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黃芪,益氣又補脾

黃芪(北芪)性溫味甘,可以補氣固表,是民間常見的補氣中藥,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稱它為“補藥之長”,民間也有“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說法。秋天人容易氣虛,經常用黃芪煎湯,或直接泡水喝,具有非常好的保健養生功效。

黃芪五大食療方,收效各不同

黃芪和人參一起用,對補元氣有很大的作用;

黃芪桂枝五物湯有助於補陽氣;

黃芪含有的微量元素對疏通人體血脈很有幫助。當脾胃有炎症時,它也能起到不錯的消炎作用。黃芪、白朮 防風這三種藥配伍益氣,補脾、還止汗;

當歸黃芪泡水喝補氣兼養血;

黃芪同人參、甘草使用能解除燥熱。


秋天吃黃芪,益氣又補脾


一個季節兩種人不宜吃黃芪

1.普通人春天不用黃芪

春天也是生髮的季節,此時人體正需要宣發,所以跟感冒時候不能喝黃芪粥一個道理,普通人在春天儘量也少吃黃芪,或者不吃黃芪。

2.感冒的人、經期女性不要用

感冒、生理期女性都不適宜吃黃芪,而且身體感受結實的人不適宜吃黃芪,黃芪適合氣虛脾溼的類型,這種人群身體一般都存在虛胖症狀,因此不符合這類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