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談之色變!直呼:太重口味了!這種物件誰敢收藏

在西藏有一種重口味物件,受到部分收藏人的喜愛,乍一看平淡無奇甚至想要上手,但等到真正知道是什麼,讓人聽之色變......包括我個人同樣接受不了。

馬未都談之色變!直呼:太重口味了!這種物件誰敢收藏

臺灣作家林清玄先生曾經寫過一篇名為《人骨念珠》的文章,記錄了他與一位法師的對話,談及人生、哲理、生死、慈悲種種,其中人骨念珠即為嘎巴拉,藏語意為人骨製品。

馬未都談之色變!直呼:太重口味了!這種物件誰敢收藏

節選一小段內容:

每一粒念珠都是扁圓形,但不是非常的圓,大小也不全然相同,而且每一粒都是黑白相 雜,那是玉的念珠吧!可能本來是白的,因歲月的侵蝕改變了一部分的色澤,我心裡這樣想 著。
可是它為什麼是不規則的呢?是做玉的工匠手工不夠純熟,還是什麼原因?我心裡的一 些疑慮,竟使我注視那串念珠時,感到有一種未知的神秘。
"想知道這是什麼樣的念珠,是嗎?"法師似乎知道了我的心事,用慈祥的眼睛看著我。
我點點頭。
"這是人骨念珠,"法師說,"人骨念珠是密宗特有的念珠,密宗有許多法器是人的骨頭做的。”
"好好的念珠不用,為什麼要用人骨做念珠呢?”
法師微笑了,解釋說一般人的骨並不能做念珠,或者說沒有資格做念珠,在西蕆,只有喇嘛的骨才可以拿來做念珠。
"人骨念珠當然比一般的念珠更殊勝了,拿人骨做念珠,特別能讓人感覺到無常的迅速,修持得再好的喇嘛,他的身體也終於要衰敗終至死亡,使我們在數念珠的時候不敢懈怠。”


"另外,人骨念珠是由高僧的骨頭做成,格外有伏魔克邪的力量。尤其是做度亡法會的時候,人骨念珠有不可思意的力量,使亡者超度,使生者得安。”

……

馬未都談之色變!直呼:太重口味了!這種物件誰敢收藏

嘎巴拉,是專門用於密宗儀式的器具,一種“重口味”的法器,西藏一直有使用人骨製作器具的傳統,旨在令人常念生死無常,勿執念有形的存在。對嘎巴拉的信仰衍生了嘎巴拉念珠,用人頭骨製作的嘎巴拉念珠被認為具有強大的加持力。

馬未都談之色變!直呼:太重口味了!這種物件誰敢收藏

嘎巴拉碗

在西藏,喪葬風俗很獨特,通常不願意將遺骨留存於世的,採用天葬,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嘎巴拉呢?有三種特殊情況,主要是高僧才有資格:

1、當一位高僧功德圓滿之後,自願將自己的一部分遺蛻貢獻出來做成法器,以這種方式繼續為世間萬物祈福。

2、在藏族傳統觀念中,兒童未能成年就夭折和婦女難產死亡是很不吉利的,家屬將其遺骨捐獻出來做成法器,讓僧侶能夠持此唸誦經文,以此化解逝者的怨氣並消除逝者的罪孽。

3、異人之骨。喪葬師在處理屍體時偶爾會發現一些屍骨構造異於常人,通常這種情況也會被認為很不吉利,所以也會將其做成法器鎮壓。

馬未都談之色變!直呼:太重口味了!這種物件誰敢收藏

老的嘎巴拉佛珠,哪怕只是一片,也應該視為珍寶,對其敬畏,因為這是值得一生供奉頂禮的靈骨,這是喇嘛無盡的悲心和願力的化現,不是隨意讓人收藏把玩的東西,說實話太重口味了,在西藏僅作為法器,但現在有部分人進行收藏販賣,著實讓人受不了,手持人骨去談論包漿、油潤如何如何好,猶如佛法中的惡鬼面目可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