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吃碗板面去

走,吃碗板面去

在湖北老家从来没吃过这种食物,只吃过热干面、臊子面、凉面,已经记不清楚什么时候第一次吃的板面,只记得很好吃,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来天津十二年,就吃了十二年,而且风雨无阻,换着不同的餐馆吃,发誓要吃到最好吃的那家。

油光面滑,厚重的汤汁味,上面漂着几根长长的油煸过的干红辣子,几颗煮的烂的牛肉粒,几大片生菜或菠菜或白菜叶子,面条宽如裤带,但又不是西安的biangbiang面(裤带面)。

一口老卤水汤锅里常年开着,煮着鸡蛋、丸子、豆皮,想吃什么就让老板给你加。要是全加的话,基本上算是豪华套餐了,吃起来那自然是满嘴流油,出一身热汗,浑身毛孔都舒坦。

开板面馆的大部分都是安徽人、河南人,当然也有很多的本地人,做的味道当然也十分的不同,汤锅里的老卤汁非常的重要,比例、时间、火候都非常的关键,要不吃起来就完全口感差别很多。

面馆的名字起的千差万别,胖子板面、板面王、板面馆……里面除了板面之外,还有牛肉面、酸辣粉,用的都是老汤锅里的卤汁,其他的就是炒菜和水饺。在面馆里吃饭的人也真是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物都会有,学生、外地打工的、附近本地的居民、外来务工者、老板、上班人士……都会来光顾,就为吃一口板面,心里猫爪久挠的念想。

有过吃板面的人,都会有共同的疑问,这汤锅里有没有放罂粟壳,这板面吃起来很容易上瘾。爱吃的都是口味比较重的主顾,清淡人士、不能吃辣的人士估计也不爱进来吃食。

现在的食物和生活条件,大部分人都口味比较重,这也是为什么川菜、湘菜馆能够蹿红天朝大江南北的原因。估计爱吃重口味,爱辛辣的我们,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口味的话,不用等老了以后基本上味觉也就会丧失,成天就为吃一口饭为了不饿肚子而已了,真的算得上是味同嚼蜡罢了。

那个时候,如果在吃的方面都没有追求,肠胃全坏掉了,也是醉了,人生完全的毫无意义鸟。

上学毕业的前几年,白天上班抽空去买房子办手续,基本上就没有做饭的时间,跑一天就累的跟狗一样。最能解饱的对胃口的就是家附近的板面了。当房子的事情终于搞定了之后,发现竟然连着吃了快一个月的板面了。

后来再吃的时候,就爱上了吃面馆里的牛肉面,原因是面条是手工擀的面,面条细,浸泡在汤里更加口感十足,配上生菜吃起来爽感十足。

个人不爱吃鸡蛋,只要两块钱的四块豆皮,最多再来个鸡肉丸子,让老板多来汤和辣子,几筷子下去,满嘴都是油光,再喝几口冰镇的可乐(必须是玻璃小瓶的),怎一个爽子了得。

不爱喝雪碧、七喜的原因是感觉更甜,就和喝甜腻的糖水一样。后来的山海关、北冰洋都不如可乐带劲,经过和盆友们的共同交流吃板面的经历,还是都认为可乐更带劲。

记得有次和同事去河东一家板面馆吃,东绕西绕找的这家,是新开的,不过看里面外面坐的人非常多,面馆的名字叫“板面王”,想着也不会太差。结果左等右等才到我们,还没有下筷子,光看汤水就感觉不好吃。

吃完第一口,辣没有辣味,油水不足,吃不出来厚重感,更别说时间年代感啦。马上就伤心肯定认为是我吃板面历史上,最难吃的一次,只吃了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觉得像是要吐了,我就第一个先撤了出来。

有了念想就一直牵挂,吃一回,管一个月。

想着吃,马上就能口水流一桌,对于吃货来说,和有没出息无关。



走,吃碗板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