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王立祥:“疫”中呼吸道梗阻,腹部“三法”來疏通

【編者按】據報道,截至2月25日,華中科技大學專家團隊已完成了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病例的屍體解剖,從3例病理初步結果看,死者的肺部切片上有黏液性分泌物,病理解剖專家劉良教授認為這是臨床治療需要警惕的地方,“在治療上如果黏液成分沒有化解,單純用給氧的方式,可能達不到目的,有時候會起反作用,正壓給的時候可能會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廣,會加重患者的缺氧”。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王立祥教授表示,肺在人體內是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的場所,它的功能依賴於氣道的通暢,如果氣道被黏液堵塞,就會加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缺氧窒息乃至心臟停搏。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疫中,對於呼吸道黏液聚集阻塞,王立祥提出可適時運用腹部咳嗽法、腹部衝擊法、腹部提壓法這“三法”,幫助疏通生命呼吸的要道。

1、平時腹部咳嗽法

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黏液分泌物的“清嗓子”保護性作用,我們提倡平時主動地腹式咳嗽,通過氣道粘膜纖毛的主動運動,達到促使粘液流動排出病毒,疏通氣道的目的。腹部咳嗽首先要學會腹式呼吸,經鼻子深吸氣,感覺腹部隆起,然後縮起嘴唇,緩慢的通過嘴巴呼氣,此時感覺腹部向內回縮(也就是肚子隨呼氣癟下去),如此反覆練習。準備咳嗽前,進行數次深而緩慢的腹式呼吸,深吸一口氣後屏氣3-5秒,從胸腔進行2-3次短促而有力的咳嗽,咳嗽時可以用手按住上腹部(肚臍以上),幫助肚子使勁用力咳嗽,張口咳出痰液,而達到清嗓子排出病毒的效果。腹式咳嗽在人體一天裡體位改變的幾個時間點效果更佳。咳嗽也是一種呼吸道常見症狀,表現先是聲門關閉,呼吸肌收縮,肺內壓升高,然後聲門張開,肺內空氣噴射而出。需要重點提醒的每個人要正確處理好自己排出的黏液,謹防黏液中的病毒又成為新的傳染源。

2、急時腹部衝擊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黏液分泌物增多,容易導致痰液阻塞,引發呼吸道梗阻窒息。急時採用腹部衝擊法是疏通氣道現場急救的有效方法。一是臥位腹部衝擊法:使患者成仰臥位,然後騎跨在患者大腿上或在患者兩邊,雙手兩掌重疊置於患者肚臍上方,用掌根向前、下方突然施壓,反覆進行。二是立位腹部衝擊法: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後腿登的姿勢站穩,然後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並讓其身體略前傾。然後將雙臂分別從患者兩腋下前伸並環抱患者。左手握拳,右手從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貼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臍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圍”之勢,然後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內上方猛烈施壓,迫使其上腹部下陷。當嚴重窒息且失去意識的患者需要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3、救時腹部提壓法

黏液分泌物聚集導致的呼吸道梗阻引發窒息死亡臨床上並不少見,從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的病理結果來看更是不容忽視,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心臟停搏救時採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方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繼發心髒停搏患者多為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傳統的胸外按壓方法易導致胸肋骨骨折(男性和女性發生率分別為86%和91%)而降低心肺復甦成功率,此時應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技術,既避免了胸肋骨骨折保證高質量人工循環建立,又延伸了接觸患者的距離降低被感染幾率,同時更重要的是具有開放氣道,清除黏液分泌物,暢通上下呼吸道的腹式呼吸功能,達到建立人工循環與呼吸並舉之目的。AACD-CPR 技術是採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儀(CPR-LW1000)吸附於心搏驟停患者中上腹部,以100 次/min 的頻率連續交替對腹部實施向上提拉(拉力10~30 kg)和向下按壓(壓力40~50 kg),形成同步建立人工循環和通氣的心肺復甦方法。

鍾南山院士談及,重症病人之所以難治療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SARS有區別,除了肺纖維化等共同特點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小氣道里面的黏液非常多,阻礙了氣道通暢,容易導致繼發感染。基於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理解剖的認識,結合以往人們對氣道梗阻基本規律的認知,針對氣道黏液阻塞不同程度的時段,平時腹部咳嗽法、急時腹部衝擊法、救時腹部提壓法“三法”來解除氣道梗阻,是為疏通生命呼吸要道之策略。

王立祥:“疫”中呼吸道梗阻,腹部“三法”来疏通

作者王立祥,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武警總醫院)原急診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南京醫科大學心肺復甦研究院院長,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首批成員。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文化委員會主委、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前任主委、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副主委等。中國心肺復甦與中華精準健康傳播指南制定者、腹部心肺復甦學創建者、525+CPR工程與百千萬億平安精準健康工程發起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終身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