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這4種“壞”行為,家長不應斥責,反倒值得表揚稱讚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五彩斑斕的童年,即便是因為調皮少不了父母的一頓抽打,現在回想起來也是津津樂道回味無窮。不可否認,孩子的童年是精彩的,因為時刻都充滿著好奇。

想必已為人父母的年輕家長們,都經歷過甚至現在正在經歷,帶娃的“難”,孩子總會在不經意間,悄悄的“作起妖來”,闖出來的禍事,讓人哭笑不得。

孩子好奇心重,對貓咪“下毒手”結果讓媽媽哭笑不得

貝貝是一位很活潑好動的女孩,平時很喜歡畫畫,當然也正因為這個愛好,讓媽媽小麗哭笑不得。前不久小麗把女兒畫畫的照片拍了下來發朋友圈,我看到後也是捧腹大笑,直呼這孩子“太有才了”。

孩子的這4種“壞”行為,家長不應斥責,反倒值得表揚稱讚孩子

照片中看到,貝貝手持畫筆,沒有在畫板或是紙上作畫,而是大膽的開始在牆壁上開始塗鴉,潔白的牆壁瞬間就被她弄的一團糟,不僅如此,家裡的貓咪也沒有躲過她的“魔爪”,來了一個“美容SPA”這銷魂的妝容,看貓咪求生的慾望都沒有了。

孩子的這4種“壞”行為,家長不應斥責,反倒值得表揚稱讚孩子

眼看塗料還有剩餘,索性給自己的手指甲腳指甲也來“美一下”,五彩斑斕的多好看,弄完後還給媽媽看“媽媽,你看塗的好看麼?”小麗無奈的摸摸頭“是自己的生的,要淡定”

孩子的這4種“壞”行為,家長不應斥責,反倒值得表揚稱讚孩子

俗話說得好“孩子安靜不出聲,不是睡著就是作妖”,寶媽在家裡操持著家務,稍一不注意孩子,就會生出好多“么蛾子”來,讓寶媽們措手不及,

這是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在作祟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做出一些特殊的行為,其實家長不必擔憂也不應斥責,而是要知道這樣做的孩子,智商不差,他們勇於探索和敢於嘗試,跳出條條框框的拘束,有創意有想法,家長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指點,不然就“白瞎”了孩子這與生俱來的天賦。

孩子這4種“壞”行為,激發孩子高智商,家長引導是關鍵

1)愛拆東西的"破壞家"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家裡的鬧鐘,遙控器,甚至是茶几上放著的擺件,都會挨個被孩子給拆解開來,運氣好的還可以組裝回去,運氣差的就只能丟棄了,這是因為孩子好奇心特別重,任何東西都想拆開看個究竟,也比較享受這個探索的過程。

家長要打嗎?越打拆的越厲害,甚至成“破壞王”,這時候

你應該給孩子上一課,告訴孩子所拆解的東西都是什麼材質組成,配件是什麼?哪些東西不能拆,拆壞了就只能扔掉了。這樣的溝通交流,既告訴孩子知識點,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同時又讓他明白懂得剋制,不再到處拆解。

孩子的這4種“壞”行為,家長不應斥責,反倒值得表揚稱讚孩子

2)愛問為什麼的“研究家”

  • “為什麼天使藍色的?”
  • “為什麼魚在水裡不會淹死?”
  • “為什麼太陽會發光?”“為什麼...為什麼?”

孩子對於的自己未知,嘴裡永遠都是十萬個為什麼,一刻也不消停,總想知道答案。

這樣的寶寶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研究和發現,作為父母可不能隨便敷衍了事和胡說一通,

更不能不耐煩的讓孩子閉嘴,這樣的扼制,孩子的探索精神就這樣被你磨滅了。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如果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知識點,就耐心的解釋給寶寶聽,能夠第一時間讓他增長知識

如果自己解釋不清楚不明白的,可以自己上網查閱或者跟孩子一起找尋答案,學無止境,一起學起漲知識。當然平日出行也可以經常帶"好奇寶寶"去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等,豐富孩子的閱歷知識,讓十萬個為什麼變成十萬個都知道,引導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

孩子的這4種“壞”行為,家長不應斥責,反倒值得表揚稱讚孩子

3)一刻也停不下來的"小皮猴"

孩子天生好動,說明孩子性格開朗,運動神經也比較發達,思維敏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不畏生,能夠跟身邊的夥伴很好相處,即便是不熟悉的夥伴也能夠很快的融入進去。

孩子習慣多動,父母可別單純認為是多動症,在排除是否病因困擾後,可以跟孩子做一些益智遊戲,如積木樂高拼圖等需要動手的玩具,把注意力轉移到玩具上,既可以加強孩子的創造思維,又能夠讓孩子靜下心來學會冷靜的思考問題,這樣“一靜一動”能夠很體驗道更多童年的樂趣。

4)隨時愛表演的"大戲精"

你不給他買東西就哭,讓他睡覺他就氣,讓他回家吃飯他就哭鬧個不停,情緒轉變切換自如,總之孩子認為“你不順從我,我就演給你看”。

除此之外,還會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而

“戲精上身”開始撒謊,裝作跟自己毫無干係一樣。

這樣是因為孩子已經提前學會自我控制和邏輯分析能力,在做這些之前,都需要提安排好情緒,組織好自己的語言,面對質疑和詢問時能夠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想到應對的答案。

如果是因為犯了錯誤開始逃避責任,學會撒謊,說明孩子已經知道錯誤了,父母需要耐心地教導孩子,讓孩子說出真實的情況和心理的想法,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如何處理。糾正"小戲精們"的錯誤行為,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好品質。

孩子的這4種“壞”行為,家長不應斥責,反倒值得表揚稱讚孩子

孩子這4種“壞”行為不可盲目阻止,更不能放縱不管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這4種“壞”行為而及時叫停,強制打壓和盲目阻止,“壞”行為說明孩子智商在快速提升,當然也不能過度的放縱不管,會讓那個孩子迷失方向,滋生惡習。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拆東西

  • 【阻止】讓孩子失去探索的好奇心,追求未知的勇氣
  • 【放縱】產生暴力傾向,習慣用蠻力解決事情

▶愛問東問西

  • 【阻止】讓孩子失去增長知識的樂趣,善於研究的能力
  • 【放縱】學會嘮叨不停,不主動求索,廢話連篇

▶靈活好動

  • 【阻止】害怕懦弱,不敢去行動,膽小畏怯,不善於交際
  • 【放縱】導致出現“熊孩子”行為,無法剋制自己,在公共場合影響他人

▶ 戲精上身愛演戲

  • 【阻止】不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抑鬱和自卑
  • 【放縱】形成撒謊的惡習,謊話連篇
孩子的這4種“壞”行為,家長不應斥責,反倒值得表揚稱讚孩子

孩子成長的道理不可能一帆風順,父母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去成長,去鍛鍊,不斷的提升自己,給予有度的關愛和親切的陪伴,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

假如孩子是一塊剛出土的"金子",則父母就是"試金石",鍊金之路漫長又辛苦,要有適當的火候,反覆多次的鍛造,這塊"金子"才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還有哪些好奇心作祟的糗事?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我們一起分享。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