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願,無從下手?3個基本原則確定大方向

“我這分數能上哪所大學?”這大概是每位考生在

高考志願填報時都很頭疼的一件事情了。

的確,我國的普通高校就有2600餘所,不同的專業數量約為500多種。面對如此龐大的數字,每年的高考志願填報也就成了一個複雜的問題。

今天,小編總結了三個原則,就像尺子和漏斗一樣,幫助你在海量的信息中確定大致的方向。經過不斷的篩選,高考志願填報的選擇將逐漸明朗。希望對2020年即將進行高考志願填報的考生有所幫助。

高考填志願,無從下手?3個基本原則確定大方向

01 選學校還是專業?當然是學校第一

在志願填報時,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學校和專業哪個優先級更高?我的回答很清楚,學校第一,專業其次。原則上優先是雙一流大學,然後是專業,以此類推。

為什麼要把學校放在第一位?

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在1996年擴大招生髮生了改變,在2018年,高考招生790萬人,超過一半的省份實際錄取率超過90%,在上海、江蘇等發達地區,包括海南、內蒙和其他相對不發達地區,考上大學已經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大學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

2018年,高校畢業生820萬人,歸國留學生51萬人,共871萬人。2018年城鎮新增勞動力1100萬人,新增勞動力80%是大學生,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佔一半左右。2019年,國家再次決定招收100萬名高職學生,今年的全國招生計劃可能等於或超過報考人數。

在大家都是大學生的背景下,那麼用人單位又怎麼選擇呢?設置一個畢業學校的標準,至少這是一個概率問題。此外,高考正變得越來越扁平化和簡單化。最後,在大學出口方面,大學畢業一般並不難,幾乎沒有淘汰率,所以我們要回頭看看進口,至少進口還是有一個明確的門檻。

不僅企業如此,各級政府也是如此。2018年,上海修訂落戶積分政策,允許清華大學的本科應屆畢業生可以直接在上海落戶,不再需要積分。注意,這項政策強調的是應屆大學畢業生,而不是碩士和博士。

這是為什麼呢?2018年,清華大學本科招生僅3600人,但研究生卻招了7400人。北京大學也是一樣,清華北大本科的“含金量”是最高的。根據石家莊2018年啟動的人才吸引計劃,985學校畢業的學生不僅可以享受落戶優惠,還可以無限制買房。政府還提供補貼,包括租房補貼、免費參觀景點補貼和免費乘坐地鐵補貼。

現在很多優秀高校在碩士招生中一半的生源都是“推免生”,不以國家研究生招生考試分數來錄取,和高考的自主招生類似。在一些著名的大學,一些專業幾乎100%都是“推免生”,社會考生會參加考試的機會都沒有。

高考填志願,無從下手?3個基本原則確定大方向

選學校時有哪些關鍵的尺子?

在學校的選擇上,雖然政府已經停止了985、211工程,但作為衡量學校水平的一項指標,短期內用人單位將堅持這兩個基本指標,未來可能會被雙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大學所取代。

前者雙一流大學實際上是原來的985+3新增加的大學,即新疆大學、鄭州大學和雲南大學,而後者實際上是原來的211大學加上25所新增加的大學。可見,雙一流是動態考核,5年是一個週期,有進也有出,這需要注意。

中國科學院大學很特殊,幾乎可以肯定,這所大學將在下一輪被列入雙一流大學的名單。在第四輪的學科評估中,這所新興大學的A+學科數量達到了18個,與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直接接近,遠遠超過了浙江大學。

也有一些非常獨特的新興的中外獨立合作學校,如寧波諾丁漢、上海紐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雖然不是211或985,但整體素質要高得多,發展前景也更好,值得特別考慮。

我想提醒的是一些985學校因為地域原因,性價比比較高。

第一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它不僅在中國的西北,也不在西安,而是在楊凌鎮。但這所學校是最早的一批985,比較之後許多擠進985的學校資歷更老,但其錄取分數只有211的水平,非常值得報考。

一般來說,西北東北地區的985高校的分數相對較低,但學校都很好,如蘭州大學。蘭州大學是當時西北地區兩所綜合性大學之一。後來,西北大學被撤銷並下放到陝西,蘭州大學就成為西北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重點大學。再例如,東北地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吉林大學,曾經聚集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和學者。

對於更多的考生來說,只能選擇當地一般的大學,這時,各大學相差不大,選擇發達地區好一點,比如上海,整體水平較高。另外,是需要選擇歷史長一點的。你應該知道,我國近60%的本科院校,歷史不到19年,都是擴招的產物。一般來說,大學還是注重文化積澱傳承的,歷史悠久的老本科院校,還是優先選擇。

02 專業,是不用太堅持的

就業專業不匹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尤其是對優秀人才而言,這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現象。馬雲學的是英語,百度的李彥宏的專業是圖書館,後來圖書館系招生困難,改成了信息管理,只有馬化騰學的是學計算機。

高考填志願,無從下手?3個基本原則確定大方向

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條跑道上都有成功的人,也有成功的機會,當然,我們每個人的能力資質是有限的,決定成功的,不是我們進入了哪條跑道,而是你的努力和意圖。

退休的財政部長樓繼偉原本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但這位研究生後來轉行學習經濟學,最後還不是很成功。

同樣,俞敏洪雖然表現出色,但他想去美國留學,卻因為美國拒籤而留在了中國。然而,俞敏洪不甘於平庸,從託福培訓開始,建立了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教育公司。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所學的並不會決定你的一生和事業,你是否能在這個行業中做到最好才決定了你的人生。

哪個專業就業好?

花無百日紅,沒有絕對的熱門專業。

每一個行業大概10年都有一個起落,有些行業都可能沒有了。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石化等能源行業的衰落,這一專業的人紛紛跳槽。一個學化工的班裡,只有一個人沒能成功轉行。但15年後,他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副總裁。10年前,石油化工行業非常火爆,但現在,石油化工行業再次進入了一個相對低谷。

同樣,當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中的一些人出國了,一些去了外國公司,一些去了政府機關,一些去了國有企業。許多學生不得不支付一筆錢來逃離國企。但現在恐怕完全相反了。這實際上是一個鐘擺效應。

03 地域,一個敏感關鍵的因素

注重地域,主要是兩方面因素。首先是個人發展。主要的原因是眼界、見世面的問題。在中國,沒有一個城市比北京和上海更發達,這裡也是優秀大學最集中的地方。你所看到的世面有多大,幾乎決定了你的認知和定位。

其次,這些地方往往是最有前途的。不像大多數美國學校都位於農村地區,我們最好的大學往往是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這顯然更方便,在未來就業等方面有更多的機會。對於當地的實習生來說是非常方便的。

另一方面,經濟越發達的地區,高等教育質量越高。例如,北京和上海的同等水平的高等教育比其他地方要高得多。同樣,江蘇等其他地方的大學往往比中西部地區的高。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其背後應該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總體差距和導致的綜合結果。

對於北京和上海的孩子來說,給你們一個忠告。你們見過這樣的世面了。你需要的是經驗歷練。最好離開當地的大學,你的收穫會更大,因為你缺少的不是眼界,是生活,是淬鍊,是磨練。

還有另一類城市值得考慮。這些是一些獨特的非省會城市,最典型的是廈門、青島、大連等。這些地方不僅經濟比省會發達,而且還有一所著名的大學,這是非常值得考慮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欽佩一個城市,那就是深圳。深圳目前沒有特別好的大學,這是一個弱點。但深圳顯然是中國的新大陸,充滿活力,無疑是未來20年中國發展最快、最有前途的城市。從個人發展機會的角度來看,深圳值得認真考慮。

從大學的角度來看,隨著大灣區的發展,大量的一流大學將不可避免的湧入深圳。事實上,即使是現在,許多一流的大學也在深圳設立了分校,發展迅速,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和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分校。2018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的錄取分數線超過了主校區的錄取分數線,創造了一個新紀錄,反映了人們對深圳的看好。

其實,高考分數已經給了我們最大的限制,三個原則卡下來,其實你可以考慮選擇的學校和專業都比較少,在平行志願者下,還有什麼難題呢?

瞭解更多高考志願填報信息請關注四川升學志願指導,考魚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