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全球頂尖製造企業攜帶新品首秀進博會 從這裡走向世界

  西有德國漢諾威,東有中國工博會,對工業裝備企業來說,每年到這兩大平臺首發新品已成慣例。如今,這樣的慣例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一批全球頂尖製造企業攜帶著代表當今最高水準的新品首秀進博會,從這裡走向世界。這兩天,記者輾轉裝備展區,尋求變化後面的答案。

  日本那智不二越,世界頂級機器人制造商,其每一次創新都引領著全球智能製造的新風向。兩個月前的第21屆中國工博會上,記者曾採訪過那智不二越(中國)公司副總經理劉曉兵。在昨天進博會現場,記者又碰到了他。這次,他身後的展臺足足有工博會的兩倍之大。“不僅僅是面積,你之前在各類展會上絕對看不到這麼全的產品系列,從汽車點焊、組裝機器人,到精密器件裝配的各種‘迷你’機器人,我們這次傾巢出動了。”劉曉兵略顯興奮地說。

  在他看來,進博會規格檔次之高、組織力之強、專業觀眾覆蓋範圍之廣,任何展會難以相比。專業展會,目標很明確就是自己的客戶圈子。但正因為此,也可能喪失一些跨界碰撞帶來的意想不到的機會。去年進博會六天展期,那智不二越收穫意向訂單超過5億元,絕大部分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客戶,這令那智不二越總部很“震驚”。為此,日本總部決定今年專門將兩款新品放在進博會全球首發。

  “看到那對‘雙胞胎’了嗎,在如此狹小的工位上一個工人都容不下,但這對‘小傢伙’卻能穿針引線,裝配最精密的電子元器件。”劉曉兵說,這樣的新品以前只能在德國漢諾威看到首發身影。圍在劉曉兵身旁側耳傾聽的,是一批來自中西部地區的政府採購團。“正是他們,去年把我們的產品訊息帶到了自己所在區域的企業。”

  全球行業前三的德國永恆力叉車,也在進博會上收穫了跨界碰撞的成果。16年前,永恆力叉車進入中國,在長三角等區域影響力日增,但在其他區域影響有限。“我們一直參加國內外各種物流和裝備行業展會,朋友圈始終打不開。”永恆力叉車江蘇公司總經理胡衛國坦言,去年首屆進博會也是想試試水,沒想到去年在中國的營收超過20%,最近的不少訂單還是首屆進博會上結識的客戶。

  如今,隨著土地人力成本上升,國內物流行業加速向智能化、無人化轉型。首屆進博會的效應,讓永恆力總部決定加快研發面向亞太的更高效智能產品——“Miniload料箱型堆垛機”,並在第二屆進博會上首發。“足足有25米高,是這次展會最高展品了。”胡衛國指著身旁這款車身寬度不到1.5米,最高可上升至近20米的龐然大物說。利用這款叉車,物流企業不僅可以縮小倉庫內貨架之間的距離,還可以向高度要空間,大幅提升倉儲空間利用率。

  “以前的客戶,多是專業物流企業。進博會為我們帶來了更多製造業、建築業,甚至是食品行業的新客戶。”胡衛國透露,幾天下來,這款新品的意向訂單已經上百個,不少還現場簽訂了合同。“我們已經向總部反饋,爭取加快實現這款產品的國內組裝,把成本降下來。”

  同樣在進博會嚐到甜頭的,還有有著72年曆史的西班牙老牌機床企業尼古拉斯克雷亞,自從去年參加首屆進博會後,便接到了80多家中國採購商的訂單。為此,今年總部把智能化升級後的FOX-50龍門加工中心,特地放到進博會首發。亞洲區總經理伊格納西奧說,“進博會的綜合影響力和採購商的採購能力是其它任何展會都難以相提並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