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中,在家長的眼中只有父母與子女的角色關係。這種單一的關係在施教過程中,並不是萬能公式,相反會導致家長在很多時候,難於管教孩子。

就拿讓孩子做事來說吧,你告訴孩子把客廳的垃圾筒倒掉,說了幾遍孩子都當做耳旁風,你肯定會火起。再如你讓孩子馬上去寫作業,提醒了幾遍,孩子仍然在那假裝沒聽見,你是不是也很惱火啊。

當我們突然發現,與孩子的溝通成為問題時,內心會產生一種煩躁感,在束手無策時只好採取一些極端手段,如打罵體罰,結果呢?孩子問題照舊不斷。面對滾刀肉一般的孩子,看來家長需要改變觀念和了,否則,你會始終感覺到面對孩子頭疼。

下面,我就給家長們講講“角色扮演法”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如果你感興趣就跟著我的節奏走吧。

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何為“角色扮演法”?

大家都看過影視劇吧?每一位演員,都在扮演著一種或幾種不同角色,有主角,有配角。那麼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和孩子其實也都在每天上演著情景劇。只不過,孩子常常是配角,主角都讓家長當了。

試想,對於孩子們來說,願意總當這配角來被動地跑龍套嗎?如果我們嘗試讓孩子當主角,看看會不會調動和激發孩子生活或學習的積極性呢?

比如有位媽媽意識到以往自己和孩子的角色關係出現問題,於是便決定嘗試讓女兒來當主角,她告訴孩子:“寶貝,明天你來扮演媽媽角色吧,你來安排家裡的事情,媽媽來配合你,好不好?”

姑娘一聽,特別高興,就說:“這個辦法好,明天我就學學你平時怎麼對待我,有你好瞧的。”

結果第二天,媽媽真就有苦難言了,因為女兒把平時媽媽的做法和態度都用上了,一天下來,媽媽方才感覺到,太為難孩子了,自己怎麼可以忽略孩子內心的感受呢。

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角色扮演法”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1、家庭倫理意義上的父母與子女角色關係。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意識形態裡,父母在子女面前有絕對主導權至今仍然大行其道,事實上對孩子看來,父母這種統治型的家庭地位,常常讓他們顯得特別霸道。

而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在孩子幼兒期、兒童期和少年期三個階段裡,分別有三個反抗期,即幼兒第一反抗期(2-4歲),兒童期第二反抗期(7-9歲),青春期第三反抗期(12-16歲)。家長不妨算一下,在孩子成人之前,如果你在家庭中的統治地位焉能不一波接一波地受到孩子的反抗?

也正是因為角色的單一性,導致家長育兒觀念出現問題,並且還意識不到,這才導致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尤其到了小學四五年級以後,家長便感覺管教孩子有心無力了。

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2、朋友型的角色關係。

對於朋友關係,家長一點都不陌生,你肯定會在生活中有不少朋友。你和朋友之間相處,是不是要講究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欣賞,禮尚往來啊?

而這種朋友式的關係恰可以應用在與孩子的相處之中,當孩子發現爸爸或媽媽有時就像自己的好朋友一樣,有什麼心理話都可以和他們講,而他們也喜歡聽,孩子找到這種感覺後,自然就願意把父母當成是好朋友來對待了。

事實上,只有部分家長能做到與孩子朋友式的關係,但絕大多數做不到,因為他們不具備這種觀念,自然也不可能和孩子之間扮演朋友型的角色關係。

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3、教練型的角色關係。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從開始學走路開始,家長就已經在扮演教練的角色,孩子小時家長內心充滿著喜悅感,那時對生命的敬畏之心還很足。但是隨著活動能力增強,不願意聽招呼時,家長心態就慢變了。

如果家長擁有教練的角色意識,認真去教孩子學習基本生活技能,每一種技能都有目標,有計劃,有標準,去耐心施教,肯定你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就會非常有耐心,而你的耐心往往決定著孩子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如此說來,你是否發現教練型的角色最是你缺乏的呢?

教練本身並不容易當,需要備課,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有讓孩子願意受教,才會願意跟著你學習。但是很多家長真不具備當孩子教練的資格和能力,因為大都不願意學習。

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4、玩伴型的角色關係。

若問孩子最喜歡什麼樣的父母,保證每一個孩子都喜歡會陪自己玩兒的父母。因為玩兒是孩子的天性,會玩兒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崇拜的,最容易建立信任關係的。

我曾經問過不少家長,你是否會和孩子玩兒?你能否說出多種遊戲名稱?你是否教過孩子游戲規則?你是否在玩兒中和孩子進行過比賽?很多家長都被問的直搖頭,說根本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家長所不知道的是,遊戲規則是孩子建立內心秩序感的最好方式,遊戲競賽是激發孩子上進心的有效形式呢。

父母不會做孩子的玩伴兒,會讓孩子感覺爸爸媽媽特別無趣,既然無趣,哪來的共同語言呢?於是孩子慢慢就不理會父母了,心理距離就這樣漸漸拉開了,直到進入青春期後,乾脆彼此沒話說。

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角色扮演法”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應用?

1、告知法。

在孩子四歲以前,由於理解能力還相對較弱,告知法並不適合應用。因此,需要靠家長主動來實施角色關係的扮演與協調。

但是到了孩子四周歲以後,語言理解能力明顯增強,就可以給孩子將上述幾種角色關係扮演方法,利用親子溝通的機會給孩子講清楚,必要時還可以進行角色演示,從而讓孩子真正理解,並進入角色的扮演體驗。

告知法一般都是實話實說,對於兒童或幼兒還可以用童話語言來表述,孩子就特別喜歡聽,也容易進入角色。但是到了小學五六年級,以及中學以後,就不需要刻意強調角色方法了,因為孩子已經能夠非常熟悉父母的角色風格變化。

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2、角色交換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希望別人能換位理解自己,而這恰為角色交換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為此,家長需要在實施角色扮演之前,要告訴孩子下面我們將會實施角色交換了,如你來扮演父母,我來扮演孩子,通過角色交換,讓孩子去體驗倫理角色、朋友角色、玩伴兒角色和教練角色。

通過角色交換,往往能夠讓孩子感受家庭民主氛圍,從而調動孩子生活的積極性。如孩子在學習中態度消極時,不妨讓孩子來扮演老師角色,家長扮演學生角色,當孩子進入角色後,家長只要稍稍做一些違反課堂紀律的小動作,孩子就會來管理課堂秩序,從而增強自覺聽課學習的意識。

角色交換法,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並且要保護良好的心態。否則,你會不由自主地迴歸到傳統的單一倫理中的父母與子女關係之中。幾次下來,就會讓你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因此,角色交換法最考驗家長的素質與修養。

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3、角色中止法。

在每一種角色扮演法中,家長需要牢牢記住,你所角色會有時效性。如做孩子玩伴角色時,遊戲玩耍到了結束時間,就必須要馬上告知孩子:“現在我們該結束遊戲了。請做好心理準備,接下來,我們要去寫作業學習了,媽媽將會做你的學習教練,要做好角色轉換喲。”

可以說,角色中止法,是讓孩子從慣性角色中及時停止的最有效方法。在現實家庭生活中,很多家長缺乏這方面的意識,當孩子正處在玩興濃的時候,突然就要求結束,並催促孩子馬上去寫作業,或者上課睡覺等,孩子肯定心裡特別不高興,馬上就鬧起了情緒。

角色中止法,對於家長自身要求也很高,不僅要會靈活應用,還得掌握好心態與結管理。如果你總是對孩子要求很高,對自己要求很低,會讓孩子逐漸不信服你,這就容易導致你在孩子心目中威信不斷降低,當你沒了威信時,孩子根本不會配合你扮演各種角色。

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4、家庭會總結法。

在親子關係中,聰明的父母總會不斷地做自我總結和調整,自我總結往往會充分利用家庭會議來進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爸爸或媽媽做主持人,提出會議的主題,圍繞主題展開交流與討論,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特別受父母的重視,從而能增強孩子家庭責任感呢。

在家庭會議中,家長必須要就最近幾天,或者一週,半個月以來,全家人在角色扮演中都做過哪些項目的體驗進行一個回顧總結。每一個人都要由主持人點評到位,再讓大家分別去評價別人做的如何。這樣一來,就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思維與表達的積極性,讓孩子參與家庭議事的權利得到落實。

在總結中,家長要切記,不要把矛盾總是指向孩子,否則,很容易變成孩子的批鬥會,一但這樣做,孩子以後保證不願意再參加這樣的家庭議事活動。

教育孩子頭疼的家長,不妨嘗試“角色扮演法”,會讓你有新感受

結束語:通過上面對“角色扮演法”的講解,我相信家長會發現原來家庭教育有豐富的內容,僅僅一個角色關係扮演就有很多講究。其實,家庭教育本就和學校教育一樣,有大量的內容,而我們今天所講的內容,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並且還是親子關係中最基礎的。良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在靈活多變的角色扮演中,極大地調動家庭成員的生活積極性,讓孩子熱愛生活,樂於參與生活,並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接受好習慣好品質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