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

1939年,在青海省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西部音乐家王洛宾曾写下了委婉动听的草原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美妙的旋律穿越时空,弥漫在人民心中。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

十几年后,同样是在金银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许多年轻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我们追随时光的脚步,回到五十几年前,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专业的谢建源,在那里对着自己喜欢的姑娘骆继湘表白了。与其他恋人的甜蜜不同,谢建源的表白显得有些悲壮。

他说:“我所做的工作,可能对人的身体有影响,也可能也影响到将来,如果我们没有孩子,你还愿意吗?”

两天后,骆继湘给了他答复:“为了事业,即使没孩子我们也可以,原子弹就是我们的孩子!你就放心地干你的事吧。”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

几句质朴的话,却催人泪下。

而这段对话正是来自于青海省广播电视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制作的并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大力支持下的大型纪录片《代号221》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

原国营221厂,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这块神秘禁区,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纪录片《代号221》讲述的就是自1958年以来,我国第一代核工业人在青海金银滩草原上“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瞒名人”的那段重要历史。纪录片旨在“纪录和讴歌中国核工业的平凡英雄”,为我们挖掘了大历史、大背景下的感人细节。

在高原漫卷的云霭下,在绵延天际的草海中,我们看到了为我国核工业打下坚实基石的“隐姓埋名人”,他们平凡的英雄故事,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令人感动不已!

曾参与原221工厂建设的核工业高级工程师李宗兴,他正在给青海大学建筑系的学生讲解着防爆设计,至今看来仍精妙至极。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

从小生活在金银滩的“核二代”梁子,他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着属于“代号221”人自己的故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

曾参与铁路建设的老人刘喜斌回忆:当年他们一行人,不仅要面对“西伯利亚寒流”,还要在高寒缺氧的情况下搞建设,条件如此恶劣,却创造了高原奇迹——几百人用18个月时间修建了近40公里的铁路!

茫茫雪原上横亘的钢铁巨龙,就是他们用生命铸就的丰碑。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

原221基地总厂厂长王菁珩,当他重回原221厂房旧址,与老战友王俊卿共忆曾共事三十年的艰难岁月,三十年,甚至超过了彼此留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当往事涌上心头,珍贵友情感人至深。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

原221基地四分厂工人张瑞林,也许是最后一次和老友霍银臣相聚在青海湖边。兄弟二人曾在物资尤为匮乏的三年里,出湖捕鱼300多航次以保障供给。患难与共的情谊,写就了他们无悔的青春年华。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

退休后的吴继学,偶然找到了父亲吴景云生前留下的日记,父亲因工作繁忙鲜少与自己交流,而他在通过父亲的日记重溯父亲在金银滩几十年的生活轨迹。跨时空与父亲的对话,也让他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选择……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在这里诞生

纪录片《代号221》

以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

核工业研制基地“221”人身上发生的震撼人心

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主线

用心用情用力追寻挖掘“两弹一星”精神

讲述中国核工业发展历程中那惊天动地

可歌可泣的震撼故事和英雄人物

展现青海壮阔山川美景和新时代青海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