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為何賤賣阿拉斯加?清政府出力最大,為何不高價賣給清政府?

用戶3708573184


沙俄為何賤賣阿拉斯加?


沙俄在1853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軍隊傷亡40萬人以上,國庫支出了8億盧布的積蓄來打仗,戰爭結束後,沙俄的國際地位還一落千丈。

這直接影響到了沙俄對遠東以及阿拉斯加的控制,由於在戰爭中沙俄得罪了英國,因此與英屬加拿大相鄰的阿拉斯加便變得極不安全。當時英軍在加拿大的常備軍團有8000人之多,而沙俄在阿拉斯加的常駐人口一共才800人,實力對比之懸殊不言而喻。

於是乎,捨棄阿拉斯加便成為了沙俄的一個方案。

為何不高價賣給清政府?

幾乎在沙俄克里米亞戰爭失敗之際,英法在遠東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在遠東的軍事力量開始對清朝關外的地方當局進行武力訛詐。

沙俄當時相較於阿拉斯加,在黑龍江流域的軍事實力雖然強些,但是也只不過是幾千武裝而已,但是可惜的是關外的清朝將軍們卻束手無策,屢屢喪屍先機,而清政府的中央朝廷也顯然沒有注意到來自東北的威脅。

於是乎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軍隊雖然沒有赤膊上陣,但是卻取得了最大的收益——領土。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約60萬平方公里土地割給了沙俄;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又將烏蘇里江以東40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給沙俄。

於是在1860年前後在遠東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在沙俄力量有限的前提下是南下接受上百萬平方公里氣候相對暖和的豐腴之地呢?還是死守那幾乎不可能守住的苦寒之地阿拉斯加?


穩定獲利才是王道


我們知道,自16世紀沙俄跨過烏拉爾山開始向西伯利亞進軍起,短短300年的時間其便鯨吞了上千萬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亞,其中一部分沙俄僱傭軍和武裝移民還跨過了白令海峽,控制了阿拉斯加,一部分沙俄前鋒甚至進抵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

到1850年前後,沙俄在遠東的實力幾乎達到了頂峰,其也成為了地跨歐亞美的大帝國,地球大陸的最北邊幾乎都是沙俄的天下。

然而如日中天的沙俄卻在1853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軍隊傷亡40萬人以上,國庫支出了8億盧布的積蓄來打仗,戰爭結束後,沙俄的國際地位還一落千丈。

而這直接影響到了沙俄對遠東以及阿拉斯加的控制,由於在戰爭中沙俄得罪了英國,因此與英屬加拿大相鄰的阿拉斯加便變得極不安全。當時英軍在加拿大的常備軍團有8000人之多,而沙俄在阿拉斯加的常駐人口一共才800人,實力對比之懸殊不言而喻

於是乎,捨棄阿拉斯加便成為了沙俄的一個方案,但畢竟是不小的一塊領土,就這麼扔了似乎很可惜。正在沙俄搖擺不定之時,一個堪稱白痴的清政府送上了門來。

幾乎在沙俄克里米亞戰爭失敗之際,英法在遠東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在遠東的軍事力量開始對清朝關外的地方當局進行武力訛詐。

沙俄當時相較於阿拉斯加,在黑龍江流域的軍事實力雖然強些,但是也只不過是幾千武裝而已,但是可惜的是關外的清朝將軍們卻束手無策,屢屢喪屍先機,而清政府的中央朝廷也顯然沒有注意到來自東北的威脅。

於是乎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軍隊雖然沒有赤膊上陣,但是卻取得了最大的收益——領土。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約60萬平方公里土地割給了沙俄;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又將烏蘇里江以東40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給沙俄。

於是在1860年前後在遠東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在沙俄力量有限的前提下是南下接受上百萬平方公里氣候相對暖和的豐腴之地呢?還是死守那幾乎不可能守住的苦寒之地阿拉斯加?

相信任何一個理智的人都會選擇前者,因為當時的阿拉斯加的金礦等資源還遠沒有被發現,而為了止損,沙俄則以低價將阿拉斯加出賣給了美國,至少還賺了一筆盧布。俄國賣掉阿拉斯加,最重要的一點考慮是要引進一個除英國以外的大國佔領阿拉斯加,阻擋住英國通過阿拉斯加染指亞洲的西伯利亞。而當時情況下,能夠扛得住英國,有膽量跟英國抗衡的只有美國了。

而大清根本不在考慮範圍內,因為大清自己的領土都守不住,更何況買了阿拉斯加,那更是守不住了,所以即使給大清,大清也不會買。在當時大清的心目中連新疆都是不毛之地,更何況是遙遠寒冷的阿拉斯加了。

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國務卿施華德,既出於看好阿拉斯加的潛在價值,又出於對俄國的信任,主動提出買阿拉斯加。

美國於是花了720萬美元買下了阿拉斯加。俄國很滿意,覺得賺了。施華德也很滿意,也覺得賺了。可是美國人都嘲笑施華德,稱阿拉斯加為“施華德的冰箱”。可見在當時,除了施華德這樣有遠見的人之外,大多數人都不看好阿拉斯加的價值。

然而隨著阿拉斯加金礦的發現,特別是石油的發現,這塊土地的重要性越來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阿拉斯加戰略及經濟的關係,美國政府將阿拉斯加升格為美國的第49個州。

現在看來,美國買阿拉斯加那真是撿了大便宜了,但是當時情況下,美國買了阿拉斯加,很多國家是鄙視的,認為美國人傻錢多。但是,現在看,阿拉斯加豈是用錢能買來的?

從宏觀和長遠來看,19世紀60年代的這些領土易主,沙俄是贏家,美國也是贏家,而最大的輸家則是清政府,百萬平方公里未開發的廣袤領土幾乎是拱手讓與他人,既影響了當時也影響了後世,可謂一大失招!


翊佳南紅


當時的清政府連自己的國土都保護不了,買那些海外土地又怎麼能保護得了呢?



甭歪嫑孬


通讀那一段歷史你就知道,清政府是當時被侵略的對象,看中土地的沙俄怎麼可能會把辛苦佔領的土地賣給被侵略的對象呢。


仙女村獵人


當年的價格,何言賤賣?那時價位了得!

當年的沙皇,將阿拉斯加當成防火牆!拉加拿大強鄰作盾牌!防止禍水禍害!亦算得國家戰略的下策!

滿清政府為什麼賣力?其實,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用戶7518564910296朱


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始終作為一個世界級人口大國,其擴張性極低。每個朝代的皇帝都希望歌舞昇平,再加上攘外必先安內的理念,統制階層大部分精力是對內(自家人)及盡手段,對外的土地需求慾望比較低,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知足常樂吧。

清朝在我國曆史上的擴張性算得上是比較高的,但經過對內治理的所謂盛世之後,也就進入了所謂的守業狀態,直到沒落。在那個年代你讓清朝的皇帝買阿拉斯加,自己都已經被人扒了一層皮了(祖上的基業都守不住),怎麼還可能買地啊,還那麼遠。。。

說實話,就是當時人家白送給清朝,它都未必敢收,畢竟連俄羅斯都不好管才賣掉的飛地,它要絞盡腦汁的考慮怎麼去管,說不定又要派個公主去和親了。。。


LEON視覺


當時的沙俄帝國,國內經濟低迷,至於說賣阿拉斯加,那也是逼不得已,相信各位已經驚訝不已,什麼,戰鬥民族也會被別人逼?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因為一紙條約,原屬於毛熊(俄國)的阿拉斯加及其阿留申群島被鷹醬(美國)以720萬美刀的超低價購得。

當然,威脅不是來自於美國,而是英國,當時俄國因克里米亞與英國掐架,害怕掐不贏,失去阿拉斯加,於是動了小心思“與其被英國奪取,倒不如做一個順水人情,直接給美國也不好,還是假裝收一點錢唄”這正中鷹醬的下懷,鷹醬此時忙於擴張,奈何加拿大隸屬於英國殖民地,而把阿拉斯加給他,那160餘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不要白不要,當然,俄國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真所謂熊狗相爭,鷹醬得利



專業治噴子007


阿拉斯加油氣蘊藏量豐富,又是著名的富饒漁場之一,擁有一些世界級的漁港,林木業和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阿拉斯加這麼大一個寶貝,當年俄羅斯為什麼區區720萬美元就賣給了美國,做了這麼一筆血虧的買賣呢?今天不如來了解一下阿拉斯加的發展史,當年的情況可不是現在這樣的。

阿拉斯加在世界地圖上非常顯眼——面積900多萬平方公里的美國,阿拉斯加獨佔了其中的170多萬。這麼大的一塊美國領土,偏偏還是一塊飛地。和加里寧格勒州、維米嶺這樣的飛地領土比起來,阿拉斯加的個頭大得嚇人。

儘管是飛地,阿拉斯加對美國的重要性卻很高。作為北冰洋與太平洋的連接點、美洲最靠近歐亞大陸的陸地,這裡是美國監視歐亞動向的前哨陣地。這裡還盛產優質的鱈魚和三文魚,各種資源充足,是美國的“資源庫”。

今天的文章我們將走進這個地處北極的“不毛之地”——阿拉斯加。

最後的邊疆

阿拉斯加的歷史就是人類發現並適應這個特殊的地理環境的歷史。從人類踏上這塊土地開始,它就一直對生活在此的人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阿拉斯加盡逍遙

約在15000年前的冰川期,地球表面大多被冰雪覆蓋。今天沉沒在洋底的大片陸地當時是屹立於海平面以上的,其中一塊就連接著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地區。人類學家相信多數阿拉斯加原住民是從西伯利亞東進北美的遊牧獵人。

雖然白令路橋並不是

古代進入北美的唯一通道

但卻是最早的一個

由於氣候寒冷、交通不便,阿拉斯加的獵人們和外界幾乎沒有什麼聯繫,外界的文明成果很難對這裡造成什麼影響。連阿拉斯加的發現,也是非常晚近的事情。

阿拉斯加原住民

圖為因紐皮雅特人,1906年

1741年6月,丹麥探險家維塔斯·白令率領一批俄國水手,從西伯利亞出發向東探險,希望能找到亞洲與美洲的連接點。阿拉斯加這才被發現,在人類的地理拼圖上補上了一大塊。

可愛的探險家白令

該減肥了

由於阿拉斯加是最後一塊被發現的非南極地區,所以這裡也被美國人稱為是The Last Frontier(最後的邊疆)。

當西歐人在美洲開疆拓土之時

東歐的俄國人則從另一個方向

向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擴張

為了紀念這個第一次到達此地區的人,人們把這片當時未命名的海域命名為“白令海”。

發現阿拉斯加以後

可愛的白令在探險途中與世長辭

圖為 描繪白令及其考察隊

1741年在阿留申群島遭遇風浪的畫作

僅僅四年後,俄國獵人就在阿留申群島建立了穩固的狩獵基地,俄國的阿拉斯加殖民史就此發端。緊隨其後的是英國、西班牙和美國的探險家,他們都設法在此挖掘新的資源。但阿拉斯加實在太冷,其他國家的殖民者往往水土不服。真正留下來對阿拉斯加有重大影響的還是俄國人。

相比嚴寒的北部

阿拉斯加不那麼寒冷的南部

如阿拉斯加半島和阿留申

更適合作為殖民點

1784年,俄國人在科迪亞克島(Kodiak)建立了第一個永久定居點。到1799年為止,他們的觸角一直向東延伸,直到東南海岸的錫特卡(Sitka)。為了進一步擴大殖民地利益,俄國於1799年開設美洲公司,對當地居民實行殖民統治。

一路向東

不過俄國政府從未採取過任何措施要把阿拉斯加變為國家領土,阿拉斯加一直是俄羅斯臣民的領地。這種領土所有權形式在十八、十九世紀是常見的現象,如東印度公司、哈德遜灣公司等等,其中一些公司富可敵國。

第一個永久定居點

儘管在名義上不算是沙俄的領土,但在事實上,加上美洲公司的沙俄帝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地跨歐亞美三洲的超級大帝國。這樣龐大的國土規模,在當時的殖民列強中,也算是能排得上號了。

環北冰洋的兩大帝國

一筆鉅虧的買賣

俄國人天生是寒帶的民族,對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大舉開發,正是他們術業專攻的方向。但是創業容易守業難,俄國人很快就在此遇到了守業的困難。

俄羅斯美洲公司一開始主要經營的是毛皮貿易,這些俄國後裔在阿拉斯加的土地上不斷生息繁衍壯大。

19世紀20年代歐洲戰爭爆發後,俄國疲於應戰,無暇旁顧,對阿拉斯加的控制力度大減。其他國家的捕鯨人和皮毛商見機紛紛遷至這塊俄屬地域,搶奪俄國人的利益。

19世紀的皮毛商人

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沙俄被英法聯軍擊敗,損失慘重。新登基的亞歷山大二世對英法的強大心有餘悸,萌生了放棄阿拉斯加的想法。

阿拉斯加正好緊挨著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很難守住。若是英國人以此為跳板進攻俄國本土,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其實從加拿大陸上打到阿拉斯加

也是很困難的

所以,不如把它賣了,換幾個錢不說,還可以借他人之手阻擋英國人對俄本土的威脅。

但是買家並不好找,沙皇花了很久物色下家卻也沒有結果。

首先,這個賣家得出得起這錢,畢竟阿拉斯加這麼大一塊領土,即使賤賣也是很大一筆錢。小國很顯然沒有這個經濟實力下手。

其次,沙俄自從崛起以來,吃相就不好看,在國際上有了言而無信、強買強賣的壞形象。若非能壓它一頭的強龍,誰也不敢跟它做生意。

最後一點,當時世界各國的政治精英們,都對阿拉斯加不感興趣,理由和沙皇嫌棄它的一樣——就一片凍土,我要它作甚?

沙皇大大宣佈要拍賣這隻大冰塊

有誰要買?

然而,該來的還是會來。不久,一樁史上最大手筆而又最搞笑的買賣誕生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西歐列強打算趁機支持南方以肢解新生的美國。林肯總統認為以合眾國一國之力獨木難支,於是向西歐列強的仇人——沙皇俄國求助。

沙皇也想報克里米亞戰爭一箭之仇,於是派出了艦隊遠道而來開進紐約港,為聯邦政府站臺。北方軍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機會,並最終贏下了戰爭。

南北戰爭組圖

俄國在戰爭中一炮未發,但光是興師動眾地讓艦隊繞到美國,也需要一筆巨大的開支。已經民窮財盡的沙俄財政更加緊縮,難以為繼。出售阿拉斯加領土的問題又一次被提上了日程,買家鎖定為美國。

遠交近攻是也

由於聯邦政府在戰爭期間得到了俄國的幫助,只能選擇接盤阿拉斯加。而且為了彰顯新生美國的實力,他們還給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西華德開出了一個令沙皇十分滿意的價格:720萬美元。1867年,星條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領土上升起了。

購買現場

按照美元對黃金的購買力折算,這筆錢今天相當於4.6億美元。對於認為阿拉斯加毫無價值的俄國人來說,這個價格相當可以接受了。但反過來,西華德卻由於做了這麼一筆買賣,在美國國內被罵得狗血淋頭。

用於支付阿拉斯加的720萬美元支票

不過,這位大方的國務卿沒有被民間的質疑聲嚇到,他在一次講話中聲明:“現在我把它買下來,可能確實沒什麼用。但也許若干年以後,我們的子孫會因為買到這塊地而從中得到好處。”

後來的故事則證明,西華德的預言是對的。

西華德同志睿智的表情

虧本變血賺

美國買進阿拉斯加以後,很快發現了這裡的漁業資源。鮭魚捕釣加工業從美國人入駐開始,逐漸成為了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到1900年,在整個阿拉斯加地區已建有50多家鮭魚罐頭廠。

很大一隻,恩

從1897年開始,人們在阿拉斯加又逐漸發現金礦,隨後又發現了豐富的石油。毫無價值的凍土變成了一塊人人豔羨的資源熱土。俄國人這時候才意識到這筆買賣做得有多不值,大呼上當。

奔赴阿拉斯加淘金的人們

(為什麼感覺像我國登山旅遊..)

但在隨後的數十年裡,遙遠的美國聯邦政府一直忙於應付經濟大蕭條和歐洲戰爭的內憂外患,無暇顧及這片遙遠的領土。唯有1941年對日宣戰後,聯邦政府才突然意識到了阿拉斯加的戰略地位。

如果日本拿下阿拉斯加

蘇聯會不會忍不住下手?

1943年日本侵略阿留申群島,當時約有140,000軍隊駐紮阿拉斯加,隨即發生的阿留申戰役,成為繼美國南北戰爭以來發生在美國本土上的第一場戰役。美國甚至丟了兩個不起眼的“小島”。

島上的美軍

正是戰爭,給阿拉斯加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二戰期間為了軍隊補給和輸送兵力,美國人從加拿大到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之間修建了一條1523英里長的砂石公路。至今這條公路仍是阿拉斯加州與美國其它州聯繫的唯一陸路通道。公路大大加強了阿拉斯加和美國本土的聯繫,推動了此地的經濟發展。

陸路前往阿拉斯加的話

肯定是要穿過加拿大了

經濟上的進步,讓阿拉斯加人開始有能量思考自己的名分問題。從阿拉斯加剛加入美國領土時起,許多居民就希望在此立州,但美國自1912年以來就再未成立新州,國會最初也不太願意理會這塊面積廣大、人口稀少的領土上居民的要求。但阿拉斯加人從未放棄,終於在1958年6月30日,國會通過了阿拉斯加的立州法案。

Flag of Alaska

迷之像歐盟旗

1959年1月3日,阿拉斯加正式成為美國的第49州。冷戰時期,阿拉斯加又成為了美國的戰略武器部署地,導彈直指老東家俄國。

即使是在民用領域,阿拉斯加的地理優勢也很明顯。地處亞太和北美的中間,阿拉斯加是亞洲飛機飛往美國的天然中轉站。海運船隻也需要在阿拉斯加獲得補給,這大大加強了美國對世界航運貿易的控制能力。

如何更快得飛往美帝

當年普遍被認為不值得的大手筆,終於在一百年後體現出了自己的價值。

一個領導者的大局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個素質能幫助他頂住外界壓力,追求極為長遠的超額回報。但是人的天性又是如此短視,做出穿越時空的判斷極其困難。阿拉斯加的易手故事,就是關於這個問題的最好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