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要敢於“撕破臉”,這2種心態必須具備

在不該講情面的時候,很多管理者礙於人情世故,拉不下臉面。結果往往造成,團隊成員之間表面和諧,實際卻經受不住任何挑戰。

管理者要敢於“撕破臉”,這2種心態必須具備

做管理時,應該具備的2種心態:

1、真正的仁慈是成長

下屬犯錯時,很多管理者只是溫和地說幾句,不會嚴格糾錯。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以下3點原因:

第一,性格軟弱、缺乏鍛鍊、缺乏自我加壓的意識;

第二,斤斤計較,不願因為團隊利益做惡人;

第三,管理常識欠缺,分不清“仁慈”與“老好人”的區別。

而這些管理者最該謹記的是:

在職場,管理者的仁義,是高標準、嚴要求地管理員工,幫助員工改正錯誤,獲得進步和成長。

因為,管理者的角色責任,決定其不能沉陷於個人利益與情緒,應該從集體組織的大局出發,做一個目標感強、有原則的人。

這樣做,雖然很有壓力,但這是必須付出的一種管理成本,也只有這樣,才能領導團隊,實現目標、成就大事。

管理者要敢於“撕破臉”,這2種心態必須具備

2、敢於事前提要求,事中監督、事後撤換

真正對工作負責的管理者,敢於做以下兩件事:

第一,事先對下屬提出明確的目標、標準、要求,敢於說狠話,明確告知違紀與完不成任務的後果

就像部隊長官,在作戰指揮下令時常說的一句話,“完不成任務,提頭來見”,決不含糊其詞。

當然了,管理不同於作戰,管理者的措辭是剛硬是柔軟,可因人、因時、因管理風格而定。

第二,敢於嚴格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題,及時照章處罰,以免積重難返

古話說“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管理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員工對制度的敬畏。

有些企業存在一些老問題,反覆出現,主要原因便是中低層幹部不願做“惡人”,該罰不罰。

這會導致,下屬既不敬畏制度規定,又不敬畏上級領導,管理就會失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