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天子駕六”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萌之帆


2002年7月底至2003年3月,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配合市中心廣場的一期工程建設中,發現一處東周時期的大型墓地及車馬坑群。

在施工地段1.6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共發現了397座墓葬,其中包括2座帶墓道的甲字型大型墓葬和20座中型墓以及17座車馬坑,馬坑和車馬坑數量之多,超過洛陽市50多年來發掘出土車馬坑的總和。


專家估計,整個廣場的東周墓葬應當在600座以上,車馬坑也應在30座左右,既有帶墓道的大型墓,也有中型墓,還有成群的小型墓,在大中型墓中還有東周時期墓葬中的特殊葬制—積石積炭墓。

車馬坑不僅有埋馬的陪葬坑,還有車馬俱有的陪葬坑。


其中最大的車馬坑寬度為7.2米,長度達到42米,清理出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兩排車馬,規格尊隆,場面壯觀,是目前考古發現中罕見的大型車馬坑,而由6匹馬駕馭的車乘,其車轅、車上的銅構件以及馬的骨骼都清晰可見。

附近的兩座甲字形帶墓道的大墓,其規模尤其大,種種跡象顯示,這座墓應為東周時期的周天子之墓,由於該遺存與“天子之乘”相互印證而被命名為“天子駕六”古墓群。


“天子駕六”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禮制行為。皇帝級別用六匹馬拉兩輛馬車即著名的“天子駕六”。

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洛陽“天子駕六”古墓群的發現是我國考古史上“六馬之駕”疑問的直接證據。


一盤拉條子


“天子駕六”字面上說,就是以天子之尊,他的座駕執行最高等級的標準,為六馬一車。

這種說法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的明確記載是《逸禮》:

《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馬,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按這種說法,天子駕六馬(拉一車),諸侯駕四,士大夫駕三,士人駕二,普通人只能駕一馬(一車)。

等級森嚴,制度嚴格。這符合古代“禮”的要求。

“禮”古寫成“禮”,是會意、形聲兼而有之。《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原義是敬事、祭祀神靈來招致福氣,後來引申為一整套表達敬意的規則制度。

《漢書》稱:“進退有度,尊卑有分,謂之禮。”服乘上等級分明正是禮的表現之一。

但不幸的是,《逸禮》如今已經散佚(yì,即散失之意),我們後人看不到原文,只能從後人的註疏文字中見到間接引用的相關記載。如上文的記載就出在南朝劉昭的《續漢書·輿服志》的註釋中。

此說經漢代許慎、唐代孔穎達等大師的論證確認,影響較為深遠。

許慎塑像

但也有不贊同,提出了“天子至大夫駕四說”,如漢代另一位經學大師鄭玄就持此說法,其主要依據是《詩經》。

圖書 《詩經》圖片

如《詩經·小雅·采薇》中這樣說: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其中,“四牡”就是指的是四匹雄馬,“業業”“騤騤”形容其矯健雄壯的樣子。


再如,《詩經·小雅·車攻》中也說:

我車既攻,我馬既同。四牡龐龐(lóng),駕言徂(cú)東。
田車既好(hǒu),田牡孔阜。東有甫草(cǒu),駕言行狩。

翻譯一下:獵車修理已完工,獵馬整齊速度同。四匹公馬多強壯,駕著獵車開往東。

獵車修得真完美,四匹公馬高又大。東都(洛陽)甫田有原野,駕著馬車把獵打。

《車攻》節錄

不光是這些,在產生於王幾周圍的《小雅》、《大雅》中,類似“四牡”的說法多次出現。

除了這兩種說法,還有“盛則駕六、常則駕四”(即駕六是隆重盛裝場合,駕四是經常化行為)的說法。

特別是前兩種說法,歷來爭論較大。

從漢代一直到現代都是這樣。

20世紀80年代,文物考古專家在對秦始皇陵局部試掘 ,兩輛“四馬一車”銅車馬被發現,讓“天子四駕”說添加了一重實證。相應地,人們對“天子六駕”又增添了一重質疑。

因為沒有實物證據印證,文獻記載的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

不過,“天子六駕”說很快也有了重大的實證發現。

這就是2000年開始發掘而最終在兩年後得以確認的“洛陽‘天子駕六’考古發現”。

後來,為了保護遺址、展示文化,洛陽市政府就地建設了“天子駕六博物館”。


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地上標誌

儘管,“天子駕六”遺存所處很有可能就是東周某位周王即周天子墓葬,但周圍墓葬被盜被損嚴重,可以佐證的相關文物一直沒有發掘到。

因此,可以說,博物館的主人或者重頭戲就是“天子駕六”文物遺存。它被最初的主人殉葬安置在一位“大宅子”——寬7 . 4米、南北走向長 4 2 . 6米的一個大坑內。

“一車六馬”清楚可見

“宅子”內財產相當宏偉可觀:有馬共6 8 匹,車共2 6輛 。可以清楚地看出,馬頭朝向南方,車分東西兩排 。六馬一車有一輛,四馬一車有8 輛、 兩馬一車 17輛 。

洛陽“天子駕六”考古發現的橫空出世,證明了古人所說“天子駕六”的說法不是空穴來風,它為古典文獻記載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證據。

所謂“孤證不舉”,時至今日,雖然仍舊有學者對“天子駕六”之說存有疑問,但隨著洛陽市“天子駕六”博物館的建成及開放,隨著普通群眾文化素質的逐漸提高,支持“天子駕六”的聲音大有越來越高之勢。

我們也期待著,全國特別是今西安一帶(西周都城)和洛陽一帶,能有更多的類似洛陽“天子駕六”的文物遺存再次被發現。


參考資料:中國知網 周新芳《“天子駕六”問題考辨》

中國知網 楊朝明 《東周王陵“六馬之駕”發現的學術史意義》


根芥齋主


之前史學界一直有爭論,天子出行到底是幾匹馬拉車。有的學者認為是四匹,也有的認為是六匹、八匹。秦兵馬俑出土後,西安秦始皇陵局部挖掘車馬坑,發現了兩輛大型銅車,每輛車配的都是四匹馬,於是,“天子駕四派”一時佔據了上風,而此時全國風靡天子四駕,很多地方都仿製秦始皇陵出土的四馬駕車工藝品。2002年,這年在洛陽爆出了震驚全國的文物發現,就是東周王陵“天子駕六”的發掘,一時間全國的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史學界和考古界第一次近距離的觸摸到了真正的“天子六駕”,而此時困擾史學界多年的“天子四駕”還是“六駕”的爭論也悄然無聲的消失了。一處車馬坑內整齊地排列著兩排車馬,共18輛車,在車子的前面,還有若干衛兵開道的單騎,有若干士大夫坐駕的二馬拉車,還有若干諸侯番王坐駕的四馬拉車,最後是天子坐駕的六馬拉車。這是關乎天子禮儀的問題。


龍門過客


過去的史料中,《尚書》、《逸禮·王度記》、《易》、《春秋公羊》、《史記》都說天子享受“駕六”待遇,而《周禮》、《毛詩》、《顧命》則認為天子坐車是“駕四”。說文解字專家許慎也認為:“天子駕六,諸侯及卿駕四,大夫駕三,士駕二,庶人駕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