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历史文化资源及价值评定

历史文化资源及价值评定

历史建筑

1.清真寺

朱仙镇清真寺是河南省现存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之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装饰风格,具有多种职能作用的宗教活动场所,面积9000余平方米。它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扩建于明嘉靖10年(公元1531年),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重修,寺坐西向东,在中轴线上的建筑(现存)有前山门、碑楼、大殿、窑殿和后山门;两侧的建筑有南北厢房、沐浴室等。山门及大殿上方悬挂鎏金匾额五块,分别制于清乾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寺内的木雕、石雕、砖雕艺术精湛,面积较大,主体建筑的构件上布满雕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阿拉伯文、山水树木、花草鸟鱼。图案雕饰动静兼备、栩栩如生,细腻流畅,技艺高超。清代彩绘线条粗犷,手法纯熟,具有浓郁河南地方手法。大殿的透明鱼鳞窗独具风格。清真寺是汉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巧妙结合,是一座极其珍贵的建筑艺术宝库。

价值评定:

(1)清真寺是反映穆斯林进入中原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的缩影。

(2)清真寺精湛的雕刻技艺,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 清真寺集古代历史、力学、装饰、美学于一体,是清代地方伊斯兰教建筑的精品。

(4)清真寺蕴藏着十分宝贵的史学价值。

(5)清真寺具有宝贵的艺术价值。

(6)朱仙镇清真寺是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实物例证。

(7)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加强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综上,朱仙镇清真寺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伊斯兰文化价值,在中国宗教建筑之林别具一格,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宝库,是我国民族大融合,民族大团结的实物例证。

2.岳飞庙

岳飞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岳庙之一。岳飞庙居古镇的西北隅,运粮河西岸,面积为10565.28平方米。朱仙镇是岳飞建功立业之地,也是岳飞无奈班师之所,因而朱仙镇岳飞庙得以名扬四海,成为全国四大岳庙之一。朱仙镇岳飞庙始建于何时,不可考。经过历代扩建、修葺,岳飞庙得以保存至今。如今的岳飞庙,有各种殿房四十余间,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塑像完整、形态逼,已成为中原一带的旅游景点。这座岳飞庙坐北向南,山门前是五奸反剪双手赤上身铁跪像,走过五奸铁像是山门,进山门便是前院。前院为岳庙正殿,后院为寝殿,庙宇庞大,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十分壮观。岳飞大殿及卷棚,都是绿瓦盖顶,飞檐挑角,雕窗画栋。正殿与初殿主架都是木质结构,有十二根主柱。

价值评定:

(1)岳飞庙内现存的古建筑大殿,是明代所建,清朝时期经过多次修葺,保存至今。其建筑除保持中原风格外,吸收了南北建筑特色为一体。此外岳飞庙内还现存的岳飞夫妇青铜鎏金像,是国内罕见的珍奇国宝。

(2)岳飞庙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动力。

3.关帝庙

关帝庙座落在朱仙镇中心,岳飞庙东邻,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座北向南,占地二十多亩,山门外侧,两旁15米处树铁杆栖风旗杆一对,现已不存,山门外侧8米处有石狮子一对,站立两旁,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青石台阶、碧瓦盖顶,进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北面有东西厢房,院正中有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殿后60米有春秋楼,高18米,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东西有耳房等以上建筑大都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存有卷棚一座,石狮一对,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社。

价值评定:

(1)关帝庙是明清商业庙会兴起的集合地。

(2)关帝庙是朱仙镇鼎盛时期商业繁华的标志之一,对中国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孕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他也见证了近代朱仙镇的逐渐衰落。

(3)它所体现的信义精神,成为朱仙镇“商业兴镇”的动力。

(4)关帝庙内的古建筑,系清康熙年间山西众商户修建,其建筑除保持中原风格外,还吸收了南北建筑特色,其剔透精巧、绚丽多彩。木雕、砖雕、石雕、人称“三绝”是国内罕见的古建文物、珍奇瑰宝。

(5)关帝庙内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对河南乃至中国戏曲,文化活动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给后来的河南豫剧“祥符调”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研究中国古民间艺术、文化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4.西大街清真寺女学与寺南街清真寺女学

西大街清真寺女学西大街东侧,寺南街清真寺女学位于寺南街南侧,其建筑形式均为中原穆斯林风格建筑,均为一层建筑,西大街清真寺女学占地面积625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寺南街清真寺女学占地面积674平方米,建筑面积192平方米。清真寺女学是伊斯兰教徒修行和做礼拜之地,进入院中,就感觉心静自然,一切神圣不可亵渎,荡涤掉心里的一切尘埃。

价值评定:

(1)建筑形式为典型的穆斯林风格,檐下及梁架上的彩绘大部分采用花卉、几何图案,运用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达到富有伊斯兰特点的艺术效果。线条粗犷,朴素简洁,高雅明快,别具风格。

(2)不仅是传播伊斯兰文化,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加强汉民和穆斯林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体现着民族大融合,信仰自由的见证。

5.古民居

朱仙镇鼎盛时期户数4万多,人口30万人,大小街道72个,大量古民居保留了下来,主要分布在西大街、京货街和北兴隆街两侧,火神庙街也保存有一小部分,在镇域韩岗村也留有7处,共68处。目前保存完好的有刁家大院、马家大院、文家大院、桑家大院、贾家大院,主要为四合院清式建筑。

价值评定:

古民居整体建筑形式和局部构件雕刻精巧、绚丽多彩,对研究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古民居的原真性的保护将是对一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

传统街巷

商业的繁华、庙宇的众多,必然有一种直观的文化现象反映。而朱仙镇的36条街72个胡同的名字就是这种文化现象的折射和反映,目前朱仙镇的古街巷主要包括岳庙大街、西大街、京货--铜坊街。镇区中还有繁盛时期保留下来的杂货街、曲米街、油篓街、炮房街、估衣街、京货街等许多古街道名称。

1.西大街

西大街是古镇核心保护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古镇区中部,功能以传统的商业街为主,是镇区的重要的商业步行街道之一。总长度为600米。

西大街是传统的商业街,作为一条知名老街,连接着岳庙街和京货--铜坊街,走进街巷,眼观街旁成排古建筑,能亲身体会到朱仙镇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沿西大街从北往南,经过京货--铜坊街,为回族集居区,街区两旁商业活动繁盛,回汉民族文化交融在此,反映了当地民族多元文化的独特性。在此能切身感受到汉族文化和回族文化的融合。

价值评定:

(1)西大街是朱仙镇明清商业文化的代表。

(2)西大街是朱仙镇多元文化的代表,体现着城镇文脉和风貌格局。

(3)西大街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

(4)西大街是回汉民族大融合的重要见证,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岳庙大街

以岳飞庙、关帝庙和对面的广场为主要标志,这一带是朱仙镇经济文化活动最为繁盛的区域,逢当地传统节日,各地百姓纷纷聚集于此,热闹非凡。

3.京货--铜坊街以南为回族积聚区,街区两旁商业活动繁盛,回汉民族文化交融在此,反映了当地民族多元文化的独特性。

古文化遗址

1.运粮河故道

运粮河目前为城镇的自然生态和木版年画为主的历史文化展示区;运粮河上有大石桥历史比较悠久,为明朝所建,此外还有大桥和二桥。运粮河在镇区段长度为2.1千米,平均宽度30米。运粮河两侧还保留着朱仙镇传统尺度和建筑风貌,感受到中原古镇的昔日风韵。

价值评定:

运粮河是朱仙镇兴衰成败、历史变迁的见证。

2.启封故城遗址

启封故城遗址位于朱仙镇东南三公里的古城村,是春秋时代郑庄公所筑的一座著名的古城。启封城东城墙长1105米,西城墙965米,南城墙70米,北城墙长550米,周长3330米。现在还残存着西城墙北端100米左右的残垣,最高处距地面约7米,底宽30米。墙的夯土结构依然清晰可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宋代以前史书上所指的“开封城”均为“启封城”,后人为了与今日之开封区分,又称启封为“南开封”。

价值评定:

(1)启封故城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和研究价值

(2)城墙的夯土结构代表了特定时期的建筑技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3.岳飞点将台

绍兴十年,岳飞在朱仙镇大战金兀术。在镇西南三里许,有一土岗,青草茵茵,树木葱葱。据说,这就是岳飞当年的点将台。在点将台的南端,巍然矗立着两棵青松,枝繁叶茂,粗壮挺拔,虽历经风雨,却更加峥嵘。将台青松,由此得名。

4.青龙背古战场遗址

青龙背古战场遗址为明代时期文化遗址,古战场位于估衣街村委西部,开尉路以西至镇域边界,南起朱仙镇,北至估衣街村委地界,南北全长2.8公里,东西宽200米。据于当地老人介绍,近年来,经常发现人的尸骨和铁箭头、刀具等。

价值评定:

岳飞点将台和青龙背古战场遗址再现了战场场面的激烈,是岳武文化的典型代表,象征着正气凛然与威武不屈,反映了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勇往直前的勇气与毅力。同时还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古墓葬

1.郑氏祖茔

据史料推断,启封城为郑氏家族的实际发源地。最早有郑邴奉命建启封城,后来有记载的郑氏名人多祖居启封,1991年春台湾一郑氏代表团专门来豫寻根谒祖并立碑文。启(开)封作为中原郑氏的发祥地,其故城外西侧的墓区应为其郑氏先人的家族茔地,因此启(开)封才是郑氏祖根的所在。

价值评定:

1984年出土了北魏郑胡铭墓志砖,墓志反映了北魏统治者内部斗争、开封古城地埋历史沿革和荥阳郑氏祖茔问题。同时印证了“郑氏出开封”。因此郑氏祖茔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是郑氏起源和朱仙镇的历史的见证。

2.韩世忠墓

韩世忠墓位于韩岗北部,为方圆500米见方的大土岗,现状保存完好。韩世忠是与岳飞同时代的抗金将领,其妻梁红玉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是中国历史戏曲中的当红人物。

价值评定:

韩世忠墓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同时韩世忠精神更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勇气。

古石刻

1.新河碑记

该碑现存与政府院内,高2.4米,宽0.7米,厚0.26米,碑文详细记载了明清时期,贾鲁河给朱仙镇带来的繁荣及当时的河南巡抚李鹤年治理贾鲁河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庙岗泰山庙碑记

庙岗是朱仙镇东西三公里一个高耸的土岗,高五丈,当地村民在岗上建一二郎神庙,供奉二郎神,庙内现存两块古碑,分别是:清同治11年(1851年)和清光绪18年(1857年)重修该庙的碑刻,两块古碑已字迹斑驳,辩认困难,以两块石碑推断,此庙应在二百年前修建。

传统技艺

木板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长河中光辉夺目的一颗明珠,居全国五大年画之首,为国内外美术界所重视和敬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内容,多系人们所熟悉的历史戏剧、小说演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中的人物故事。并在2002年10月28日,首届国际木版年画研讨会暨全国木版年画六强大联展在朱仙镇开幕。朱仙镇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称号。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集体手工劳动的艺术结晶,是中原地区的优秀民间艺术,是中原文化的遗存,其价值主要有四点:

1.艺术价值:其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原劳动人民憨厚纯朴,热情豪放的性格和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学术价值:它选择的题材和塑造的人物多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和人们所喜爱与敬仰的英雄豪杰。这些都为研究我国历史学、文字学、民俗学、服饰演变、戏曲发展等提供了可观的史料。

3.收藏价值: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丰富内容和独特艺术形式在中国木版年画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极具收藏价值。

4.社会价值:发掘、抢救、保护朱仙镇年画,对河南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传统戏曲

豫剧祥符调——

朱仙镇是豫剧祥符调的主要发源地。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分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等流派。

朱仙镇戏班:公盛班的代表剧目有《阴门阵》、《芦花荡》、《伐子都》、《敬德打虎》、《铡美案》、《双凤山》、《罗章跪楼》、《豹头山》、《反阳河》等等。

朱仙镇古戏楼:关帝庙戏楼、岳庙戏楼、天后宫戏楼、鲁班庙戏楼、救苦庙戏楼、山西会馆戏楼、葛仙庙戏楼等。

价值评定:

1.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戏班和戏楼之多,反映了当时朱仙镇繁华的市井生活景象,豫剧祥符调的发扬光大更是对朱仙镇戏曲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2.具有重要的创造价值:反映了朱仙镇人民迸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戏曲的热爱。

3.具有重要的娱乐价值:通过观赏性、参与性活动,达到休闲、娱乐的满足,得到精神上的舒放和陶冶,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民俗(传统礼仪、节庆)

朱仙镇庙宇数量居全国之冠,因此什么神节、鬼节、庙会、道场等等,几乎月月都有。庙多庙会也多,朱仙镇古庙会、正月初七火神会、岳飞庙会、西泰山庙会、郎神庙会、瘟神庙会、土地庙会等。

价值评定:

1.庙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是净化心灵、关注生存、关爱生命的精神家园,是民间文化制作和消费的超级市场,是一种多元空间文化形态。

2.庙会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它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是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堪称是融合祭神、宗教、游乐、贸易、祈福、相亲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大舞台。

3.庙会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庙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早年敬神祈福、求子问药、祈雨免灾的精神寄托和美好愿望,集宗教信仰、商业集市于一体的文化节日。

4.庙会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可以了解的古代市井生活,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内涵,通过对它的观赏,可以感受深厚的民风民俗,感受朱仙镇的风土人情。

传统口头文学及其它

1.历史传说及典故

朱仙镇历史久远,发生在这里的名人典故不胜其数。

郑庄公启封建城;朱亥助信陵君“窃符救魏”;岳飞朱仙镇大捷;李自成朱仙镇大败明军等。

2.“老字号”

“老字号”是商业源远流长、生意辉煌的象征,每个“老字号”都是信誉至上,至使在民众中留有口碑。豆腐干“玉堂号”,有三百年历史:经营门神“年画”的有:“天义德”、“二合”、“老店”等四十多家;经营竹竿青酒的有:“西双泰”、“乾泰”、“晋泰涌”;经营糕点及甜酒的:“松盛长”等等。

价值评定:

(1)传说与典故的丰富是对朱仙镇商业繁华的象征,更是历史文化的反映,是对朱仙镇传统遗产继承和发扬。

(2)老字号更是体现的一种商业信义文化,体现了朱仙镇劳动人民的淳朴、勤劳民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