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韩城方言

韩城位于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之处,也是西北与华北的交界处,独特的区域位置使韩城自古就是诸侯国的屏障和朝代更迭时兵家必争之地,特有的地域风俗、长期的多民族融合使韩城形成了众多特有的文化现象,比如韩城的方言就是其中的代表。


公元前五世纪的魏长城,分开了秦国与魏国,也造就了两个不同风俗的区域,尽管现在韩城隶属陕西省,但现在韩城有许多风俗,包括方言跟关中地区相比都有很大差异,韩城的方言接近于山西语。1128年,韩城归于金的统治之下,1229年元占领韩城。女真人和蒙古人在韩城生活的数百年时间内,其中从1229年蒙古军占领韩城到1278年元统一全国近五十年的日子里,韩城一直是蒙古人屯兵纳粮的地方,所以韩城的方言里更多地保留了民族融合的印迹。下面我们讲两个小故事来帮助大家理解韩城的方言。
王状元的“方言诗”
有一年,状元王杰回乡探亲时,路遇古城长安观赏大雁塔,随行有一江南才子,请状元作诗。状元知他有刁难之意,因为在当时,清朝的状元基本上都出自江南,王杰是唯一一位北方状元,所以江南才子不服气。于是王杰说道:“作诗容易,但是我的诗没有人能够用笔记录下来。”那才子自以为满腹经纶,又写得一手好字,于是自告奋勇:“我就可以记下来。”王状元用韩城方言慢慢吟道:城南门外一摞砖,圪里圪摇戳破天; 下了一阵圪囊子雨,蔫蔫子日头晒不干。
当时,在场听得懂的人,都无不称好。那位自认为博学多艺的“才子”,却越听越糊涂,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最后只有干瞪眼,勉强笔录了几个字。原想炫耀于人,难为别人,不想却作茧自缚,套住了自己,当场丢了丑。

话说这位江南才子,在大雁塔时丢了丑,耿耿于怀,他狠狠下了一番工夫,立志要把韩城方言学通。从长安到韩城的几天里,他疯狂地学习关中方言。进入韩城时看见黄河如带,这位江南才子就说:“王状元,这到你的家乡了,请再作一首诗”,王状元听着微微颔首,觉得人家毕竟是远道客人,何况对方已是挨过一回打的人了,百般推谢。可那位“才子”执意要他答应,王状元被逼不过,只好再作一首方言诗,叫他笔录,也好让他捞回前次所丢的面子,再则,也免众人疑惑我“江郎才尽”,于是吟道:
远望黄河(huo)白(pei)##(pia)(远看黄河水白茫茫一片),
圪里圪弯到这(zhi)达(da)(拐了不知多少弯才流到这儿),
黑(he)地(ti)白(pei)忍流不净(qie)(黑夜白昼地流也流不尽),
哪达来(lei)下(ha)这(zhei)些些(xia)(从哪里来这么多水呢)?
在场的韩城人听后,称绝叫好,那位自称韩城方言通的江南“才子”,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他怎么也想不到王状元的方言诗,竟这么“神”,这么“怪”,又这么“妙”!他心悦诚服地认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