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0-3歲兒童大腦神經網絡構建80%,3-6歲大腦神經網絡構建剩餘的20%。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小的時候,從他的行為習慣來看他今後的整個人生不是沒道理的。

我常覺得人生就是一個圓點,以中途對摺,小時候和年老時是對稱的,大部分的問題,都源於6歲前的教育。

所以,在孩子6歲前,幫他培養這5個能力,利於他的人格健全。

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自理能力

跪著的父母養不出站著的孩子。

我們經常能看見周圍有很多6、7歲大的孩子不會吃飯,不會穿衣甚至是刷牙,不是孩子有問題就是家長太“操心”。

代替孩子做雖然能減少孩子出錯的次數,但是失去的是孩子獨立自理的機會。

上次看到一個新聞,48歲的海歸待在家裡啃老,母親丁阿婆患尿毒症,不得已將他告上法庭,而海歸的說辭是誰讓她從小替我包辦一切,導致我現在什麼都不想做。

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而丁阿婆也後悔不該替他包辦一切,幫他想好了一切退路,導致他現在啥也不會。

本該有大好前途的碩士海歸,由於常年依賴母親的包辦,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巨嬰,誰之過?雙方都有,但更多在於母親。

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既然養不了孩子到老,就該早點讓他獨立。

每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背後,都會有個“狠心”父母。

在他第一次吃飯時,在他第一次去買東西,在他第一次做家務時,父母的“放手”才是對他今後人生的負責。

溝通能力

哈佛大學做了一個實驗,從上小學開始跟蹤觀察小孩。

發現從小溝通能力強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幾率高出50%。

人是社會屬性動物,不可能不跟人打交道,所以越不會溝通的孩子,越吃虧,越自卑。

溝通能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

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孩子最開始的溝通是與父母的溝通,向父母表達飢餓與寒冷,疼痛與開心等;再後來是與小朋友的溝通,分享玩具,分享悄悄話,最後就是與老師的溝通。

溝通能力強的孩子,人際關係好,情感表達能力強,不會壓抑自己,解決問題能力強。

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家卡耐基說:“一個職業人士成功因素75%靠溝通,25%靠天才和能力。從小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就是為孩子架起一座成功融入社會的橋樑,也是孩子獲得成功人生的必備條件。

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家長要做到:

1、固定的溝通時間

2、保護孩子的想象力

3、帶頭樹立好榜樣

4、不要打斷和敷衍

5、溝通時鼓勵孩子

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良好的生活習慣

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就不足以談掌控自己的人生。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證有一個健康生活的前提。

1、作息習慣規律

按時睡覺,按時早起,自己刷牙洗臉,吃飯,然後上學。

看似簡單,其實很少的孩子能夠做到,可見難度還是挺大的,需要家長的幫助,適當時候藉助外部工具,例如自律表。

2、文明禮貌

不做粗魯的動作,不說髒話,更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

見到長輩要主動打招呼,尊老愛幼,吃東西要先人後己。

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優力優磁性兒童自律表

3、有規則意識,不任性

李玫瑾說,孩子6歲前管不好,那以後也管不了。

沒有不任性的孩子,但是不代表它就是合理的,這需要家長幫助戒掉。

孩子犯錯時,必須讓他意識到錯誤,不是用一句“他還小”就打發了事,有規則意識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是個正直的人。

4、公眾場合不打擾別人

大部分熊孩子的特徵之一就是打擾別人,不顧別人的感受。

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在餐廳跑來跑去,亂按電梯,劃車等行為,統統都是侵害別人的利益。

這既是一種平常的生活習慣,更是一個人的品質。只有品質好的孩子才令人如沐春風。

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優力優磁性兒童自律表

良好的學習習慣

陶行知說,教育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

對於即將上小學的孩子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必不可少的。

經常看到很多家長為孩子的寫作業拖拉問題而頭疼不已,這就是學習習慣不好的體現。

孩子上課走神,寫作業慢,注意力不集中,書本亂丟等,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的,能學習好才怪。

小學的孩子成績不重要,但是學習習慣不好這問題就大了。

若是成績不好,學習習慣也不好,就容易有厭學情緒,興趣不高,後勁不足,更別說在初中追上來。

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優力優磁性兒童自律表

有句話說,小學重習慣,初中重態度,高中才重能力。

根據學習難度的梯度來規劃,最先擺在前面的就是學習習慣,最要養成的也是學習習慣。

而學習習慣包括:

  • 認真聽講、不開小差;
  • 整理書包、做筆記;
  • 按時寫作業;
  • 課前預習,課後檢查;
  • ......

習慣是長時間養成的,家長需要有意識地幫孩子提前養成。

自律能力

自律是習慣的一種,但我單獨拎出來講,可見其重要性。

自律的孩子才自由,自律的孩子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自律不代表他律,不是家長逼著孩子幹什麼,而是孩子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什麼時間段做什麼,在什麼時間休息等。

也是一種自我規劃能力。

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海清曾在微博中提到過她和兒子的這樣一組對話:

海清:陪你出去踢會兒球?

蛋妞:寫完作業。

海清:踢完球再寫?

蛋妞:寫不完。

海清:寫不完明天再寫。

蛋妞:明天還有明天的。

海清:請問哪裡來的這麼多作業,不可以好好玩玩嗎?

蛋妞:我在寫一個科幻小說……

所以,自律的孩子更能掌握自己的節奏,而不被別人帶亂,更加懂得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

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孩子的自律能力可以後天培養,例如利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引導孩子放好的自己物品,建立良好的作息時間。秩序敏感期的習慣養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幫助孩子認識時間,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讓他知道一分鐘內能做多少事。

將孩子的管理權還給孩子,而不是管孩子。尹建莉老師曾說過,最好的管是不管,想要孩子養成好習慣,就要讓他做自己的主人。

只有自由的孩子才能自律,不自由的孩子是他律,兩者有本質的差別,家長要相信孩子能管好自己。

孩子6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5個能力

優力優磁性兒童自律表

蒙特梭利說:沒有體驗過自由的人,不可能知道什麼是自律,一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決定孩子一生的是人格健全,所以,6歲前的這些能力一定要教孩子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