也就罷了,後面發生的事,讓眾將認為葉志超太無恥了。

這是個非常大清的事件,想想我講的幾場近代戰爭。從鴉片戰爭到中法戰爭,每每出現前線大將戰敗之後,總會見到該將領上書朝廷,號稱大勝。

這次也一樣,葉志超上書光緒帝,自稱在成歡打了大勝仗。光緒一看老葉靠譜,下旨嘉獎,明詔封葉志超為“總統”,節制朝鮮諸軍。我不知道光緒想過沒,這位在成歡驛打勝仗的葉志超,怎麼會出現在平壤?

那你想想看,一個用隊友墊背的敗軍之將,反而被嘉獎升官,他在平壤的人緣會怎樣。別說奉軍左寶貴和毅軍馬玉昆鄙視葉志超,連老戰友盛軍衛汝貴也覺得葉志超這個大哥太不是東西。

從平壤之戰看什麼叫將熊熊一窩

平壤之戰葉志超拒絕救援

平壤諸將離心離德的情況下,日軍集結了兩萬多人兵臨城下。簡單介紹下這次戰鬥的兵力部署,回憶前邊幾課跟大家講過,中國不斷往朝鮮增兵的原因是日軍佔領了漢城,俘虜了朝鮮的掌權者閔妃和高宗,扶大院君李昰應當了朝鮮的傀儡統治者。李昰應從來都是忠於大清的,所以平壤之戰以前,他不斷派人把日軍的情報傳遞給平壤清軍。在日軍隊伍中,有不少被脅迫來的朝鮮軍隊,這些人出工不出力。在平壤也有朝鮮的軍隊,他們是堅決站在清軍這邊。

形勢是這麼個形勢,但是朝鮮軍隊對戰局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早在葉志超跑回平壤之前,清軍在平壤的周邊都修建了不少防禦工事。要按照左寶貴的思路,應該主動出擊,迎頭痛擊日軍。總統葉志超認為,咱人少,還是守城待援。中堂大人來電,還有四千淮軍在趕往平壤的路上。有了這四千精銳淮軍,再加上平壤的一萬五千守軍,大概可以和兩萬日軍拼一下。

那以逸待勞的話,怎麼分區防禦呢?戰略要地大同江南岸,由馬玉昆的兩千毅軍防禦。宣武門外戰場,由左寶貴帶領奉軍、盛字營、盛軍七千餘人防守。城西南戰場,由衛汝貴負責防守。

也就是說,清軍各人打各人的,沒有統一的部署。日軍的戰略目的就很明確了,分兵掃清平壤周邊的清軍,重兵攻打平壤的北門宣武門,截斷清軍的退路,把清軍全殲。

插句題外話,如果日軍這一步計劃完成了,《馬關條約》就可以提前簽約了。

從平壤之戰看什麼叫將熊熊一窩

平壤之戰示意圖


日軍越來越近,增援的四千淮軍還沒出發。這種情況下,葉志超召開軍事會議,號召諸將跑路,在鴨綠江佈防。衛汝貴當場表示,大帥說得好啊,我頂啊。

左寶貴當場大怒,說不想打的滾蛋,我的墳墓就在平壤。會議不歡而散。

1894年9月14日,日軍合圍平壤。葉志超再召開會議,說援軍遲遲不到,還是跑路吧。左寶貴再度大怒,說朝廷花這麼多銀子養兵,為的就是用在今天。今天畏敵退縮,那麼我們何以面對朝鮮的殷切期望,回國何以自處?

作為平壤城中唯一帶雙眼花翎的高級將領,左寶貴派奉軍挾持葉志超,下令全軍抵抗。

通過這件事,一方面我們會為左寶貴這樣職業軍人的愛國情操所震撼,另一方面也看得出來,清軍的建制確實大有問題,三軍總司令被左寶貴說挾持就挾持。左寶貴雖然下令決戰,但是先機已失,除奉軍外,其他部隊並不受左寶貴節制。

在這種情況下,到了1984年9月15日,日軍對清軍三大陣地同時展開了進攻。在成歡驛擊敗聶士成的日軍少將大島義昌攻打大同江南岸的馬玉昆部,馬玉昆這個人跟著宋慶,西北收復過新疆,東北建設過旅順要塞,他的毅軍作戰風格頑強,尤其擅長火力壓制。大島義昌帶了一個旅團的兵力(五千餘人)猛攻馬玉昆的兩千毅軍,馬玉昆指揮部隊用強大的火力跟日軍玩命。在這一戰中,大島義昌終於見識到了清軍武器優勢帶來的麻煩。面對日軍自殺式衝鋒,馬玉昆擊斃敵軍一百四十多人,傷兩百九十多人。大島義昌負傷,始終沒能拿下馬玉昆的陣地。

從平壤之戰看什麼叫將熊熊一窩

左寶貴圖畫

在城南的野戰中,野津道貫帶第五師團的主力兩千多人,與衛汝貴的盛軍展開對決。衛汝貴的盛軍是當初衛戍京師的部隊,雖然衛汝貴不想打,但是真打起來也不含糊。野津道貫沒有騎兵,所以在盛軍騎兵的衝鋒下,野津道貫一直不能得手。

而此次戰鬥的主戰場,就在平壤玄武門外的牡丹臺到城門一線。日軍少見立見尚文帶了一萬五千日軍,攻打左寶貴的七千人馬。城外的牡丹臺之戰,從凌晨五點打到了上午八點,清軍開始不支。一方面是因為清軍人數不夠,另一方面清軍的彈藥也不足。這個彈藥不足,折射出另一個問題。

由於清軍的建制的古老,各軍配備的武器也都不統一。武器不統一,彈藥不能通用,所以補給起來非常的困難。等於說,洋務運動三十年來,清軍居然沒做到武器制式化,跟打CS一樣,大家武器口徑不一樣。那你想想,這種情況下,戰場上打得跟熱窯一樣,彈藥箱運來還得現場挑選子彈,運來的子彈自己還未必能用。

這樣一來,牡丹臺最終失守,日軍就開始猛攻玄武門。左寶貴身穿朝服,外套黃馬褂,脖子上掛著朝珠,頭上戴著紅珊瑚頂子雙眼花翎的頂戴,指揮清軍與日軍殊死搏鬥。實話實講,左寶貴這身華麗的打扮,上朝沒問題,打仗的話就是活靶子。

在外無援軍,全面劣勢的情況下,左寶貴表現出了一個軍人的崇高精神層面,寧死不退縮半步,最終戰死在玄武門城樓。

根據不同的資料,左寶貴的死法記載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左寶貴中了大炮,兇殘的日軍痛恨這個頑強的中國回族將領,與清軍展開了左寶貴屍體爭奪戰,結果清軍只搶回了左寶貴的黃馬褂和朝靴。

從平壤之戰看什麼叫將熊熊一窩

左寶貴,甲午戰爭中第一位為國捐軀的清軍高級將領

我們很難對當時的情況感同身受,左寶貴這樣一個頑強的悍將,用生命點燃了平壤軍民的鬥志。在沒有指揮官的前提下,清軍在城中跟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讓日軍不能佔領平壤,只好退守玄武門。

這場仗從凌晨打到了下午,清軍三線作戰並沒有崩潰。但是,這個時候由於左寶貴死了,沒人再看管葉志超了。葉志超夥同衛汝貴,在城西南戰場豎起了白旗,當晚九點多帶淮軍率先撤出戰鬥。

葉志超、衛汝貴跑路,可坑死隊友了。平壤失去了西南屏障,也守不住了,只好跟著跑。清軍主力跑了,馬玉昆孤立無援,為了避免被包圍吃掉,只好也跟著跑了。

這仗從凌晨五點打到了下午四點,清軍戰死幾百人。但是這一跑,日軍經過截擊,殺死清軍兩千多人。將熊熊一窩,清軍在葉志超的帶領下,6天狂奔五百里。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平均每天跑40多公里。這個速度,放在二戰時期也算快的了。

9月15日晚9點,清軍退出平壤。9月17日上午8點,4000支援的淮軍在北洋水師的護航下,來到了朝鮮。然而他們的援助對象,早就跑了。

此戰清軍軍制上的古老和落後,比訓練和戰術上的落後帶來的麻煩更加顯著。訓練有素的日軍吃不掉兩千人的馬玉昆,打不過戰心不定的衛汝貴,拿不下沒有高級軍官指揮的平壤城,也夠廢物的。但就這麼廢物的日軍,在葉志超的幫助下,居然取得了平壤之戰的全面勝利。

原本可以拿朝鮮當緩衝國的機會,就隨著葉志超的跑路煙消雲散。不過很有意思的是當時中國國內發行了很多關於甲午戰爭年畫風格的宣傳畫,每張都是清軍大勝。

不知道當時百姓看到這些宣傳後,有沒有想過,清軍在牙山大勝,怎麼退到了成歡,在成歡大勝,怎麼退到了平壤,在平壤大勝,怎麼退到了鴨綠江?難道那時候就想誘拐日軍入境,然後關起門蹂躪日軍八年嗎?

從平壤之戰看什麼叫將熊熊一窩

平壤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