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帶的實習生,3年後成了我的上級”

“親手帶的實習生,3年後成了我的上級”

前兩天,部門司齡最老的老李悄悄離職了。

工作交接很快,快到我們都沒有來得及給他送別。

離職的原因,大家都能猜到一些:

三年前他帶的實習生小蔡前兩月連升三級,成了老李的上司,

老李是因為抵不住尷尬,最後還是離職了。

三年來,老李憑著資歷,工作不鬆不緊,工作業績很一般。

而小蔡在業務項目的鍛鍊中快速成長,憑著一股子衝勁,主動接老李拒接的那幾個爛攤子,得到了總監的賞識。

後來又說服總監,主導改進了幾個一直存在的弊病,使部門整體業績突飛猛進,並一舉成了老李的頂頭上司。

我想,老李悄然離職,逼走自己是他自己。

他沒有意識到職場人最基本的修養是之一,是要主動解決問題。

職場競爭比拼的是個人為公司解決問題的多少,以及創造價值的多少,缺乏這個基本的認知,就很難在公司升職加薪。

“親手帶的實習生,3年後成了我的上級”

所謂工作能力強

就是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松下幸之助曾說過說:

工作就是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

——晉升之門將永遠為那些隨時解決問題的人敞開著”。

有本書叫做《工作就是解決問題》,書中認為:

工作的實質就是:憑藉我們自身的能力、經驗、智慧,和我們自身的幹勁、韌勁、鑽勁,去克服困難,解決那些妨礙我們實現目標的問題。

這兩個關於“工作”的定義,十分恰當,仔細想想我們工作中,確實每天都在解決問題,項目對接不到位,項目進度慢了,業務績效不達標……

我們每天都在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奔波。

同時,我們也應該要知道,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是創造價值。

一個公司招聘員工,一定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可能有人離職需要頂替,可能面臨著業務增長的壓力。

公司招你進來,一定是要你解決問題,並最終創造出相應價值的。

假如你工作了多年,仍在停步不前,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在這些年的狀態,是否體現出了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出了相應的價值。

“親手帶的實習生,3年後成了我的上級”

你缺少的不是機會

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社會上不缺有能力的人,缺的往往是能主動解決問題的人。

文前提到的小蔡,就因為善於主動發現並解決問題,很快得到賞識而晉升,這類人,去到哪裡都會很受歡迎。

三節課的創始人兼CEO Luke曾經多次講到:

未來職場中的稀缺人才,是能快速、定位問題,分析、發現原因,並能快速解決問題的人才。

因為這類人在認知上了解工作的本質,能從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創造價值。

李嘉誠年輕時是個推銷員,當時在香港做推銷員是非常困難的,但他沒有退縮,而是主動解決問題。

他將香港劃分成幾個地區,對每個地區的人員結構進行詳細的分析,瞭解哪個地區的潛在客戶最多,之後就有的放矢地去推銷。

重點攻擊,這樣一來,他獲得的收益自然要比他人多得多。

回想我剛實習入職的時候,領導分配了一個任務,任務很難,問題很多,我一時無從下手。

領導當時很忙,連續幾天沒能解答我的問題,最終DDL到了,任務卻毫無進展。

領導在驗收成果時很生氣,劈頭蓋臉地罵了我一頓:

“遇到問題不主動想辦法解決,我招你來幹嘛?”

這段經歷給我狠狠上了一課,讓我意識到,一個職場人的基本素養,是主動不斷地解決問題,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

往後的工作中我更加主動,終於從實習轉正,直接跳過助理級別,成為專員。


“親手帶的實習生,3年後成了我的上級”


那些更容易被提拔的年輕人

都能發現、並快速解決問題


愛因斯坦曾經說:“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確實有很多人意識到,發現問題很重要,但很多人在提出問題時,忘了思考問題為何產生,底層的邏輯是怎樣的,如何去解決問題。

老王在每次週會上他都會提出一些業務上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會在其他部門或其他組別的同事那裡,很快得到了解決,自己沒有分到任何功勞。

他找我來訴苦,說同事多管閒事。

我提醒他:

“你提出問題時,有思考過問題產生的原因嗎,有附上相應的解決方案嗎?”

他愣住了,這才意識到“關鍵所在”,自己已經錯失了很多表現的機會。

當然還有另外一類人,他們在發現問題後,也很聰明地提出瞭解決方案。

但由於缺乏主動性,沒有推動問題落地解決,這些人往往會錯失很多機會。

發現問題後,提出方案後,能快速驗證、推動解決問題的人,那才是高手!

不久前,我們運營部門的新同事老梁,發現我們APP沒有會員體系,找領導建議搭建會員體系,但由於上層安排或戰略的需要被否定了。

他決定驗證自己的想法:

用微信群做了會員體系的MVP測試,發現提升效果很好。

他拿著數據找領導,領導最終讓他主導建設APP的會員體系,最後也不負眾望,很快功能上線了,數據反饋效果很好。

老王和老梁在職場中,顯然老梁的表現更加專業。

同是三年的工作經歷,老王目前仍是專員級別,而老梁,據說下次考核就能升項目總監了。

“親手帶的實習生,3年後成了我的上級”


3點建議

做一個能解決問題、靠譜的職場人


一個職場人的能力,其實是可以通過是否足夠“專業”看出來的。

何為“專業”?其實就是一種靠譜、能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能力,可以決定一個人升職加薪的速度。

靠譜且能快速解決問題的人,創造出來的價值往往會更多,更加容易獲得上司的關注以及同事的認可,因而可以在職場中混得順風順水。

如何做一個“專業、靠譜”的職場人呢?

1、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職場人必備的基礎思維認知,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這是一個流程化的過程:

當我們在工作中發現存在的問題時,不要害怕面對,更不要拖延。

先去主動分析問題的底層邏輯和影響,找到合適的解方法。並根據重要程度去評判解決的優先級,最後才去協調、推進解決問題。

對於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最好作為主導者去推動相關的同事,進行解決。

2、做一個主動的人,做正確的事

近來“996”被吹捧得相當火熱,年輕人加班加點工作已是司空見慣了,90後在工作上主動、拼命,十分敬業,殊不知問題是會不斷出現的,工作是做不完的。

著名的二八法則認為,在任何大系統中,約80%的結果是由該系統中約20%的變量產生的,該法則在工作中運用也十分合適。

即,在所有的工作中,80%的工作績效是由20%事情產生的,而大量的常規工作只能帶來20%的績效。

因此,我們的主動,要拿去做正確的事。

把80%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重要的、有價值的20%的事情上,爭取投入產出比達到最大。

3、靠譜:為“最終結果”負責

靠譜,是一個職場人最彌足珍貴的能力;

靠譜,就是凡事都有著落,落到你手上的事情,你得為最終的結果負責。

與靠譜相關的,還有一種“閉環思維”。

指做事有始有終,一個問題分配給你,你就得為解決整個問題而負責,包括整個過程、檢查、溝通、跟進、改善和控制輸出的質量。

換言之,就是領導把一項工作交給你,就不用了操心整個過程,你會把事情辦好。

如果中途有問題你無法解決,你也會及時反饋,讓領導有時間去應付,你最後交付的成果,一定是讓領導覺得有質量的成品。

與他人合作,你會把自己負責的那部分事情做得十分完美,不會拖累項目的進度,讓合作方覺得與你合作是放心的。

做一個靠譜的人,每當你要提交一個工作結果時,要在心裡問自己:“這樣的結果能都直接交付給領導(同事)嗎?”

想要做一名“專業”的職場人,一定要培養閉環思維,凡事有著落,對工作結果負責,別做工作隨便,最後提交半成品的不合格員工 。

職場工作就是不斷地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不甘心做一個平凡不作為的員工,那就更加主動解決問題,做一個專業且靠譜的職場人吧!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