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疝的口訣

腹部疝的口訣

一. 概述:

1. 腹外疝的兩大基本病因:1 腹壁的強度減低:常見與老年人。 2 腹內壓升高:常見於年輕人。

2. 腹外疝的基本病理解剖(這個比喻很好形象): 好象一雙手抱一個氣球:(1) 吹氣孔(疝環)(2) 球內氣體(疝內容物)(3) 氣球(疝囊)(4) 手(疝外被蓋)

3. 腹外疝的臨床類型:

(1) 易復性:疝內容物易於回納入腹腔。

(2) 難復性:疝內容物不能或不完全能回納入腹腔內但並不引起嚴重症狀者。疝內容多為大網膜。多因疝內容物反覆突出致疝囊頸受摩擦而損傷併產生粘連是不能回納的常見原因。如滑動疝(多發右側,有消化道症狀)、有些巨大疝。

(3) 嵌頓疝:疝門較小而腹內壓突然增高,疝內容強行擴張囊頸而進入疝囊,隨後因囊頸彈性回收將內容卡住,使其不能回納。

(4) 絞窄疝:嵌頓疝的繼續,包括Richter疝(即腸管壁疝,嵌頓的內容物僅為部分腸壁,系膜側腸壁及其系膜並未進入疝囊,腸腔並未完全梗阻)、 Littre疝(嵌頓的為小腸憩室)、逆行性疝(各嵌頓腸袢間的腸管隱藏在腹腔內)。

4.關於復發疝:複發性腹股溝疝包括真性復發疝和假性復發疝,後者又包括遺留疝和新發疝

二. 腹股溝疝:斜疝最多見,男性佔大多數。右側比左側多。

1. 腹股溝管解剖:四壁兩環

四壁:前壁:皮膚、皮下組織和腹外斜肌腱膜,外1/3有腹內斜肌覆蓋

後壁:腹橫筋膜和腹膜,內1/3尚有腹膜。

上壁:腹內斜肌、腹橫筋膜的弓狀下緣。

下壁:腹股溝韌帶和腔隙韌帶

兩環:深環即內口,淺環即外口。

2.腹股溝疝的鑑別診斷:主要掌握腹股溝疝與鞘膜積液的區別(尤其後者的透光實驗陽性)

2. 斜疝和直疝的區別(可出多選題的)及直疝三角的構成(腹直肌外緣、腹壁下動脈、腹股溝韌帶構成直疝三角)

區別:從發病年齡、突出途徑、疝塊外形、回納後壓住深環、精索與疝囊頸的關係、疝囊頸與腹壁下動脈的關係、嵌頓機會能說出不同來。其中具有確診意義的是解剖上看(精索與疝囊頸的關係、疝囊頸與腹壁下動脈的關係)和回納實驗(斜疝疝塊不再突出),但前者靠術中所見而後者術前可確定。所以,最常用可靠的區別方法是回納後壓住深環看疝塊是否再突出。

1. 非手術治療:1歲以下可暫不手術,另外年老體弱或伴有嚴重疾病而禁忌手術者。前者因嬰幼兒腹肌可隨生長逐漸強壯而有使疝自行消失的可能。兩者都可以帶疝氣帶來處理,前者非手術治癒可能性大,後者則極小。

2. 手術療法:腹股溝疝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修補

(1) 傳統的疝修補術:原則是疝囊高位結紮,加強或修補腹股溝管管壁。

a. 疝囊高位結紮:嬰幼兒

b. 加強前壁:最常用 Ferguson法:在精索前方將腹內斜肌下緣和聯合腱縫到腹股溝韌帶上。

c. 修補和加強後壁方法:

(a) Bassini法:在精索後把腹內斜肌下緣和聯合腱縫到腹股溝韌帶上

(b) Halsted法:與上法相似但把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後方縫合。精索位於腹壁皮下與腹外斜肌腱膜間。

(c) Mcvay法:在精索後方把腹內斜肌和聯合腱縫到恥骨梳韌帶韌帶上,此法也適於直疝。

(d) Shouldice法:將疝修補重點放在腹橫筋膜這層。

(2) 無張力疝修補術:彌補傳統的疝修補術存在的縫合張力大、術後手術部位有牽拉感、疼痛和修補的組織癒合差的缺點。

常用材料是合成纖維網。無張力疝修補術無需按傳統方法高位結紮疝囊。

(3) 經腹腔鏡疝修補術

3. 嵌頓疝和絞窄疝的處理原則:嵌頓疝原則需緊急手術,絞窄疝的內容物已壞死必須手術。

嵌頓疝如試行手法復位僅適用於:(1)嵌頓時間短(3-4小時內)局部壓痛不明顯,無腹部壓痛和腹膜刺激症。(2)年老體弱或伴其他較嚴重疾病(不宜手術的)而腸袢尚未絞窄壞死者。注意:復位後仍要嚴密觀察腹部情況看有無腹膜炎或腸梗阻表現,如有,則儘早手術探查。

嵌頓絞窄疝的手術中注意事項:(1)避免將壞死的腸袢遺留在腹腔內(2)嵌頓絞窄的腸管因壞死而切除吻合的病人,處理時宜只做高位疝囊結紮,一般不再做疝修補術,因手術區汙染(腸管壞死手術切除致),修補易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