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睢——那些來過睢縣的歷史名人

一、遊睢典故

遊睢——那些來過睢縣的歷史名人

曹丕為皇帝時期,陳琳的《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中記載:“遊睢渙者,學藻繢之彩”, 這裡說睢水、渙水之地,以善於出精美的絲綢而出名,凡遊睢渙者,亦受其感染,學其本地的作為。《陳留風俗傳》中指出“睢渙之間出文章”, “文章” 二字的本意是指“錦繡襄邑” 之“錦繡”。“出文章”、 “出人才”等是對“睢渙之間出文章”本意的延伸。杜甫有“藻繪憶遊睢”的詩句,形容文藻與睢上一樣豐富多彩,後以“遊睢”指遊宦至睢水之地。

二、睢之景觀

(一)睢州八景

遊睢——那些來過睢縣的歷史名人

睢州八景有李孟暘說、吳淇說和胡範說,三種說法共提到景緻14處,分別是首鄉春耕、襄臺夕照、恆山秋獵(恆山籠秀)、匡城晚牧、金鎖鐘聲、汴堤柳色、駝岡僧罄(駝嶺青蔥)、錦池漁榔(泮水澄波)、西湖漁歌、菊泉甘冽、乾明落照、李園修竹、王墅叢梅和興國迴風等。

(二)睢州之水

遊睢——那些來過睢縣的歷史名人

睢州之河:睢縣古有睢水、渙水流過。隋朝時,隋煬帝開大運河,經過睢縣,自此睢縣位於南北交流的大動脈之上。在大運河上,熙熙攘攘往來客,多少名人在此中。隋煬帝巡遊江南,李白,杜甫沿運河遊梁宋,南來北往的才子都從這裡經過。

遊睢——那些來過睢縣的歷史名人

睢州之湖:北宋時,襄邑(今睢縣舊有西湖,俗稱萬糧陂,與杭州西湖並行於世,蘇軾曾說“天下西湖三十六”,襄邑西湖便是其中之一,後湮廢。明朝,由於黃河數次氾濫,睢州城成為了水城,一直延續至今,名曰北湖,歷史上曾有多人到此遊覽、懷古。

(三)袁家山

遊睢——那些來過睢縣的歷史名人

袁家山是明朝兵部尚書袁可立致仕後所建,為還願建呂祖廟,為其私家園林,名曰陸園,又名小蓬萊。袁家山環水而建,是罕見的船型建築,猶如一艘戰船漂浮在水面之上。後來在袁家山有許多名人來此把酒言歡,登高懷古。明代有董其昌、王鐸、錢謙益、孫承澤、方以智、侯方域,清代有湯斌、宋犖、田蘭芳、張庚和黃舒昺等。

三、睢之過客

齊桓公:公元前655年,齊桓公在首止(今睢縣周堂鎮喬寨村)舉行會盟,魯、宋、陳、衛、許和曹等國參加,為周襄王順利繼承王位奠定了基礎。

孔子:孔子在匡城留下孔子游匡的故事(又說發生在河南長垣),並有“臨危不懼”成語傳世,留下“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的語錄,展示了孔子斯文在茲的自信。

遊睢——那些來過睢縣的歷史名人

秦始皇:據說,秦始皇東去泰山封禪,路過襄陵(宋襄公陵),夢見一隻鳳凰展翅欲飛,大臣們認為這裡是風水寶地,就在此置縣,從匡城將縣城遷於此,命名為襄邑。

遊睢——那些來過睢縣的歷史名人

鄒陽:西漢時,在睢水大堤上長著一種非常好看的花草,梁孝王與鄒陽、枚乘、司馬相如等一同前往觀看,在大家的集思廣益下,梁孝王想到了蓼草,將睢水河堤命名為蓼堤。

曹操:公元189年,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一路逃竄,欲回老家招兵買馬,在襄邑得到大財主衛茲的資助,曹操才得以起兵。

蘇軾:公元1094年 (紹聖元年)四月,蘇軾因“烏臺詩案”被牽連,被貶往嶺南(今廣東地區),路過睢縣,住進了乾明寺,喝了襄邑古釀,寫下《洞庭春色賦》和《中山松醪賦》。

陳與義:公元1117(政和七年),文學家陳與義入京待選官職,心情大好,路過襄邑,寫下“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的千古詩句。

王惲:元朝,文學家王惲路過睢州,寫下“馳傳北經梁孝苑,垂鞭東過宋襄城;徵人折盡隋堤柳,風捲枯蓬逐馬行”的名句。

董其昌:董其昌與睢州袁可立是同榜進士,並同出於一個師門,關係要好,董其昌曾到訪睢州,併為《睢陽人物誌》做序。

孔尚任:孔尚任為寫《桃花扇》曾到睢州走訪,並寫下“州是睢陽古郡名,張巡兩下涕沾纓;桑田變後常憂水,父老存來但說兵;泥沒舊京車馬道,風吹新第管絃聲;殘荷繞郭行難盡,抵過餘杭一半城”的詩句。

遊睢——那些來過睢縣的歷史名人

阮元: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清朝大學士,被稱為“一代文宗”的阮元,曾到睢州,並寫下《睢州秋懷》。

小結

“遊睢渙者,學藻繢之彩”,“遊睢”代表一種文化現象,歷史上這裡有“睢渙之間出文章”之說。曾有無數的名人遊睢、旅睢和宦睢等,在此不能一一列舉。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