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半生緣》,剝離愛情的婚姻,“金玉其表,敗絮其中”

張愛玲《半生緣》,剝離愛情的婚姻,“金玉其表,敗絮其中”

文丨卿心君悅

張愛玲的《半生緣》出世於她與胡蘭成那段“曠世之戀”以後,歷經了感情滄海桑田的變故,讓張愛玲筆下的文字愈發深刻內斂,桑弧曾這樣評價過這部作品:“我覺得他(當時張愛玲筆名為梁京)的文章比以前來的疏朗,也來得醇厚……在思想感情上,他也顯出比以前沉著而安穩。

或許是那段讓她“低到塵埃裡”的感情,給予了她特殊的“成長”和轉變,雖依舊孤傲不可一世,但卻有歷盡千帆之後的別樣感觸,那時的張愛玲,文字似乎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託,也成了她躲避悲涼的一種保護色。

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作品《半生緣》,婚姻愛情悲劇的結局似乎早已註定,其中也不乏存有些許對現實婚姻愛情的感悟和警示。

張愛玲《半生緣》,剝離愛情的婚姻,“金玉其表,敗絮其中”

△《半生緣劇照》

婚姻愛情悲劇之一:沈世鈞與石翠芝,看似命運的安排,實則是命運的考驗

沈世鈞和石翠芝的結合,並不是因為愛情,從兩個人走到一起的經歷來看,像似命運的一種特殊安排,二人都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且直到結婚之時,對上一段感情仍舊念念不忘,這在結婚當晚二人的對話和心理描寫中一目瞭然:

“她(石翠竹)突然拉住他的衣服嗚咽起來,衝口而出地說:‘世鈞,怎麼辦,你也不喜歡我。我想過多少回了,要不是從前已經鬧過一次—待會人家說,怎麼老是退婚,成什麼話?現在來不及了吧,你說是不是來不及了?’”

而那時沈世鈞的想法:

“其實他自己心裡也和她一樣的茫茫無主。他覺得他們像兩個闖了禍的小孩。”

世鈞一直惦念著顧曼楨,在他看來,與曼楨的愛情“大概一個人一輩子只能有一回”,當時他並不瞭解曼楨突然消失(在戀愛中,曼楨被姐姐曼璐囚困,無法與世鈞聯繫)的實情,一心認為她移情別戀,所以才選擇聽從命運的安排,迎娶門當戶對的石翠芝。

而石翠芝一直深愛著許叔惠,也知道許叔惠對她的情誼,她一直覺得許叔惠的不主動源於自卑(家境差距),因此在感情上她始終保持著主動,因為深愛,所以甘心情願。但是她的主動換來的卻是許叔惠一次次的拒絕,她不知道如何跨越兩人之間隱形的鴻溝,直到最後彼此之間了無音訊,感情戛然而止。

在這種情況下,世鈞和翠芝走到了一起,其實二人都知道,彼此之間沒有感情,促成他們走到一起的因素許是命運的安排,許是遭遇的“惺惺相惜”,也可能是兩個“病人”之間想要互相取暖,度過餘生,但是兩座冰島,缺失愛情這座溝通的橋樑,相依相偎只會更加的冰涼。

最終,世鈞和石翠芝的婚姻在悔恨與遺憾中勉強維持。

有時看似的命運的安排,實則只是一場對婚姻愛情的考驗。想來,如果二人都經得住命運的“考驗”,堅持心中所愛,正如張愛玲在作品中說的:

“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那麼多年之後,世鈞與曼楨的重逢就不會只剩下那句:“我們回不去了”,而石翠芝與許叔惠也不會發生觸碰婚姻底線的曖昧。

張愛玲《半生緣》,剝離愛情的婚姻,“金玉其表,敗絮其中”

△《半生緣》劇照

婚姻愛情悲劇之二:許叔惠與石翠芝、儀娃,婚姻愛情有時像是一場賭注,但意氣之舉不可有

石翠芝與許叔惠原本兩情相悅,卻被門第之差生生隔斷,許叔惠沒有接受石翠芝的愛,一是因為石翠芝母親的輕視,二是因為內心的“自尊”。作品中對此情形的描述有很多,比如:

“石太太(石翠芝的母親)……這回又見到叔惠,就非常的看不起他,他向她鞠躬,她也好像沒看見似的。”

因此,許叔惠遠赴國外,在意氣之下毅然選擇了沒有愛情,但比石翠芝家更“闊”的女人儀娃,婚姻不是由愛情促成的,僅是為了維持或挽回心中的驕傲,如此的婚姻怎能幸福。婚後生活,兩人之間經常出現矛盾,一是叔惠不願讓儀娃再依靠家裡,他雖收入頗豐,卻無法承擔儀娃的日常開銷,二是儀娃“怕生孩子”想要節育,由此婚內生活中經常爭吵,最後選擇了離婚。

許叔惠回國後與石翠芝相遇,一切恍如隔世,在彼此心中都有虛度此生之感,多年壓抑的情感,在沉默中爆發……

想來,許叔惠當初若不意氣行事,也許結局就不會如作品中描繪的那般悲慘,更不會出現故事結尾處許叔惠的那句話:“我給你害的,彷彿這輩子只好吃這碗飯了(找個“闊”太太)……”

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實際上婚姻更應該是愛情的延續與昇華。當初許叔惠與石翠芝並非不能在一起,雖然因為石太太的因素婚姻未必一定會幸福,但至少不會留有遺憾,更不會因為意氣傷害了石翠芝、儀娃還有自己一生的幸福。

誠然,每一段婚姻愛情的開始,都無法預知結局,就像是賭一般,但意氣之舉只會讓這種不確切性充滿更多的危險,可能還會伴有著傷害。

張愛玲《半生緣》,剝離愛情的婚姻,“金玉其表,敗絮其中”

△《半生緣》劇照

婚姻愛情悲劇之三:顧曼璐與祝鴻才,脫離愛情追求婚姻中的安穩長久,很容易兩空。

顧曼璐當初為了家庭,無奈之下選擇做了“舞女”,期間認識了大“主顧”的跟班祝鴻才,當時祝鴻才並不像後來那麼有錢,在他還沒有發達之前二人走到了一起,當時的曼璐選擇祝鴻才有多方面原因:

  • 母親的催促
  • 怕自身的名聲影響妹妹的婚姻
  • 想要一份安穩的生活

其中或許最後一點才是最主要的。二人對這段婚姻都存有一定的不滿意與不甘心,曼璐覺得祝鴻才並不像她認識的其他主顧那麼有錢,但卻是唯一能夠接受她的人(自己深愛的張豫瑾因舞女身份,早已沒有可能),而祝鴻才覺得曼璐曾經擁有的“名氣”及姿色不可能嫁給自己,但真要結婚時,又對曼璐的舞女身份有著介懷。

二人的結合更多的是各取所需,婚姻中沒有愛情來維繫,本就存有很大的風險。後來,在祝鴻才發跡以後,對顧曼璐愈發厭棄,而曼璐為了維持表面安穩的生活,不得不犧牲妹妹顧曼禎的幸福,來滿足祝鴻才的慾望:

“以後我聽你的話,不出去,不過有一個條件……二妹(顧曼禎)怎麼越來越漂亮了?”

除此之外,曼璐也有讓妹妹曼楨代孕的私心(她覺得自己的妹妹更好掌控)。

最終顧曼璐並沒有得到想要的安穩長久的生活,還傷害了曾經深愛甘願為之犧牲的家人(曼璐當舞女是為了維持家庭生計,當時顧家沒有生活來源)。想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曼璐的一些選擇是無奈之舉,但後來若不自暴自棄輕率的選擇祝鴻才,未必不會有獲取幸福生活的可能,至少不會如結局那般含“恨”離世,即便有些悲劇已無法改變,但也不該傷害他人。

婚姻生活中的安穩,源於感情的和睦,不以感情為基礎的婚姻,所謂的安穩與長久,幸福與安定都是一紙空談。

張愛玲《半生緣》,剝離愛情的婚姻,“金玉其表,敗絮其中”

△《半生緣》劇照

婚姻愛情悲劇之四:顧曼楨與祝鴻才,勉強、將錯就錯的婚姻,只會導致一錯再錯的悲劇

當初顧曼禎之所以與沈世鈞失聯,是因為被顧曼璐囚禁在祝家,曼璐為的是投丈夫所好,保住早已名存實亡的婚姻及安穩的生活。曼楨生下祝鴻才的孩子之後,在醫院乘機逃離了姐姐和祝鴻才的掌控(囚禁,與世鈞失聯一年後),尋找沈世鈞時得知,他早已與石翠芝結婚,曼楨在多重打擊下,獨自生活,後來得知姐姐曼璐的死訊,懷揣著對世鈞的“恨”以及對孩子的擔憂(祝鴻才前妻的孩子被傭人虐待,擔心自己孩子的生活狀況),回到祝家,嫁給了祝鴻才,作品中對此描述到:

“莫非她已經改變初衷,準備為了孩子的幸福犧牲自己,和鴻才結婚。”

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她明知道這樣做並不正確,但依舊執意將錯就錯,悲劇的產生也是一種必然(與祝鴻才生活壓抑,孩子在這種環境中也不幸福)。後來顧曼禎費盡周折拿到孩子的撫養權,與祝鴻才離婚,並欠下一大筆債(打官司的相關花費)。

想來當初,即便曼楨與沈世鈞因為種種外在因素無法在一起,但不選擇將錯就錯,就不會一錯再錯,至少不會出現作品中的悲劇,悲痛的程度也不會如此之深。有過悲痛的經歷,錯失一段婚姻,在這時更應該對自己以後的生活負責,面對婚姻選擇時,就更應該慎重,沒有愛情的婚姻,怎能療愈內心的創傷,擁有幸福的生活。

張愛玲在作品中說道:“夫妻倆共同生活,如果有一個人覺得痛苦的話,其他的一個人也不可能得到幸福的”,缺少愛情的婚姻,即便一方願意將就或滿於現狀,但另一方未必也是如此,婚姻不幸福的幾率和出現風險的可能性都會很大。

作品中的四段悲劇,有時代背景的壓迫,也有個人選擇的促成,其中存在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仍舊值得借鑑與警示。在張愛玲的《色戒》中有這樣一段話:“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然而郭鳳和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還是相愛的”,幸福與否,並非註定,全靠自己。

張愛玲《半生緣》,剝離愛情的婚姻,“金玉其表,敗絮其中”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高級心理健康指導師,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溫暖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