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月大的男童上吐下瀉 後來全家都中了招 注意!“諾如”病毒高發

富陽日報記者 周曉露 通訊員 詹超群

秋天來了,兒科門診又開始人頭攢動。記者從區婦保院兒科瞭解到,平日門診量在400人次左右,進入10月,門診量不斷增加,到了11月,更是突破500人次大關,11月4日達到590人次。可以說,11月份的兒科門診量比平時增加25%至50%。

“如果某段時間門診量快速增加,往往提示可能某種疾病進入流行季。”區婦保院兒科主任王陳裕說,最近嘔吐、腹瀉的兒童特別多,大多是輪狀病毒與諾如病毒引起的,而現在有了輪狀病毒疫苗,其發病趨勢明顯被遏制,因此諾如病毒成了兒童急性腸胃炎最常見原因。

18個月的男童生病,全家都中了招

上週,區婦保院兒科病區收治了一名18個月大的男童毛毛(化名),他出現了嘔吐、腹瀉、抽筋等症狀。毛毛家人說,兩天前,孩子毫無徵兆地開始嘔吐,當時他們帶孩子到醫院檢查,還配了一些藥回家。可是嘔吐並沒止住,還出現了腹瀉,家人不放心,又帶毛毛前往醫院複診,在途中毛毛還發生了抽筋情況。“哎,這小的還沒治好,我們大的也中了招,連到我家玩的侄子也開始上吐下瀉。”

考慮到毛毛是電解質紊亂引起的抽筋,王醫生將毛毛收入病區治療。王醫生說,綜合家人情況與檢查結果,毛毛很有可能是感染了諾如病毒。儘管諾如病毒的傳染性較強,但仍屬於自限性疾病,一般情況下無須特殊治療,即使不吃藥,大多1到3天就會好。“不是一出現嘔吐、腹瀉就需要跑醫院,可以先在家觀察病情,重點做好對症處理,包括降溫等。”

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如果孩子出現頻繁嘔吐,無法進食,或者伴有嚴重腹痛、腹瀉、尿量減少、持續高熱、大便帶血、精神萎靡等症狀,還是應該儘早就醫治療。

那麼,上吐下瀉的患兒需不需要禁食?王醫生說,一般無需禁食,相反要鼓勵孩子多吃,可選擇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物應以流質和半流質等易消化食物為主,如奶、米湯、粥等,奶粉中添加的核苷酸、膽鹼、牛磺酸,對增強寶寶抵抗力和恢復健康都有幫助。避免讓孩子食用易過敏的食物,如海鮮、堅果等。

“當孩子頻繁嘔吐時,可以考慮予以短時禁食處理,必要時到醫院吊針補液。”王陳裕說,不要讓患兒吃生冷、過硬、油炸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特別是生冷的東西不要吃。燉蘋果含有豐富的鞣酸蛋白,有一定吸附作用,有助於止瀉。

12月將進入諾如病毒感染的高發期

王醫生說,秋季急性胃腸炎常見的表現是嘔吐、噁心、腹瀉稀水樣便等,年長兒會表示有腹痛,部分表現為胃腸外症狀,如發熱、頭痛、四肢痠痛。經檢查排除了流行性感冒的兒童,也要當心諾如病毒感染。諾如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可發病,但高發期為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這也就意味著諾如病毒感染即將進入高發期。

那麼市民該如何進行防範?王醫生說,病人的糞便、嘔吐物是諾如病毒傳播的主要媒介,病毒可通過被汙染的食物和水傳播。如果用手接觸病人排洩物和嘔吐物後,未徹底洗淨,接觸到自己的食物也會引起汙染。另外,也可能通過與病人接觸而感染,如照顧病人或與其分享食物、共用餐具等。

因此,平時要讓孩子注意個人衛生、飲食衛生,勤洗手,多喝開水,蔬菜水果應完全清潔或去皮食用,食用燒熟煮透食物,病毒流行季節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等人員集中的地方。家長應正確處理嬰幼兒的糞便,定期清洗、消毒他們的玩具;保持學校、辦公室、食堂等場所的空氣流通、空氣新鮮、環境清潔。若家中有疑似諾如病毒的感染者,應居家隔離休息,食用容易消化、較為清淡的食物,且病癒後3天內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